为了促进我国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顺利推进,由北京健康促进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及天士力医药集团协办的“老年高血压中西融合治疗2025学术巡讲”项目,在广东广州展开了新一期的会议学术交流。会议期间,特别邀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靳莉莉教授接受专访,就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策略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本文特将本次采访的精华内容进行了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靳莉莉 教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作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视中医古方创新传承
确立高血压中医药管理优势作用
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因高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不仅关注血压的控制,更重视整体的调理和内脏功能的改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有较好的保障。
在我国,关于中医古方的传承创新及其在高血压治疗中临床价值的探索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通过对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及其主要作用通路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对中国高血压的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已经有了不少研究,像传统的“四物汤”滋阴补血,滋补肝肾,而像钩藤、夏枯草、决明子等药材,也有很多现代药学研究证实含有降压和血管保护的作用。中医学一直遵循的是“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中成药比起汤药来讲,虽然在个性化治疗上有所局限,但服用和携带更加方便,选择得当的话临床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血压升高带来的不适症状,更好地实现稳定降压,对常规降压药是很好的补充。
近些年,中成药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指南共识在不断地更新,中成药干预高血压管理也逐渐被学界所接受,也将越来越普遍,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医院或中医科。《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首次纳入中医药的推荐,显示出中成药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代表了现阶段高血压防治中占据主流地位的西医管理策略开始肯定和重视中医药的临床效果。
精准把控干预时机
中西融合共筑高血压管理协同获益
中医药更加侧重于对血压的全程干预和综合管理,使患者更好地实现降压达标、靶器官保护和临床事件的降低。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庞大。而中青年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因此,单独的常规西药治疗无法满足庞大人群的治疗需求。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仅有16.8%,因此,更加应当擅用中医药的优势,优化患者血压管理策略,来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高血压》当中,对中西药治疗时机的推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尤其对一些血压处于临界值、血压波动比较大的人群,已经出现一些头痛眩晕的临床症状,还不到诊断标准,或者新发一级高血压患者,对吃降压药比较抗拒,或者一上降压药就降的比较多,头晕不耐受,我们不妨考虑可以用中药来调节一段时间。在本次大会上我们看到,以养血清脑颗粒为代表的中成药对血压波动的控制效果比较好,对临床症状改善尤为显著。
比如在2025年3月份,《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了一项由解放军总医院李小鹰主任牵头开展的研究,即“养血清脑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血虚肝旺证)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这是一项氨氯地平降压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丸的联合用药研究。可以看到,经过为期180天的治疗与观察,氨氯地平降压达标效果是确切的,但对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改善,还是养血清脑组更显著。同时,研究还发现,养血清脑组对长时血压变异性改善,可以起到稳压剂的作用。
重视“微循环”调控
扩展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管理获益优势
众所周知,微循环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但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微循环“一词的概念,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微血管系统类似中医当中的“脉络”。在中医学当中,有众多的经典古方及中成药,按君臣佐使配伍,组成了可作用于多靶点的方剂,在多靶点网络调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达到维稳降压及缓解不适症状的双重目的,给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养血清脑为例,在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上,除了降压效果外,还发现了其对脑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抑制海马神经凋亡的作用。这些发现,给临床工作带来一个比较强的启示,即早期应用中医药进行高血压管理,可能会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血压的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无论是对于心脑肾,还是外周血管,甚至对卒中的影响都非常之大。我们看到,西医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可以实现迅速降压和持久达标;而中医药可以实现整体调控,可以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具有保护靶器官、降低临床事件的优势。临床上,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患者是拒服西药的,尤其在关注到西药的副作用并得知需要终生服药时,不愿意服用西药进行降压。这时候,我们不妨考虑选择中药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整体调理的目的,从而实现平稳降压和持久达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西医的精确诊断和中医的整体调理相结合,迅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症状,并实现标本兼治、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可以实现治“已病”与治“未病”的平衡,达到“防、治、康”的目的,从而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稳定、持续的血压达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仅供医疗卫生行业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文中所有观点不代表梅斯医学立场,亦不代表梅斯医学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