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

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即将于4月25-30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最近会议摘要已经公开,中国创新密集亮相。以ADC领域为例,绝大部分的报告来自中国药企,创新ADC接近100款,覆盖各种技术路线和靶点上的创新,真正开始引领ADC的创新前沿。

图片

双靶点ADC为ADC领域当前最热门的方向之一,百力司康、百奥赛图、博锐生物、橙帆医药、多禧生物、恒瑞医药、基石药业、金赛药业、康宁杰瑞、康源博创、联进生物、启德医药、石药集团、拓济生物、先声药业、信达生物、映恩生物、亲和力生物等多家企业布局。

双毒素ADC也开始走到台前,康弘药业、亲和力生物系统布局双毒素ADC,康弘药业的KH815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毒素ADC新药。两种payload分别为TOP1i和RAN POL2i,同时抑制RNA合成并诱导DNA双链断裂。

图片

康宁杰瑞进一步开发了双靶点双毒素ADC,即EGFR/HER3双毒素ADC新药JSKN021。

图片

传统ADC的理念是毒素经抗体结合受体介导内吞后释放,DXd-ADC则证明了旁观者效应的重要作用,宜联生物则进一步开发了非内吞ADC,靶向游离靶标VEGF,通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酶来释放毒素,进一步打开了ADC药物的应用空间。

图片

维立志博开发了首款TCE的ADC,即DLL3/CD3 ADC新药LBL-058,由DLL3/CD3双抗偶联TOP1i而成,T细胞杀伤与payload细胞毒杀伤效应协同。虽然TCE在少数靶点已经开始突破实体瘤,但TCE-ADC的设计无疑为突破实体瘤提供了一种全新强化设计的思路。

图片

总结

从此次AACR会议来看,中国ADC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差异化设计上,毫无疑问都在真正引领ADC的创新前沿,新靶点ADC、新靶点组合双靶点ADC、双毒素ADC、PDC、TCE-ADC、非内吞ADC等等,以及AACR会议不涉及的自免ADC(映恩生物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等。未来几年,国产ADC的临床突破和出海交易仍然是值得期待的行业焦点所在。

图片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