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全球发病率近20年增长了3倍,中国现已突破3.5/10万。现代治疗以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为主,但存在“疗效递减-副作用递增-费用递增”的三重矛盾。
《伤寒论》桔梗汤(桔梗+甘草)自古用于“少阴病,咽痛者”,现代临床报道对UC有效,但缺乏系统机制阐释。澳门大学与遵义医科大学联合团队,首次以“网络药理学+蛋白质组学+体内验证”三位一体策略,对桔梗甘草汤(JGD)展开深度解码,成果发表于《Phytomedicine》2025年第6期,为经方现代化研究树立新标杆。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桔梗甘草汤(JGD)的草药提取物及血清代谢物的化学分析
研究人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四极杆 - 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JGD的草药提取物和血清代谢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在草药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皂苷类(17%)、萜类(11%)和酚类(9%)。在血清代谢物中,共检测到21种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同样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结果表明,JGD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且部分成分能够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潜在的药理作用
图片

图2.桔梗甘草汤(JGD)的草药提取物及血清代谢物的化学分析


四种数据来源(草药、血清、文献综述、数据库)中化合物的比
研究整合了来自草药提取物、血清代谢物、文献综述和科学数据库的化合物数据。草药提取物中鉴定出的102种化合物与文献综述中识别的117种化合物以及数据库中的99种化合物存在显著重叠。血清代谢物中的21种化合物与草药提取物中的化合物有较高的匹配度,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
图片

图3.四种数据来源(草药、血清、文献综述、数据库)中化合物的比较


基于基因、GO、KEGG及SWISS数据库的桔梗甘草汤(JGD)组合分析
研究人员基于上述四种数据来源,建立了72种组合,并通过SWISS数据库的12种参数设置,生成了864个子组合。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和参数设置下的基因、GO和KEGG预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预测的基因数量在不同组合中从0到400不等,KEGG通路富集数量从0到超过3000不等。图片

图4.基于基因、GO、KEGG及SWISS数据库的桔梗甘草汤(JGD)组合分析


桔梗甘草汤(JGD)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抗结肠炎作用
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评估了JGD的抗结肠炎作用。实验结果显示,JGD治疗显著改善了小鼠的体重下降、结肠缩短、炎症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与DSS组相比,JGD治疗组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体重下降趋势得到缓解,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降低。此外,JGD还显著降低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抑制了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IFN-γ和IL-1β)的分泌,同时上调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JGD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图片

图5.桔梗甘草汤(JGD)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抗结肠炎作用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桔梗甘草汤(JGD)治疗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分析
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JGD治疗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JGD治疗组与DSS组之间存在213种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多种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包括脂质代谢、补体系统激活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过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研究人员进一步确定了JGD可能作用的关键靶点,如SLC6A14和RAGE。这些靶点的表达变化与JGD的抗炎和组织修复作用密切相关,表明JGD通过调节这些关键蛋白的表达,影响炎症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图片

图6.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桔梗甘草汤(JGD)治疗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桔梗甘草汤(JGD)治疗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中基因、GO及KEGG的对比分析
研究人员将基于基因、GO和KEGG的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与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草药提取物(Herb)数据源在预测基因、GO和KEGG通路方面的准确性和效率最高。文献综述(Review)和科学数据库(Database)数据源也表现出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但略低于草药提取物。血清代谢物(Serum)数据源的预测准确性和效率相对较低。此外,研究还发现,选择合适的概率参数(如>0.2且<0.7)可以提高基因预测的准确性,平衡包容性和精确性。这些对比分析结果强调了在进行网络药理学预测时,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参数的重要性,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图片

图7.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桔梗甘草汤(JGD)治疗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中基因、GO及KEGG的对比分析

小结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JGD的抗结肠炎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 调节炎症相关蛋白表达:JGD通过上调SLC6A14和RAGE的表达,影响炎症信号通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 改善肠道屏障功能:JGD可能通过调节与肠道屏障相关的蛋白表达,增强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
  • 免疫调节:JGD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状态,减少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浸润,恢复免疫稳态。
  • 多靶点协同作用:JGD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甘草酸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甘草素A)通过与SLC6A14和RAGE等靶点结合,发挥协同抗炎作用。
    图片

图8.桔梗甘草汤(JGD)抗结肠炎作用的潜在机制

总之,JGD作为一种中药复方,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结肠炎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慢性肠炎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疗效,为UC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Shi R, Chan SI, Jin H, Li W, Zhang L, Yang J, Wang R, Zheng X, Cui G, Zhong Z. Jiegeng Gancao Decoction Ameliorates Ulcerative Coliti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Combin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Proteomics via in silico and in vivo studies. Phytomedicine. 2025 Jun 11;145:156972. doi: 10.1016/j.phymed.2025.15697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544735.

作者|梅斯医学
编辑 | 逅思
授权转载、投稿等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老中医(微信号:wxid_rszr95aw79ie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