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共济
门诊共济改革是两个共济,一个大共济,一个小共济。
大共济就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在全体参保人群范围内来实行共济保障;
小共济就是家庭共济,针对个人账户。
门诊大共济
职工和居民参保人保费分别汇入职工和居民统筹基金池中,有门诊就医需求的参保人就可以使用医保基金报销,减轻个人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门诊共济改革调整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划入结构,统筹基金池变大了,大家的门诊待遇标准相应提高了。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如汕头市职工参保人普通门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240元/人提升到现在的1947元/人(享受退休待遇人员为2336元),居民医保参保由原来的180元/人提升到现在的505元/人,生病的参保人可得到的保障力度更大了。
简单来说,大共济就好比一个公共“零食库”。
幼儿园班级中,我们把各自带的零食(缴纳医保的费用)都放在一个公共的零食库。班级里谁有需要,都能从公共零食库里分到吃的。
门诊小共济
参加本统筹区统账结合职工医保参保人,医保部门会为其建立一个医保个人账户,每月保费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以前仅限职工本人使用,现在已拓展到可以给近亲属使用。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简单来说,小共济就好比“小存钱罐”。
以前,里面的钱只有自己生病时才能用,年轻人身体好,“小存钱罐”钱多但用不上、老年人常看门诊,没有“小存钱罐”或者里面钱不够,子女的钱罐不能帮补。
现在,全家人的存钱罐打通了,你的"小存钱罐",可以帮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支付相关费用啦。
提醒: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参保人本人及其近亲属以下费用:
1.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2. 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个人负担费用;
3. 家庭成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
4. 参保人本人退休时未达到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的缴费费用;
5. 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中医“治未病”费用;
6. 其他符合国家、省规定的费用。
举例
退休职工老张感冒发烧去社区医院看普通门诊,总医疗费用350元,其中合规医疗费用300元,结算时:
1.门诊统筹基金按70%比例报销210元。(这一笔就是“大共济”)
2.老张的个人账户余额用完了,他已经和儿子成功绑定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关系”,老张用儿子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剩下的费用140元。(这一笔就是“小共济”)
门诊共济改革通过统筹基金共济和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两种方式,前者提高了参保人的门诊费用保障水平,降低个人负担,后者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医疗互助和资源共享。
来源 | 汕头本地宝
编辑 | 崔秀娟 陈嘉蕾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