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讲,日本所流行的流感与世界其他国家并无差异,主要类型同样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根据相关图表显示,目前日本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我国一致,主要是 H1N1 pdm09。
从流行强度来看,日本大部分地区处于较高的 “警报” 级别。不过,这并不稀奇,毕竟每个国家每年流感的流行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气候条件、人群的免疫状况等,因此流感强度在不同年份有高有低都属于正常现象。
无论每年流感的流行程度怎样,在流感高发期,感染的人数往往都不少。感染的几率并非取决于个人的名气、财富或学识,而更多地与年龄、过往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接种流感疫苗相关。至于感染后是否会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这主要和年龄大小、是否患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接种过疫苗有关。
以大 S 为例,她年仅 48 岁,并非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虽然不清楚她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但从新闻报道得知她曾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具体病情不明),这或许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然而,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惋惜,毕竟存在风险因素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出现最糟糕的结果。
小小的流感病毒,每年会带来全球 20~50 万死亡,绝对不容小觑!!!
流感和感冒虽仅一字之差,实则大相径庭。感冒是日常通俗的说法,医学领域称其为 “上呼吸道感染”。而流感通常是指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感染,倘若未能及时医治,更易引发一连串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很可能引发炎症因子风暴,致使炎症迅速加剧,对健康构成威胁。
流感病毒能够直接侵袭肺部,造成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情况严重时还会继发细菌感染,进而引发细菌性肺炎。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严重呼吸困难、持续或反复发热的症状,甚至会咳出带血或脓性痰液。
肺炎合并休克,或肺炎患者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又或者肺炎合并休克的同时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这些都属于重症肺炎。因重症肺炎被收治进 ICU 的患者,死亡率可达 30% - 40%。 就目前已公开的消息来看,由于大 S 就诊和抢救的具体过程尚不明确,此时贸然分析并不适宜。不过大家要清楚,在流感高发季,尽管全人群都有感染风险,但特定人群感染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病毒可直接攻击呼吸道上皮细胞,致使气道炎症加剧,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进而引发哮喘、慢阻性肺等呼吸慢性病的急性加重。这可能使呼吸慢性病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需要住院治疗。
此外,呼吸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这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提升治疗难度与死亡率。而且由于呼吸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感染流感后的病程可能比普通人更长,恢复也更慢。
那么罹患流感是否会危及生命呢?实际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包括呼吸道疾病,都有致死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并非单纯的流感导致死亡,而是流感引发患者其他严重的免疫反应,造成免疫紊乱,再加上诱发其他基础性疾病加重,才使得情况变得危急。
注意!这几类人一定要在48小时内尽早用药!
专家提醒,流感季需要格外重视存在重症高危风险的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缺陷、免疫力低的人,比如因病正在使用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者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化疗后、肥胖人群,尤其是超胖的,体重指数大于30的人群。
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及性好、选择多、储备足。可选择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三种:
血凝素抑制剂:识别并阻断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宿主细胞,比如阿比多尔,目前还不是被广泛应用于一线的抗流感药物。 RNA聚合酶抑制剂:抑制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进行病毒核酸复制,比如法维拉韦、玛巴洛沙韦。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阻止病毒体内合成后要脱离宿主细胞再去攻击新宿主细胞,比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
奥司他韦适应性范围广,儿童到怀孕、哺乳的妇女都可使用,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减量;
帕拉米韦是静脉用药,孕产妇适应症不如奥司他韦口服适用范围广;
玛巴洛沙韦目前也不推荐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使用;
法维拉韦,目前主要是在成人和老年患者中使用,研究显示其在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预防措施:
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保证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增强身体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
适度运动锻炼: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给他人。
饮食调节
均衡膳食:保证饮食中包含谷类、蔬菜、水果、蛋白质等各类营养素。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适量饮水:每天饮用 1500-2000 毫升的水,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使纤毛运动正常,从而更好地抵御病毒,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废物。
环境管理
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使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手机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 75% 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减少病毒存活。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流感季来临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等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以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