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题为“Precise T cell recognition programs designed by transcriptionally linking multiple receptors”的文章,它的核心是一种叫作“synNotch受体”的技术,synNotch受体是人工构建的膜蛋白(合成受体),具有抗原结合特异性和转录调控活性。

图片

关于CAR(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肿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过继性T细胞转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种”Gross 等人在1989年首次引入,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并且直到最近还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CAR分子位于T细胞的细胞膜上,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然后引发一系列胞内事件,包括T细胞激活和杀伤反应等。CAR-T被称为“抗肿瘤明星”。不过这种疗法亦有副作用,比如神经毒性(脑水肿、头晕、癫痫发作、听力受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甚至细胞因子风暴和过敏反应等,有时非常严重,甚至可能会引起死亡。
“脱靶”是副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癌细胞表面存在的蛋白(抗原)也会存在于正常细胞上,于是这可能会导致正常细胞被CAR-T细胞“误杀”,“很可能并不存在一种那样的蛋白质,能将肿瘤与正常细胞截然地区分开来”。于是,synNotch-CAR-T细胞技术的重要性就在于,一般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精准识别都是靠多个受体(多个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而实现的,而不只是单一的受体。
无论如何,这些实验想要做的是实现更加精确的肿瘤细胞识别,避免T细胞“误杀”正常的细胞。这就使得这项技术的前景确实显得十分诱人。
Notch受体——如果你听说过Notch信号通路,那么应该会有所知悉。Notch基因的历史渊源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1917年果蝇集中营营长摩尔根先生对果蝇的研究,Notch是“缺刻”(翅)的意思。Notch受体(信号通路)对生长发育非常关键。这个信号通路的组成:
  • Notch受体——哺乳动物有Notch 1~4,分子量~300kDa,单次跨膜(于是被分为胞外区、胞内区、跨膜区)。胞外区与配体结合的部分是富含半胱氨酸的EGF样重复序列。重复序列可重复多达三四十次,每段重复约40个氨基酸,另外还含有LNR和HD结构域;胞内区有核定位信号和转录调控(激活)结构域,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诸如重复序列和RAM结构域(与CSL结合)等。
  • Notch配体——五种,Delta-like 1、Delta-like 3、Delta-like 4、Jagged 1、Jagged 2。
  • CSL DNA结合蛋白——转录因子。

图片

Notch受体结合配体之后,经「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converting enzyme, TACE)/解整合素与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ADAM)(这一串长名字是怎么缩写成ADAM就不要问我了)金属蛋白酶」与γ-分泌酶作用,胞外段和胞内段分别被酶切。胞内段是转录调控因子,因此随后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表达。

在这之前,TACE/ADAM酶切位点被Notch受体三个Lin-12 Notch重复序列(Lin-12 Notch Repeats, 即之前提到的LNR结构域)遮住。与配体结合使得Notch受到机械力牵引导致被拉长,TACE/ADAM酶切位点被暴露出来,从而被TACE/ADAM酶切。这一步之后,γ-分泌酶进而切割Notch受体的胞内段。严格来讲,Notch受体如要发挥作用,必须结合膜蛋白(膜配体)。

Notch拥有这样的特性,于是,就产生了改造Notch受体的想法。——将「EGF样重复序列」(Notch受体特异性识别配体的部分)和胞内的转录调控区替换一下,换成别的:

比如,对于前者——换成scFv(单链抗体)、LaG16/17、纳米抗体(nanobody)等;对于后者——换成Gal4-VP64、LexA-VP64、Gal4-KRAB(Gal4/LexA是DNA结合结构域,VP64、KRAB有转录调控(激活/抑制)的作用)、tTa、ZFHD1等,这样就可以当做接口,参与线路搭建了。CAR-T细胞可以看做是这种思路的一个具体实践,正如作者所说,“细胞之间通常是通过整合来自多重受体的信息来识别它们的‘同伴’的,这种水平的识别,单独的受体互作一般难以实现”。人为构建的Notch受体,即“合成(synthetic)的Notch受体”,简称synNotch(-)R。

这篇文章尝试了所有三种逻辑线路,也就是与门,或门和非门,不过具体情况要复杂些:

比如与门(AND gate)的构建,是这样一个思路:

配体A被(anti-)A synNotchR结合(加不加anti-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区别,或者为了既凸显anti-又图方便,可直接标记为αA synNotch-R),结合后A synNotchR激活(anti-)B CAR/TCR的表达,B CAR识别B激活T细胞,介导对靶细胞的杀伤。于是就是这样一个逻辑:若(因为)【靶细胞表面存在A】且【靶细胞表面存在B】,则(所以)【杀死靶细胞】。写成线路的形式就是:

anti-A synNotch-R → anti-B CAR/TCR

实验:T细胞黑素瘤抗原1(melanoma antigen recognized by T cells 1, MART1)是存在于黑素瘤细胞表面的一种抗原,表达MART1-TCR的T细胞能杀死这样的黑素瘤细胞。但表达靶向MART1的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会误杀一些正常细胞,导致诸如葡萄膜炎、白癜风、听力丧失等副作用。研究发现多数黑素瘤细胞还表达另一种抗原——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与此同时在黑素细胞表面只有很微弱的表达)。于是,构建如下线路:

anti-MET synNotch-R → anti-MART1(HLA-A2) TCR

图片

结果:遭遇M202(MET+/MART1+)系黑素瘤细胞时,表达该线路的CD8+ T细胞显示强烈的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M262(MET-/MART1+)系黑素瘤细胞遭遇未显著激活这些细胞。

图片

其实关于双抗原和多抗原CAR-T的构建以前也有过尝试,如构建针对ErbB2的CAR-CD3-ζ和MUC1的CAR-CD28,通过这样的共刺激信号引发IL-2的表达,确实可以有效降低对正常细胞的“误杀”。(第二代和第三代CAR-T技术曾通过叠加共刺激信号来增强CAR-T细胞的杀伤能力,尽管仍是单抗原靶向。于此可看出也许这种策略对曾经的技术不无借鉴。其实多重信号逻辑门编程也是CAR-T细胞疗法技术更新换代之必然要求,否则副作用会随着CAR-T细胞疗法效果的增强而增强。)
另外,研究者还构建了inNotch受体——靶向pMHC的Notch受体,分别做了αAFP/pMHC inNotch-R → BFP、αAFP/pMHC inNotch-R → αHer2 CAR(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αWT1/pMHC inNotch-R → αHer2 CAR(WT1:Wilms tumor(威尔姆氏瘤) 1)的实验(证明效果良好),这样还可以将诸多胞内抗原纳入synNotch系统:

图片

“非门”(OFF gate)的构建——被称为OFF-Notch。毫无疑问,这是用来针对在正常细胞上表达而在癌细胞上不表达的那些抗原(蛋白)的。
思路:在这之前也有过经典的“非门”研究,这就是抑制性嵌合抗原受体(iCAR),简而言之就是激活胞内的抑制信号,但关于这些受体的探索结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OFF-Notch受体则直接引发凋亡——研究者构建了一个能激活凋亡蛋白的转录激活结构域作为synNotch-R的胞内部分,并且尝试了多几种凋亡蛋白,发现tBID是效果最好的:

图片

关于(t)BID:Wang et al., 1996(补链15)首先分离;BID(22kDa)是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的成员。肿瘤坏死因子R1/Fas受体的激活导致Caspase-8切割BID,形成截短(truncated)的BID蛋白即tBID(15kDa),tBID引发Bak或者Bax在线粒体膜上寡聚化,引发细胞色素C释放,细胞色素C结合(激活)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activating factor 1, Apaf1),后者(需要Cyt-c和dATP)继而结合(激活)Caspase-9(参与到凋亡蛋白体(apoptosome)的形成中并二聚体化,然后发生自切割,从而从前体的Procaspase-9成为成熟的Caspase-9),Caspase-3和-7也随之被激活,继而引发各种下游事件,从而导致引发细胞凋亡。(一个概述而已(况且也不是本文主题),供大家了解,这个过程迄今为止还有很多模糊之处,其中的理论论述一再受到新近研究的挑战。
实验与结果:
构建如下线路:
αGFP synNotch-R-LexA-VP64 → αCD19 CAR + αHer2 OFF-Notch-R-Gal4-VP64
因为涉及到两个不同的synNotch受体,所以使用了不同(且正交)的转录激活结构域——LexA-VP64和Gal4-VP64。这个线路的结果是:若(因为)【靶细胞表面有GFP】且【靶细胞表面有CD19】且【靶细胞表面没有Her2】,则(所以)【杀死靶细胞】。实验的效果是良好的。

 

不过作者发现,非门在跟与门结合构成三靶向的线路时,比直接与单个CAR构成二靶向线路效果要更好,后者中凋亡线路不能有效遏制“误杀”。这被归结为时间问题,与直接表达CAR引发的免疫反应相比,synNotch-R刺激下表达的CAR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实际上有所推迟,给了凋亡蛋白足够的时间来关闭这个线路。

图片

在下面我们会说到串联线路和并联线路构建三靶向与门,研究显示并联线路会导致“误杀”(但原因不明),而串联线路没有误杀且构建起来更加简单。串联在同一条线路上synNotch受体越多,CAR引发的下游免疫反应的时间就会越往后推,那么非门的效果按说就越好。不过,虽然文章里没有说,但时间可能是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果是这样一个逻辑——若(因为)【靶细胞表面有A】且【【靶细胞表面没有B】或【靶细胞表面没有C】或【靶细胞表面没有D】……】,则(所以)【杀死靶细胞】(换言之,如果B,C,D……同时存在在靶细胞上,则关闭线路,不杀死靶细胞),那么情况会怎么样呢?要用与门把这么多非门串联起来,就会导致凋亡的时间被延后,这样的话“误杀”就难以避免。并联的非门怎么构建?tBID能拆分吗(拆分不影响效果吗)?这是一个需要做实验具体探讨的问题。
“与门”的扩建:多重靶向。
之前在第一个实验中,提到的“与门”,是同时识别两个蛋白。现在要求同时识别三个,甚至多个蛋白,即“若(因为)【靶细胞表达A】且【靶细胞表达B】且【靶细胞表达C】且……,则(所以)【杀死靶细胞】”。研究者认为有两种思路:
  1. αA synNotch-R-Tx → αB synNotch-R-Ty → αC CAR
    αA synNotch-R-Tx → αC CAR-sub1 + αB synNotch-R-Ty → αC CAR-sub2
即串联(in series)的方案和并联(in parallel)的方案。T指的是转录调控结构域——Tx和Ty是两个正交的转录调控因子。在并联与门中,αC CAR被拆分成两个部分,A和B的synNotch受体分别激活这两个部分的表达。只有这两个部分共同组成了完整的CAR,才能激活T细胞。——协同的思想,似乎在原则上同那些构建共刺激CAR的早期探索有异曲同工之处。
串联与门的具体实施:
αEGFR synNotch-R-Gal4-VP64 → αMET synNotch-R-LexA-VP64 → αHer2 CAR

图片

与K562细胞系共培养所得结果:

图片

串联:上面部分是体外实验,下面部分是体内实验,这里就不再介绍了,看图片就可以一目了然

并联与门的具体实施——严格来讲这里不是把CAR拆分成两半,而是CAR的识别过程拆分成两个部分(但本质基本一样)。一个αHer2 scFv与一个新表位(neo-epitope)标签相连,再构建一个能够特异性识别这个标签的CAR。

图片

串联与并联图解

并联与K562细胞系共培养所得结果:

图片

并联

看起来串联比并联的精准性要好一些,而并联出现一定的脱靶。作者猜测“可能是因为anti-MET synNotch受体的微弱表达”,但并未做实验深入研究。另外,为了比较αEGFR synNotch-R-Gal4-VP64 → αMET synNotch-R-LexA-VP64 → αHer2 CAR和αEGFR synNotch-R-LexA-VP64 → αMET synNotch-R-Gal4-VP64 → αHer2 CAR这两个线路的优越性,还补做了一个实验。(Gal4-VP64的转录刺激能力比LexA-VP64要强,所以颠倒顺序加以比较是有必要的,实验结果(下图)也确实证明这两者之间有所不同。)

图片

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测前面一种线路能产生更强的αHer2 CAR表达,这对产生更强的T细胞激活和杀伤效果是有利的。

“或门”(OR gate)的构建:

其实或门本身并不需要synNotch参与,只需要构建两种或者多种靶向性的CAR就可以了。只有当或门与其他的逻辑门组合起来的时候,才显得必要。考虑一种三靶向的,与门和或门的结合,有两种情况:
  1. 1、若(因为)【【靶细胞表面有A】或【靶细胞表面有B】】且【靶细胞表面有C】,则(所以)【杀死靶细胞】。

  2. 2、若(因为)【【靶细胞表面有A】且【靶细胞表面有B】】或【靶细胞表面有C】,则(所以)【杀死靶细胞】。
第二个情况可以用已经讨论过的线路来构建。对于前面这种情况,又有两种思路:
  1. 1、αTCR/CAR ← αC synNotch-R → αTCR/CAR:有人已经试过
  2. 2、αA synNotch-R → αTCR/CAR ← αB synNotch-R:作者在本文中尝试的,并且发现效果很好(见下图)。

图片

两个synNotch受体能实现的各种可能性:

图片

这种诱人的可能性(以及临床上的巨大潜力——如果进一步系统化成为一种工具箱的话)就是推动我为了区区这一项研究(当然,其实做了很多很多实验)而写一篇长文的原因。不过看起来这个系统还有一些问题是有待研究和探索的,(在上文已经指出,作为逻辑门构建的技术性问题;还有一些CAR-T细胞疗法当前面临的问题(比如靶点搜索的问题,synNotch-CAR-T细胞技术的应用化要走得远,无疑对我们对癌症靶点的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完善该系统的研究和它的应用化与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Gordon WR, Vardar-Ulu D, Histen G, Sanchez-Irizarry C, Aster JC, Blacklow SC. Structural basis for autoinhibition of Notch. Nat Struct Mol Biol. 2007 Apr;14(4):295-300.
2. Jasper Z. Williams et al.Precise T cell recognition programs designed by transcriptionally linking multiple receptors.Science370,1099-110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