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辅助生殖是通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技术,让患不孕不育症或有家族遗传病的夫妇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儿。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指导地方将原来费用难以企及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大幅减轻不孕不育家庭费用负担,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帮助他们圆了“生育梦”“孩子梦”。


北京市率先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已有5.38万参保人员享受到辅助生殖报销待遇,减轻群众费用负担约4.06亿元。“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圆了我的‘妈妈’梦,也减轻了家庭费用负担”,北京市参保女职工刘小芳(化名)激动的说到。今年2月,因“原发性不孕”刘小芳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当天就决定接受治疗,后续进行了取卵、胚胎培养等相关治疗,共发生医疗费用7298.3元,医保基金支付5108.81元,个人支付2189.49元。


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国家医保局的推动下,山东省也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山东东营市市民杨萍(化名)就是此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今年年初,她的宝宝顺利降生了。“我这个试管宝宝能顺利降生,多亏了医保,我们夫妻做试管报销了3万元,要是以前这些钱都得自己出,住院生孩子还报销了6523.6元,最近又收到了2万多的生育津贴,让我可以在家安心地带宝宝了”,杨萍高兴的说。

图片

最近,山东省烟台市市民张先生夫妇也沉浸在幸福与喜悦之中。此前,由于身体原因,虽然已经结婚多年,张先生爱人一直未能怀孕。医生建议做试管婴儿,但打听下来,得知可能要花数万元,迫于经济压力,二人做“试管婴儿”计划一直搁浅中。去年4月,烟台市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张先生夫妇心里有了底,赶到烟台毓璜顶医院咨询并接受了系列治疗,目前张先生爱人已成功怀孕。


广西为有效推进辅助生殖技术顺利纳入医保报销结算工作,结合推进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主动到开展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政策专题培训,就病历、收费、结算等事项进行指导,确保各医疗机构执行标准一致、合规使用医保资金,推动群众充分、便捷享受有关待遇。自政策实施以来,广西全区开展治疗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门诊结算21.43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4.31亿元,极大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提高生育医疗保障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9月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前已帮助949位女性成功受孕。根据宁夏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将包括“取卵术”在内的10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3个加收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新增设立“不孕不育门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门诊慢特病病种。参保职工、居民在符合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治疗不孕不育时,所发生的药品、诊疗项目等均可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75%和60%。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政策实施前相比,参保患者根据其参加的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类型,单周期可报销手术费用7000元至8700元,个人自费部分仅需承担约3000元左右。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夯实万千家庭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极大助力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实施。


原标题:辅助生殖进医保,助力“好孕”减负担

来源 | 国家医保局

编辑 | 崔秀娟 陈嘉蕾

热点文章

• 门诊量明显增加,超100万人次受益——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破局之路

• 国家医保局支持生育,多地已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 提速扩围!多地辅助生殖进医保托起“生育希望”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