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个月,上海、广东、福建、安徽等地相继出台放射类医疗服务调价方案,价格变化引人注目。
不少常规影像检查项目价格呈现阶梯式下降。以上海最新方案为例,磁共振平扫最低355元、增强CT最低不到270元;广东CT平扫/增强、磁共振等放射影像检查项目价格降幅达14%-40%。
超一线城市作为全国价格“锚点”,基本限定了上线。此次调价中,PET/CT、PET/MRI等高端设备检查费用普遍跌破 1 万元大关。
2022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将全国放射检查收费项目压缩为 26 大类,废止数百项收费项目,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一致性监管”。
对于行业而言,以设备参数驱动的收费逻辑彻底改写,一定程度缓解无效的“参数内卷”;对于患者而言,高端影像检查价格下探降低了就诊门槛,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检查的泛滥。

01、放射检查价格持续减负
价格管理是一个“按下葫芦又起瓢”的工作,为了防止“以检查养医”替代“以药养医”,合理下调放射检查服务价格水平是这轮改革的主旋律之一。
以磁共振平扫为例。4月17日,广东发布《关于公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规定全省最高价为505元,而此前同类项目收费最高为628.52元(1.5T以上),对应降幅近20%。福建与广东相当,不过“梯度定价”分为省属三甲医院、省属三甲以下医院,磁共振平扫价格均为505元,其中个人自付比例为20%。
作为最早发布放射检查医疗服务价格整合的省份之一,3月27日安徽公布新版价格,规定磁共振平扫价格为460元。上海“梯度”更为精细,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医院不同价格标准,其中磁共振平扫分别对应430元、393元、355元,具有显著价格优势。
再看增强CT项目,上海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分别收费295元、280元、265元;福建统一收费290元;广东最新定价 305 元,降幅约 17.5%(此前最高370元)。此外,为限制收费上限,无论磁共振平扫还是CT增强,三地同时要求超过3个部位按3个部位收费,避免重复和不合理收费。不过,细节方面略有不同:
广东要求同一部位CT平扫后立即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按“5折”收取;
上海要求CT平扫与增强同时进行检查的,只按增强检查计收一次;
福建要求同一部位CT平扫后即刻做增强扫描的按345元收取。
另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加收项标准,比如磁共振平扫-特殊方式成像(加收)项目中,上海加收80元,广东为55元,福建、安徽50元。
事实上,这不是近期全国范围第一次放射检查项目的价格下调。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就选取多个城市作为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
国家医保局去年3月曾表示,两年多来,已按新机制平稳实施2轮调价,分别涉及1398项和5076项医疗服务价格,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2024年12月,广州就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专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的通知》,将磁共振平扫(1.5T以上)价格从840元下调至628.52元、增强CT由408元下调为370.47元、PET/CT全身显像由6375元降至5599.56元(不含药)。总体而言,医疗检查的定价走低是近年来的趋势,这一点过往收费较高的MRI、核医学等高端检查中尤为显著。

02、收费目录大“瘦身”
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将引发一定“蝴蝶效应”,影响医院采购和日常经营决策,甚至重构行业底层竞争逻辑。
在放射检查项目中,检查设备差异是绕不开的话题,比如CT 16排、64排、128排……磁共振0.5T、1.5T、3T……简单而言,排数越多、场强越高,对应着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更多的病灶信息。过去,放射检查服务立项、收费等主要跟着设备走。一些地区存在无序、离散、品类繁多等问题。
比如都是CT平扫,新型设备会在老款设备的基础上立项,技术越先进的收费越高。如今,临床目标、检查效果成为改革的底层逻辑,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磁共振也不再以场强高低区分费用,而是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
比如对CT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对磁共振“呼吸门控”功能等设立加收项。
这意味着,价格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而是根据检查效果,将弱化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的绑定关系。举个例子,根据厦门市2019年4月发布的《厦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表》,磁共振平扫价格分为场强小于1.5T磁共振平扫、场强小于1.5T磁共振平扫(平扫后增强扫描)、场强大于等于1.5T磁共振平扫,价格分别为430元、600元、830元。
如今,根据福建省医保局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磁共振平扫费用只有一项收费,即505元,不区分场强高低。相此前比最高收费830元降幅39%。
基于此思路,广东、福建、安徽分别停用了255项、279项、172项放射检查项目,重庆意见稿更是达 538 项。极致的“合并同类项”之后,全国最终保留的只有26项。
以X线为例,未来各地X线放射检查都将被统一为4个,分别是X线摄影成像、X线摄影成像(牙片)、X线摄影成像(乳腺)、X线造影成像。其中,X线摄影成像统一细分出3个加收项,包括床旁X线摄影、动态X线摄影和影像拼接成像;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口腔曲面体层成像等2个拓展项。
这对于行业意义深远。对于设备厂商而言,由“堆参数”转型向“聚焦临床价值”,减少无意义的参数内卷;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采购决策回归理性,避免盲目追求高端配置,更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有行业人士形象比喻:不管用高粱杆扫帚还是用金扫帚扫地,只要扫干净,价值相同。
原标题:核药1500元封顶!上海率先拆解“检查+药物”捆绑暴利链
来源 | MedTrend医趋势
编辑 | 崔秀娟 何作为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