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许多慢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等)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针对年龄相关疾病或衰老本身的干预措施具有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巨大潜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运动、热量限制饮食)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对抗衰老和年龄相关的疾病。此外,近年来,小分子药物干预、基因干预和细胞干预作为老年保护策略取得了进展。虽然这些干预措施已被证明有效,但它们也有缺点——小分子通常缺乏靶向特定细胞群或组织的特异性,并且可能无意中抑制抗凋亡通路,从而对正常组织造成脱靶效应风险。而基因水平的干预可能导致长期不良效应(例如肿瘤转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干预措施来解决衰老的问题。
疫苗接种通过靶向特定抗原和诱导免疫反应,为对抗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策略。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任捷研究员和张维绮研究员等在 Nature Aging 期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 with vaccines 的综述论文。
该论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针对衰老相关疾病的疫苗干预研究展,包括阿尔茨海默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腹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纤维化和癌症,总结了目前识别疾病相关抗原和诱导针对这些靶标的免疫应答的方法。还回顾了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疫苗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推进这些疫苗治疗潜力的后续发展,包括改进和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充分证明其有效性,以及严格评估这些疫苗策略的安全性和长期效果。
自1796年世界上第一种疫苗(天花疫苗)被发明以来,疫苗接种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而最近,疫苗技术已经超越了最初预防传染病的目标,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有效的疫苗激活先天免疫系统,立刻引发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这种反应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以提供保护,并诱导细胞免疫针对已经感染的细胞。此外,疫苗诱导病原体特异性记忆淋巴细胞的形成,在再次感染时产生快速反应。疫苗通常由抗原或产生抗原的物质、载体分子和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佐剂组成。根据其制造方法,疫苗分为传统和非传统类型。传统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非传统疫苗根据生产技术分类,即病毒或非病毒疫苗平台。这些非传统疫苗包括腺病毒疫苗、逆转录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细胞疫苗等。
随着新型疫苗平台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疫苗正在向传染病以外的疾病领域拓展,并追求长期保护作用,疫苗有望在广泛的疾病领域得到应用,甚至包括缺乏已知靶点的疾病。
针对特定分子、病原体或细胞群的疫苗方法可以在疾病发展中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例如,最近在小鼠中的概念验证研究证明了一种通过靶向衰老细胞抗原来消除衰老细胞的疫苗的有效性,成功地减少了动脉斑块的形成。这种疫苗策略为干预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提供了新途径,具有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节约潜在成本和提高靶向效率的潜在好处。目前,衰老疫苗主要通过靶向衰老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分子来清除衰老细胞。另一方面,针对年龄相关疾病的疫苗主要针对疾病发展中的关键介质。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们系统总结了年龄相关疾病和衰老的疫苗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相关挑战。对于年龄相关疾病疫苗,该论文主要关注那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研究。虽然迄今为止,针对延缓衰老的衰老疫苗的报道数量有限,但希望通过从年龄相关疾病疫苗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中汲取灵感,该综述可以为衰老疫苗(senolytic vaccines)的安全、递送平台和利用策略提供参考。该综述表明,靶向衰老细胞的疫苗在对抗年龄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仍然很稀缺,但具有强大潜力。作者希望该综述将有助于澄清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关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