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
诺和诺德与礼来的纠葛已有百年历史,从1920s年代班廷和贝斯特首次实现动物胰岛素提取,糖尿病就不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转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班廷(右)和贝斯特(左)
胰岛素的产业化方面,礼来与诺和诺德从一开始就是主要的竞争对手。班廷、贝斯特实现提取牛胰岛素之后,多伦多大学将专利许可给礼来等药企。1922年,August Krogh(19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与夫人Marie Krogh到耶鲁大学访问,听到了班廷、贝斯特提取牛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报告。由于Marie Krogh本人就是二型糖尿病患者,两人对此格外感兴趣并与麦克莱德教授进行了商谈,最终拿到了北欧地区生产销售提取胰岛素的授权。1922年12月,Krogh夫妇与Hans Christian Hagedorn医生合作,创立了诺德胰岛素实验室(后因为创始人分歧,成立一家新公司诺和,几十年后的1989年重新合并)。
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礼来与诺和诺德都是主要的动物胰岛素厂商。1978年,基因泰克的科学家宣布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人胰岛素,开启了基因工程药物的新篇章。1982年,礼来获得基因泰克授权的人胰岛素获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基因工程药物。从此,胰岛素进入基因工程重组的二代胰岛素时代,诺和诺德则发展起酵母表达胰岛素的技术。到上世纪90年代,三代胰岛素(速效和长效)开始取代二代胰岛素。此后的胰岛素迭代渐渐接近尾声,直到2024年周制剂胰岛素才获批上市,但整个胰岛素市场已经开始快速萎缩。

与此同时,让糖尿病市场重新开始增长的动力开始出现,那就是GLP-1类药物,尤其是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为代表的周制剂上市后,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并很快超过胰岛素成为糖尿病领域的最大品类。

利拉鲁肽尤其是司美格鲁肽开拓减重市场之后,GLP-1的市场规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24年,GLP-1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由诺和诺德、礼来统治整个市场。

2024年,由于GLP-1在减重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礼来、诺和诺德一度占据药企市值第一、第二的位置,但礼来双靶点替尔泊肽在疗效上具有迭代优势,放量速度更快,与诺和诺德市场份额差距快速缩小。(虚线的Wegovy、Zepbound、Saxenda为减重适应症)

在迭代药物的开发方面,礼来在双靶点之后,三靶点GGG、小分子GLP-1都居于领先地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刚刚宣布糖尿病三期临床获得成功。诺和诺德走的是Amylin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路线,虽然在三期临床获得成功,但疗效为双靶点水平,GLP-1/Amylin初步疗效更好,但尚处于一期临床阶段。为了弥补多靶点的缺失,诺和诺德重金引进联邦制药的GGG三靶点产品。此消彼长之下,礼来市值逼近8000亿美元,稳坐药企市值第一的宝座,诺和诺德则市值则下滑到2600亿美元,不足礼来的三分之一。


总结
面对减重这一新市场,GLP-1已经不仅仅是礼来、诺和诺德的双巨头之战,越来越多的MNC和biotech开始加入战场,中国企业也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罗氏收购Carmot,引进Zealand的Amylin,勃林格殷格翰引进Zealand的GLP-1/GCG,艾伯维引进Gubra的Amylin,辉瑞、安进走自主研发路线,辉瑞布局小分子GLP-1但失败,安进重点开发GIPR抗体偶联GLP-1。国内方面,联邦制药的三靶点GGG授权给诺和诺德,恒瑞医药的双靶点、三靶点和小分子GLP-1通过NewCo出海,诚益生物的小分子GLP-1授权给阿斯利康,翰森制药的小分子GLP-1授权给默沙东,闻泰医药的小分子授权给箕星药业,先为达的每周口服GLP-1和Amylin通过NewCo出海。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 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