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考试时,我一边梳头发一边说‘奶奶这两天你看你黑头发都长出来了,越来越年轻了。’负责打分的考官听了直笑,他这一笑,我心里就踏实了。”回忆起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初级工(以下简称“长护师”)考试的实操场景,作为第一场考试中唯一通过的男性长护师,南通康恒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张伟依旧记忆犹新。


4月19日,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初级工(五级)考试在江苏南通长护产业园举行,首批100名考生参加考试。这场考试备受关注——一个仅能容纳百余人的考场,为何会吸引千人报考?考生们为这场考试做了哪些准备?考试现场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带着这些疑问,5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南通,观摩第二次长护师考试。跟随考生和考官的脚步,直击考试现场,揭秘这一新工种考试的“台前幕后”

图片

图为实操考试现场


从零基础到专业军,中年考生的“当打之年”

“理论题要记的东西太多了,晚上回去我都会根据机构视频复习,手机里全是实操视频的截图。”第二次长护师考试前一天,52岁的蔡阿姨在机构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翻身护理的操作。作为南通康馨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唯一参考的长护师,她的备考故事折射出这个新兴职业群体的共同轨迹——当全国首场长护师初级工考试在南通长护产业园拉开帷幕,这个以50岁左右中老年为主力的新工种,正用别样的坚韧叩开职业新篇


据“中国医疗保险”报道,今年4月首场考试前,近千名申请者挤爆报名通道,最终仅100人获得入场券。这场承载着失能照护专业化开端的考试,设置了理论与实操双重硬核考核,既考查考生知识储备程度,也通过对其现场操作进行打分的方式考核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为了让培训有依据,服务更规范。2025年4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了《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以下简称“培训教材”)。培训教材覆盖初、中、高三个职业等级,在配有理论基础的同时,采用“扫码即学”方式,将翻身、口腔护理等实操要点拍摄成视频教程,并配有200余张步骤图片。一些机构早早购买,并已将书籍用于长护师培训中。

图片

图为长护机构向记者展示其培训教材

(注:《培训教材》由《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发行,如需购买,请关注“中国医保杂志社订刊号”,进入“书刊商城”栏目了解更多详情,开启您的长期照护师之路!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操视频内容在“医保云课堂”微信公众号皆有演示)

在备考大军中,50-55岁考生占比较大。记忆力衰退、碎片化时间学习、操作精准度要求高,构成了他们备考的挑战。谈及考前准备,蔡阿姨表示白天照护完失能人员后,晚上回家后还会再通过机构给予的视频巩固记忆,“我先生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他说‘你要考试,我来干’”家人的帮助与支持给予了蔡阿姨莫大的勇气。这种家庭支持并非个例,许多考生家属主动承担照护家中老人的任务,甚至陪着一起观看“医保云课堂”实操视频。


作为新工种,许多长护师进入行业前并不熟悉工作内容,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部分长护师透露,他们选择进入该行业,起初是为了满足家中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但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他们逐渐认识到这份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决定投身其中。“学会专业技能后,我在照顾家里的老人时更加熟练,更有信心了。而且,退休后的我还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更多的家庭,把国家的关怀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面对护理经验不足的学员,机构构建了“内训+外培”双轨体系。南通多家长护机构配备全职护士担任实操教练,定期进行“情景模拟”,例如,从为失能老人修剪指甲的角度把控,到喂食时床头角度的精准调节,每个细节都被拆解成可量化的评分项。相关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长护服务内容与护理工作交叉重合度高,很多长护工作者原先几乎没有护理经验,而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能为他们在实操方面提供专业、细致的指导


同时,对照长护考试内容,一些机构也会为长护师报名专门针对长护考试的外部培训。南通爱帮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崔美娟参与了机构组织的统一培训,“他们(机构)是大力支持我们考试的,他们希望我们往高处走,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更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能够提升机构的长护服务质量。”这种投入既是为提升现有服务质量,更是为团队发展储备人才。


当考试进场提示响起,48岁的考生张阿姨深吸一口气走向理论考场。在这个平均年龄42岁的考场上,每一次规范的操作、每一句温柔的沟通,都在书写着中国失能照护专业化的新篇章——这里不仅有职业技能的考核,更有一群普通人用后半辈子的热忱,填补着千万家庭的照护缺口。


从流程优化到实操严考,新兴职业稳步推进

“本次考试共有208名考生。”南通市医保研究会会长顾忠贤向记者介绍。女性考生占比大、较少的职业经验、年龄跨度大是长护师考生的基本画像。


据统计,本次考试9成以上为女性考生,最大年龄考生为64岁,最小22岁;2-3年职业经历考生人数最多,为80人,占总考生人数的38.5%;大专、本科考生占比最高,为123人,占全部考生59.1%。

图片

图为考生候考场景


南通长护考试考评组长季诚表示“从现场观察来看,考生十分认真,但整体而言此次考试中接受系统性、专业化培训的考生较少。”长护师照顾的为失能、半失能者,服务对象身体机能差、健康状况不稳定,护理需求复杂多样。


顾忠贤表示“长护师这份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把技能用到实处,因此实践操作考核特别重要。”而未受培训的考生由于缺乏系统学习,实操仅靠摸索,可能难以掌握正确方法和技巧,操作易失误不规范,通过实操考核存在一定的困难与自学相比,通过机构进行培训的考生通过率相对较高。


为了让考生有真实的感受,长护师考试采用“真人模拟照护”模式,安排有标准化照护对象(即下图模拟失能人员的真人志愿者),增加了互动环节。一些模具的设置,也都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为考生还原真实的服务场景。

图片

图为考生实操场景

图片

图为实操考试的真实模具


在总结首次考试经验基础上,本场长护师考试还进行了系统性优化。理论考场新增人脸识别系统,考生完成身份核验后,系统自动分配理论考试座位号,有效避免了候考区人员积压。


此外,实操考核环节的8个照护场景均配备了独立操作指引卡。此外,还通过统一标准化长护对象居住地等基本信息,便于考生记忆。

图片
图片

理论考场筹备时期(上图)与考场当日(下图)


生活照料(如喂食喂水)、体位管理以及基础照护(包括测量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等照护项目在长护师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这也是考试中的关键考核项目。


安全问题是长期照护服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考试中出现安全问题会对考生此项考试“一票否决”。季诚给记者举例说,“比如,在为失能人员更换纸尿裤时,纸尿裤的侧翼、腹股沟两侧的防侧漏折也要翻出拉平,并悉心调整好纸尿裤的松紧度,既让长照对象舒适又能防止局部受压导致压疮。否则局部压疮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导致感染。所以,照护服务安全是底线。”


顾忠贤表示,目前长护师作为新兴职业,相关流程还正在优化,后续会常态化地组织长护师的考试。预计5月底会进行第三场长护师的考试,6月初开展第四场考试。


从无证到持证,长护师点亮“失有所护”新希望

崔美娟在此次考后坦言,考试难度中等偏上,理论部分除基础医学知识外,还涉及了多学科交叉内容。实操很贴近生活,如喂饭细节、协助老人梳头照镜子等。这些协助老人日常生活的护理项目,考虑到了失能人员吃喝住行、个人仪表等方面的多样需求,充分体现了对失能人员的尊重。


同时,她对考取长护师证书后的职业前景充满了期待“以前常被误解为普通护工,持证上岗后,更直观地展现了专业性,相信会赢得更多尊重与信任,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社会形象的提升。”

图片

图为考生考试现场


作为南通市首批通过长期照护师资格考试的长护师,张伟用专业和耐心赢得了家属的一致信任。“张师傅的服务没得挑,绝对是一流的!”家住南通市的王阿姨提起长护师张伟,眼里满是感激。她的爱人朱大爷因小脑萎缩导致偏瘫已五年有余,这些年她的生活几乎全围绕着照顾老伴。


说起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变化,王阿姨深有感触:“以前给老朱洗澡、理发这些事,我一个人根本弄不动,只能等孩子们周末回来帮忙。现在有了上门服务的长护师,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每周两次的上门服务中,张伟不仅为朱大爷测量血压、擦洗身体,还细心修剪指甲、陪老人聊天。“老朱现在有事就爱找张师傅说,比跟我还亲。”王阿姨笑着指了指正在给老人按摩的张伟。


面对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张伟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现在独居、失能老人越来越多,专业的居家照护服务缺口很大。”张伟表示,考取长期照护师资格证不仅提升了职业认同感,更让他看到了发展空间,“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备考中级、高级证书,用更专业的技能服务更多家庭。”


随着长护师考试的不断推进,相信之后像张伟、崔美娟这样持证上岗的长期照护师,将会逐渐成为长期照护体系的重要力量,用规范的护理技术和有温度的服务,为失能人员及其家庭撑起希望,满足“失有所护”的迫切需求。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乔乔 拾柒

编辑 | 符媚茹 高鹏飞

热点文章

• 从4次开颅到重新站立:长护险如何托起一个家庭的尊严?

• 从南通经验解锁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的“启示密码”

• 长护险已服务134.29万失能人员!未来该怎么走?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