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或呼吸科的临床一线,有这样一种令人揪心的“两难困境”:一边是肺栓塞,不抗凝可能猝死;另一边是大咯血,一用抗凝药可能血崩。当这两个“生死时速”的急症撞在一起,治疗策略仿佛走进了“死胡同”——止血会加重栓塞,抗凝又可能引发窒息。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矛盾体”——肺栓塞合并咯血,从机制、评估到治疗,带你一文读懂这场生死博弈。
一、肺栓塞与咯血为何“水火不容”?
肺栓塞(PTE)是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右心衰竭甚至猝死。而咯血,尤其是大咯血,是指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ml,或每小时超过100ml,极易造成气道阻塞、窒息,死亡率极高。
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常“狭路相逢”。
更棘手的是:
肺栓塞的基石治疗是抗凝甚至溶栓,目的是防止血栓蔓延、促进溶解。
大咯血的急救原则是止血、保气道,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或介入止血。
问题来了:抗凝会加重出血,止血可能诱发血栓——治疗方向完全相反!
这就形成了临床上著名的“治疗悖论”。
二、肺栓塞为什么会引起咯血?别再只记“三联征”了!
很多人记得肺栓塞的“经典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但现实是,三者同时出现的患者不足30%,真正典型的症状反而少见。
那么,肺栓塞到底是怎么引起咯血的?
1. 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出血
肺组织有双重供血系统:
肺动脉:低压系统,负责气体交换。
支气管动脉:高压系统,负责气道营养。
当肺动脉被血栓堵塞,局部肺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肺梗死,肺泡壁破裂,血液渗入肺泡,经气道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
这类咯血通常量不大,多为自限性,随着抗凝治疗病情改善,咯血反而会减轻。
2. 慢性肺栓塞:支气管动脉“代偿性扩张”惹祸
在慢性肺栓塞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中,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支气管动脉代偿性扩张、增生,形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这些血管壁薄、压力高,极易破裂,一旦出血就是中到大量咯血,甚至危及生命。
有研究报道,部分患者大咯血的“真凶”正是这些异常增生的支气管动脉。
3. 合并其他疾病:咯血“帮凶”不少
肺栓塞患者若同时患有: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肺癌
肺真菌病
这些疾病本身就是咯血的常见病因。此时咯血的来源复杂,治疗更需“抽丝剥茧”。
三、咯血量怎么算?别只看“咳出多少”
临床上对“大咯血”的定义并不统一,常用标准是:
24小时咯血量 ≥ 500ml,或单次咯血量 ≥ 100ml
但实际操作中,患者咳出的血量常被痰液稀释,难以准确评估。更关键的是:哪怕只咳了几口血,只要可能引起窒息,就是“大咯血”!
因此,现代观点强调:大咯血的本质是“危及生命”或“可能导致气道阻塞”的出血,不应拘泥于具体数值。
四、关键问题:肺栓塞合并咯血,还能抗凝吗?
这是临床最常被问到的问题。答案是:能,但要看情况!
我们分三种情形来分析:
✅ 情形一:急性肺栓塞 + 少量咯血(痰中带血)
✔️ 可以抗凝,甚至应积极抗凝!
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咯血症状会自行缓解。因为随着肺循环改善,肺梗死范围缩小,出血源减少。
📌 首选药物:普通肝素(UFH)
起效快、半衰期短、可随时调整或停用。
通过监测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精准调控剂量。
初始剂量:80U/kg 静推,继以18U/kg/h 持续泵入。
目标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
📌 后续可过渡至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长期管理。
注意:此时若因担心出血而延迟抗凝,反而可能加重肺栓塞,得不偿失!
⚠️ 情形二:慢性肺栓塞/CTEPH + 中-大量咯血
这类患者常需终身抗凝,但一旦大咯血,抗凝必须暂停。
处理策略:
咯血急性期:暂停抗凝,积极止血。
止血后:评估风险,逐步恢复抗凝。
必要时: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出血源。
❌ 情形三:大咯血(无论原因)
大咯血是抗凝的禁忌症!
此时首要任务是保命——防止窒息。继续抗凝可能引发“血崩”。
📌 替代方案:临时下腔静脉滤器(IVC Filter)
可拦截下肢深静脉脱落的大块血栓,防止其进入肺动脉,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五、能用止血药吗?小心“好心办坏事”!
面对咯血,很多医生第一反应是“打止血针”。但在肺栓塞背景下,某些止血药可能成为“帮凶”。
我们来盘点常用止血药的“安全性”:
结论:
药物止血效果有限,且多数有促栓风险。
优先考虑非药物止血手段。
六、真正有效的止血手段:介入与手术
当药物“靠不住”时,真正的“止血利器”登场了:
1. 支气管镜介入止血
- 局部喷洒肾上腺素、凝血酶;
- 冷冻、电凝、球囊填塞;
- 可快速定位出血部位并止血。
2.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
- 金标准治疗,止血成功率高达80%~90%;
- 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血管,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
- 尤其适用于慢性肺栓塞引起的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
3. 外科手术
- 当介入失败或出血肺叶明确,可考虑肺叶切除;
- 创伤大,仅作为最后手段。
七、溶栓?更要谨慎!生死一线间
溶栓能快速溶解血栓,挽救高危肺栓塞患者生命,但出血风险极高。
溶栓禁忌证:
绝对禁忌:活动性内出血、近期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近期手术、高血压、咯血等。
关键结论:
少量咯血 ≠ 禁止溶栓,但需充分评估,做好抢救预案。
大咯血是溶栓的绝对禁忌!
替代方案:导管介入治疗
对于高危肺栓塞合并咯血者,可选择:
经导管碎栓 + 抽吸。
局部小剂量溶栓(减少全身出血风险)。
创伤小、起效快,是溶栓的“安全替代”。
若所有治疗失败,最后手段是肺动脉血栓切除术,但需在具备条件的中心进行。
总结:五大临床处理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