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批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进入医保。
01
大批中药开始报销
地方医保扩容加速
近日,山东、四川等省份相继发布医保相关通知,大幅扩大中药制剂和饮片覆盖范围。
根据山东医保局发布的《山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目录(2024版)》(以下简称《目录》),5月1日起,将1330种医疗机构制剂和467种中药饮片467种(含传统中药饮片458种,精制饮片9种)纳入上述《目录》。
《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制剂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2024年制剂目录》)收载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予以支付的医疗机构制剂共2515种,其中,西药制剂178种、中药制剂877种、藏药制剂1460种。《2024年制剂目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目前,各地已经不再拥有医保药品增补目录的权限。不过,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等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早有明文规定。
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保部门能够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为基础,依照国家所规定的调整权限与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按规定向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本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具体情况如下:
综合来看,各省在纳入范围、支付政策、使用限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如山东省要求,《目录》中医疗机构制剂按乙类药品管理,各统筹区结合实际设定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15%。对《目录》中传统中药饮片按甲类药品管理,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精制中药饮片参照中药配方颗粒管理,个人先行自付比例暂定为15%。
同时,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机构制剂,仅限于在生产的定点医疗机构使用或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调剂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使用时支付,在其他定点医药机构使用时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对允许调剂使用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向属地医保部门报备后,按规定将医疗机构制剂纳入调剂使用地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各统筹区纳入本地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但未纳入《目录》品种,设置过渡期,2026年12月31日前医保基金可继续支付。
四川省要求各地于6月10日前公布《2024年制剂目录》内本地区医疗机构制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标准,并报省医疗保障事务中心汇总,全省统一执行。
02
助推中药产业规范化发展
大批药企调整发展战略
地方医保局依据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地方特色中药制剂纳入支付范围。纳入医保的产品需通过严格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并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目前,多地已对中药配方颗粒设定医保支付标准,并实施差异化自付比例(如乙类药品需患者部分自担),以平衡基金支出并防止价格虚高。
近年来,中药饮片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而中药配方颗粒作为现代化中药制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随着山东省际联盟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在2024年正式执行,配方颗粒高毛利率时代逐渐结束,但行业将进一步扩容,多家机构预测,2030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会达到千亿元。
医保覆盖与集采常态化对中药企业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部分企业面临短期业绩压力;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预计更多地区将扩大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医保覆盖,并探索跨省调剂、按病种付费等创新支付方式。同时,监管趋严将推动行业质量升级,避免市场扩张带来的风险。
对企业而言,集采虽带来价格压力,但也加速优胜劣汰,具备技术、成本和服务优势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推动行业向高质量、规模化方向发展。
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进入医保和集采,既是政策红利,也是行业洗牌的催化剂。
来源 | 赛柏蓝
编辑 | 符媚茹 何作为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