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真金白银”的投入永远是最能提振信心的消息。
近日,注册资本高达60亿的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揭牌,定位为国投集团培育生物制造产业的二级总部。

图片

从融投资、成立基金,到综合性的总部,在短短的几年里,国投已经在生物制造扶持模式上形成了进一步迭代。
通过技术研发、股权投资、成果孵化等方式,国投已经深入到合成生物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全链条中来。
央企作为国家战略的市场化体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留意的举措?背后又潜藏着怎样的趋势呢?

 

央企国投的大手笔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2022年6月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图片

国投集团注册资本338亿元,截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8385亿元,员工约5万人。2023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126亿元,利润总额252亿元。
在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央企产业焕新行动中,国投集团被点名为培育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牵头单位,从此投入到生物制造的产业洪流中来。
其中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天津,国投集团携手海河基金,发起设立了规模为2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投基金。
合肥20亿的“国投安徽生物制造基金”、杭州10亿的“生物制造产业基金”的背后都有国投的身影。

图片

另一方面,根据不完全统计,国投系目前已布局了近24家合成生物企业,甚至创下了今年合成生物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哪些方向最能吸引“国家队”?
国投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寅曾表示:
国投集团重点关注拥有独特技术并具备商业化能力的项目,围绕资源数据端、中试平台建设等环节,沿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完善生物制造发展脉络和布局。
而在具体的投资案例中,国投也延续了这种风格,其中国投创和国投聚力两家子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动作最频繁。
国投创和在今年已先后给君合盟生物、华恒生物、肆芃科技三家合成生物企业投资了近两亿元。
去年该公司还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推进优势资源互补。

图片

从其投资倾向来看,国投创合重点关注已自主掌握核心菌种及工艺的企业,并且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充分发挥产业生态资源优势。
除此之外,斥资2.9亿战略入股慕恩生物国投聚力也值得关注,据悉该基金目标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募资规模为100亿元。
从这些支持的力度不难看出,国投集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物产业集团,成为中国生物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的战略目标绝非空言,也期待后续更多的产业成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