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GM依然发展火热。
据共研产业咨询,2023年,中国CGM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55.4%,预计2024年,中国CGM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49%。
而从雅培此前发布的2024年Q1财报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出CGM市场旺盛的“生命力”。2024年Q1,雅培实现了99.64亿美元的营收,其中FreeStyle LibreCGM系列实现了15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了22.4%。这表明,全球范围内,CGM还有极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而具体到中国市场来看,据国联证券,中国市场由于支付费用较高、产品尚未成熟等原因,CGM在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领域的渗透率仅为6.9%、1.1%和0.3%。CGM,在中国市场,仍有广阔的空间。
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的加入。在近日,动脉网发现了一位新的入局者——Allez Health Inc.(原Zense-Life Inc.)
Allez Health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提供经济实惠的代谢健康数据管理方案的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2024年5月,其获得了由韩国Osang Healthcare Co., Ltd.领投的6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20年, Allez Health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赞思(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赞思),在中国市场范围内开展CGM乃至iCGM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作。截至目前,Allez Health已在美国建立起了15000平方英尺的高效生产基地,并在中国拥有了900平方米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场地。
采访中,动脉网曾问及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市场除了有像雅培、Dexcom这样的跨国巨头参与竞争外,市场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同样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本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具有先发优势。对此,作为‘后来者’的赞思,如何与之竞争?”
对此,赞思总经理章华始博士表示:“这个问题也是投资机构经常问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回答也很简单——我们在CGM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核心创始团队为例,首先,这个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都在Dexcom工作多年——CEO Leif Bowma推动了Dexcom CGMs进入市场;CTO Robert Boock则参与了Dexcom G4 CGM的研发工作;CSO章华始则同样参与了Dexcom G4 CGM 的传感器膜研发工作。
其次,创始团队三位成员都分别在CGM细分领域积累了丰厚的行业经验与资源。例如CEO Leif Bowma主攻市场工作,曾推动了超过100种医疗产品进入市场,其中便包括前文所提及的Dexcom CGMs;而CTO Robert Boock则在传感器研发方面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厚的传感器研发经验;至于章华始博士,则主攻传感器膜研发,参与了NMPA针对CGM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
而除了三位创始团队成员外,Allez Health也组建起了一支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人均拥有CGM领域十余年的研发经验。
那么,经验如此丰富的团队,又能为CGM领域带来怎样的创新动能呢?
CGM已进入NMPA报审,
但终极目标是iCGM
在产品方面,基于多年的行业洞察,Allez Health 不仅选择布局CGM,还一直在朝着iCGM的方向努力。
iCGM是指可以自动连续或频繁得测量特定时间内体外中葡萄糖含量,并可将血糖测量数据可靠、安全地传输至胰岛素自动输注(AID)系统中,以更为精准或智能化地管理与血糖控制相关的疾病或情况。
近年来,随着CG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日益涌现的智能化糖尿病管理需求,iCGM已在CGM领域中展露头角。
FDA特为iCGM开辟了一个新类别——二类特殊设备,并提供了必要的申请注册指南,相对简化了审核流程,使得关于iCGM的审批节奏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市场对推动iCGM产品上市的迫切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CGM产品未来的发展潜力。
但截至目前,iCGM市场中也仅仅只有以雅培、Dexcom为代表的3家国外企业相关产品获批。鉴于市场的成熟度以及发展潜力,诸多企业仍有机会在iCGM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此,Allez Health也乘势而上,开始了iCGM的研发工作。据章华始透露,目前,虽然Allez Health的iCGM正处于技术优化阶段,但根据相关实验,旗下iCGM产品有望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个获批的iCGM产品。
原因在于,据章华始介绍,无论iCGM产品是否与胰岛素给药系统互联使用,对于其产品性能本身,是否能对低血糖水平实现精准测量都是其核心性能指标。而根据Allez Health目前CGM产品的相关临床试验结果来看,通过算法的调整,其性能已接近iCGM要求,基本实现iCGM功能。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拿下iCGM是Allez Health的终极目标,但出于企业发展考量,在正式推出iCGM产品之前,Allez Health还会布局常规CGM产品管线。
据悉,Allez Health CGM产品采用了第一代CGM传感器技术。但需要强调的是,正如前文所言,Allez Health组建起了一支研发实力强劲的队伍。因此,截至目前,Allez Health已取得40余项发明专利,避免了专利侵权的风险。
同时,也正是基于这40余项发明专利,Allez Health的CGM产品性能取得了多项突破。据Allez Health在美国研发的第一代CGM产品基于81期临床、1500余例患者使用数据显示,可持续使用15天。这表明,Allez Health的CGM产品不仅检测精准度更优,产品持续使用时间也更长。
并且,在访谈中,章华始博士还向动脉网介绍道,在产品设计方面,Allez Health的CGM更小巧,从而能够使用户使用更为便捷。而在成本方面,在前述40余项发明专利的加持下,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赋能下,Allez Health的CGM产品具有极为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具体而言,Allez Health实现了生产线的全自动化,全资子公司赞思在上海拥有50万产能,在节约人力成本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并且,“当产能能够达到300万时,Allez Health CGM的价格,只需要15美元。”
而现在,Allez Health还推出了第二代CGM产品,该产品在尺寸及准确性方面持续改进,并在算法和软件方面引进了AI技术,从而使产业更加智能化,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控糖方案。
据章华始博士透露,Allez Health第一代CGM产品已处于NMPA审批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获批。同时,Allez Health还将在今年就第二代产品在美国启动FDA注册临床实验,预计将于2026年获得FDA认证,加速北美市场的拓展。
联动各产业方,
加速推进产品落地中国市场
在市场推广方面,Allez Health也已想好了策略。
一方面,其全资子公司赞思正在寻求产业合作伙伴,例如投资机构、经销商、慢病管理公司甚至是健康险企业的合作,加速推动Allez Health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落地销售。
另一方面,Allez Health洞察到近年来国内器械企业具有旺盛的出海需求,而其在欧美市场已建立起完善且专业的销售资源与网络,也可协助有出海需求的器械企业开拓欧美市场。
在章华始乃至整个Allez Health看来,中国以至全球CGM市场的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但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近期市场中也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例如,今年6月,FDA批准了雅培旗下两款OTC CGM产品,正式拉开了OTC CGM市场的序幕。换言之,国外市场已然出现了从较为严肃的医疗器械市场转向消费属性更为明显的OTC市场的趋势。
但在访谈中,章华始博士强调,CGM在OTC市场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对产品性能要求的降低,反之,优异性能的产品在OTC市场中一定具备强劲的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去追求实现iCGM标准的原因。”
同时,章华始博士也表示,在OTC市场中,性价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竞争力指标之一。而显然,Allez Health的CGM产品已然具备了性价比优势。
在访谈的最后,章华始博士还向动脉网分享道,“其实,CGM的应用还远未碰到天花板。未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糖管理可能是各项健康管理的标配,健身人群也未尝不会成为CGM的目标群体。而Allez Health在未来要做的事,便是不断拓展生物传感器应用边界,探索CGM更多应用可能,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更优异的血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