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成为职称晋升和聘任必备条件!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引人注目
晋升副高开始实施“一票否决”
近期,关于职称晋升的新规定,一个接着一个,对于万年老主治来说真可谓喜忧参半。
7月9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关于2025年度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本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这份文件含金量很大、亮点很多,其中提到要坚决破除“唯论文”,整个文件当中关于论文的要求很少,通篇围绕将临床工作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引导医生专注临床。
例如,《通知》明确,要将门诊工作时间、现场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检查报告数量、药品调配和处方审核数量、护理工作时间等作为申报条件。
将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治疗效果、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范围、手术难度和质量、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处方点评质量、护理服务质量、现场处置案例数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其职业能力和水平。
其次,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数据的突破性应用是本次改革的亮点。
今年,北京市在部分专业试点利用病案首页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数据,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和患者管理四个评价维度,评价申报人的临床工作质量,探索建立“临床评价数据、案例代表作、专家评审”三位一体的职称评审路径,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此外,为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北京市将在区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文件规定,对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30年且中级职称取得满10年,仍在诊疗一线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加大职业道德、考核结果、基层服务水平、群众认可度等方面的权重评定高级职称。
“定向评价”采取单独分组、单独评审的方式,取得的职称限定在本区内有效。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不占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与常设岗位分开设置、单独管理,并向乡镇卫生院倾斜。
除了以上种种,最为重磅的是,北京市还新增了一项晋升副高的必备条件。
文件规定,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
在本年度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评议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面对公共卫生新形势,北京市将传染病防治知识考核提升为硬指标,所有申报人员需每年完成 20学时线上培训,并在答辩环节接受专项考核,这或许能对其它省份起到借鉴作用。
最后,北京市还罕见地提出了“一票否决制”。
文件规定,用人单位须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将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纳入考核范围。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也就是说一但学术或医德上有瑕疵,那么,晋升高级职称可能也就与你无关了。
工作15年中级7年可直接申报副高
职称、编制都在向基层倾斜
重基层、强基层正在各省贯彻
国家真的越来越重视基层了,北京市提出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浙江省近日也出台了类似的晋升政策。
6月3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四部门印发《浙江省新时代大学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赋能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起巨大讨论。

该《方案》表示,要给大学生乡村医生足够的职称保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只要通过中级职称考试即可直接聘任;申报高级职称时,在学历、年限方面适当放宽,且不再受规范化培训(规培)限制。
针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医生,该《方案》还特别设置了“服务年限+任职年限”的晋升通道:大专毕业、在岗满15年、任主治医师满7年者可申报副主任医师;服务满20年、受聘副主任医师满5年者可申报主任医师。
该《方案》同时表示,要给大学生乡村医生预留足够的编制,编制要向大学生乡村医生倾斜。
例如,文件明确,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定向培育等途径进入大学生乡村医生岗位的,在达到最低服务年限要求后,可参与县域医共体内岗位竞聘,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到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岗位工作。
医共体通过定向培养招录大学生乡村医生,应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进行;空编不足、确有困难的,可适当通过周转编制方式予以支持,具体由各地根据近年内自然减员等实际把握。
随着各地重基层、强基层的贯彻,职称和编制都在通通向基层医生倾斜,就连大三甲医生晋升副高,需要到基层服务,这种行为也在日益变得严格。
根据《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医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应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年及以上,每次连续服务不少于6个月,特殊情况按程序备案。其中明确提出,接收单位应及时将下基层服务人员的起止时限、每月工作排班表等信息录入平台,每月公示上班与考勤情况,考勤应严格要求并记录。
职称晋升在逐渐收紧,越来越难了
医德不高,不准晋升,怎么看待?
职称现在是越来越难晋升了,这不怪你的能力,因为趋势确实有收紧的意思。
2024年8月20日,人社部发布了《职称评审监管暂行规定》,其中提到要严格监管职称晋升,从申报资质审查、材料核验到评审流程,实施全链条监管,用人单位要负连带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还启动了倒查机制,近两年因材料造假被追溯、职称被作废的案例频频被公示,这真彰显了此次改革的决心与力度。

在强力监管之下,近年来卫生高级职称通过率已大幅下跌!例如,2022年广东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为51%;2023年提交申请人数达1.7万人,初审仅8738人通过(淘汰率17.3%),最终仅7598人过审,综合通过率为44.7%;2024年以来,广东部分城市通过率甚至低至35%。
此外,还有其它省份以文件的形式明确限制高级职称的通过率。
例如,湖南省规定,湖南省的正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控制在40%以内,副高级职称控制在55%以内。

辽宁省则规定,严格控制评审通过率,实行“评聘分开”系列的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原则上不超过 50%。

正因为职称晋升在收紧,但是未来职称在医改后的年薪制中又起很大作用,所以,今年可谓是晋升最为激烈的一年,晋升的新政策也是不断出新。
例如,技术之外的医学人文也开始被广泛引入职称评定中。
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办法(试行)》,文件规定,医德医风考评结果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并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职称评定、带教等挂钩。当年医德医风考评分数80分以下的,不得推荐申报高级职称评审,不得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级别。
以前还真没怎么见过“医德不好就不能晋升副高”的规定, 现在这类规定真是越来越多了。
对此,湖南一名内科医生就认为:“竞争太激烈,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都成了问题!医生的职称代表的是一种专业技术能力的认证,是治病救人水平高低的体现,现在越来越和医学人文联系在一起了!我知道我们这边某个医院的职称晋升有个条件是未曾受过患者投诉,当下没被患者投诉过的医生那可真是不太多……”
不得不说,绝对完美的晋升评判或许并不存在,目前来看,评审方式会朝着多元化发展,虽然众口难调,但只要能破除“五唯”,就是最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