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AI制药老大哥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近日,AI制药上市公司薛定谔宣布裁员6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7%。
根据提交的文件显示,此次重组旨节省现金流并提高效率,预计每年削减 3000 万美元的成本。
此前,薛定谔在全球15个地点拥有约 900名员工,裁员后预计每年将节省1500万美元的支出。
2023年,薛定谔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紧接着2024年,公司很快又面临亏损,亏损额为1.871 亿美元。
其中软件收入增速放缓,增长 13.3%,达到 1.804 亿美元(去年同期增长为17.4%),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大客户合同增加。
2024年,薛定谔药物研发收入为 2720 万美元,而2023年同期为 5750 万美元,这部分源于客户确认收入减少。
从支出来看,全年运营费用为 3.414 亿美元,而 2023 年为 3.181 亿美元,主要是由于研发费用增加。
目前公司有3条管线进入临床I期,CDC7 抑制剂 SGR-2921 已经获得FDA 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布I期数据。 MALT1 抑制剂 SGR-1505 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 B 细胞恶性肿瘤患者,Wee1/Myt1 抑制剂SGR-4174则用于治疗实体瘤患者。

三个临床药物均处于临床开发早期,与此同时MALT1、Wee1/Myt1均为风险较高的新颖性靶点,也为薛定谔的药物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平台建设方面,薛定谔表示将推进其预测毒理学模型,预计将于下半年向客户推出小分子的预测毒理学解决方案。将 AI/ML 集成到平台工作流程中,同时拓展生物制剂和药物制剂等业务。
2024年,薛定谔还进一步拓展了跨国药企客户。当年11月,薛定谔与诺华(Novartis)宣布达成为期3年的多靶点研究合作。
诺华将向薛定谔支付1.5亿美元的预付款,还可通过研发和商业化进展获得最多约2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产品销售提成。
而无论是计算平台建设还是自研管线,薛定谔都将在今年迎来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