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甲外科副高晒工资单,

全部仅为4千多,纳税都没资格!

2025年高考将至,近期,“不要学医”登上热搜,众多医生以及家长,鲜明地表示了反对学医的态度,吐槽声很多。

 

其中,山东某三甲一名外科副主任医师更是用自己的现状对即将高考的学子进行了警告:慎重学医!

 

522日,他发布图文表示:“学任何专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其它的吐槽都是小事,关键在于收入!我从业27年,硕士毕业22年,是山东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我的所有收入,每个月都是这样,4000多,你还学医吗?”

 

随后,这名副主任医师贴出了工资明细表截图,十分细致,一项一项都有出处,可谓是最真实最扎心工资表。

图片

细看他的每月收入,颇为震惊!作为三甲副高,还是较能挣钱的外科,出勤工资仅为2496元,加班工资仅为344元,专业技术津贴仅为500元,再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奖金,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仅为4882元,每月都是如此。

 

而且,特别扎眼的是,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工作了27年的高年资医生、老百姓口中的香饽饽行业从业者,他的每月个人所得税为0也就是说,作为一名三甲外科副主任医师,他的月收入连纳税的标准都达不到,这实在令人震惊!

 

三甲副主任医生的工资,低到连纳税的资格都没有,这说出来谁信呢?但情况确实如此!

 

根据2025年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每月5000元。这意味着,如果月工资收入在扣除五险一金后不超过5000元,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另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就业者中需要纳税的人数大约为1亿人左右,《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全国劳动力共有77216万人,全国就业人员共有74041万人,这一数据反映了占全国就业人口大约8.8%的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再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就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约为10%-12%,大约是7404-8885万人之间。

 

1亿人纳税,不同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就业者大部分都是纳税人,囊括在这1亿人当中。但是,作为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务工作者,三甲外科副高连纳税的资格都没有,低年资医生更不用说了。

 

和所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者相比,医生的工资低的让人不敢相信,正所谓你也上过大学,我也上过大学,其它专业就业者都成了纳税人,作为医生,我的工资低到没资格纳税,谁还敢再说医生是高收入人群呢?怪不得“不要学医”在网上频频登上热搜。

 

73%的医生直呼后悔学医

医生已经不是一个铁饭碗的职业

三甲副高、没资格纳税,随着“不要学医”的热度逐渐上升,这些话题在网上也引起了热烈讨论。

 

523日,常州一名零售行业者表示:“让人大跌眼镜,医生,作为高知群体,高中时都是学霸,结果收入还不如我们这些学渣!这世道怎么回事?连副高都没有纳税资格,怎么还不如我们店里几个小伙子呢,他们都是初中学历,一个月也纳税200多,三甲副高的工资还不如我们店里的小伙子吗?看来真不能让自家孩子学医呀。”

 

江西一名医生则表示:“我两个孩子都不学医了,不是我不让学医,是孩子们看到我天天没日没夜地在医院忙,365天没有一天不去医院的,完全是把命交给医院,没有节假日,团圆饭都难得一起吃,太苦了。咱们医生是随叫随走的,只要病人叫,深更半夜天寒地冻也得去,还得天天陪着笑脸,生怕得罪哪路神仙,一个投诉够你吃一壶,一个医疗纠纷更让人心神疲惫。特别是现在的医保制度,一不小心,就会倒贴钱去上班。悲哀!”

 

广东一名神内医生则表示:“医务人员平均工资低于公务员,平均寿命不到60,职业风险高于贩毒,工作没日没夜,关键是现在已经没法干了,怎么做都不对!医保嫌弃你花钱多!医院嫌弃你赚钱少!病人嫌弃你检查多!家人嫌弃你没本事!难搞哦!

 

自媒体博主小豆芽则发文着重论述为什么“不要学医”,她提到:“作为一个学医八年,正式上班2年半的新手医生,我强烈反对学医。至少在目前的医疗制度下,我是不会让后代学医的。至于我自己,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跳出这个行业。学医不仅非常辛苦,找工作也非常难,我还有好多硕士同学目前还在家里蹲,不是人不行,是工作真的难找,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又考上研究生,结果发现学历这东西一点都不值钱。”

 

“别的专业大学四年本科毕业就能够出来工作了,择业范围广,可以考事业编,考公务员,但学医不行,必须研究生学历。但凡想去好一点的单位工作,学历不够,进去当合同工都难上天了。现在很多区县医院招人的要求都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了,本科毕业生基本上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近期,一份调研更是显示,在3000多名医生投票的问卷中,问及你后悔学医了吗?结果出乎意料,73%的医生直呼后悔了。

 

对于这份调研结果,河南一名内科医生认为“5年本科、考研考博、3年规培、3年专培已是医生的标配,社会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不能犯一点错误,否则动辄喊打!当同龄人在职场积累经验、组建家庭时,医学生还在实验室、病房、图书馆之间辗转,这种超长待机的成长路径,是所有职业中的奇葩,这让理想主义的光芒逐渐黯淡。哪怕成为医生后,高强度工作也会常态化--平均每周工作60小时、每天接诊近百名患者、夜间随时待命,但是到手的工资几千,这严重不对等啊!

 

524日,华科同济一名内科学博士针对这个结果,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网上好多人建议“不要学医”。

 

他认为:第一,医生已经不是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了,新入行的医生基本都没有编制,医院倒闭的也不少,医生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如果医生像公务员那样有编制,就算工资再低,也会有大量人员趋之若鹜;第二,既然不是铁饭碗,那就只能像企业一样追求高收入,但医院工资太低,没法达到企业的高度;第三,医生、患者、医保之间的矛盾加剧,就业环境令医生难以适从第四,付出和收入不匹配,医生在国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职业投入和回报失衡!

2025年医学类专业招生分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针对网民“不要学医”的劝告,此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年轻人不愿学医的现象,在一些人中确实不同程度存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职业投入与回报失衡。

图片

医学专业培养周期远超普通学科,本科需5年,规范化培训3年,硕士、博士深造还需3-7年。即便完成学业,基层医疗岗位薪资也普遍偏低,年轻人难免权衡后认为不划算。

 

对此,赵长龙呼吁,加大财政对医疗人才培养和基层待遇的保障力度,应推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职业尊严感与社会支持度,构建更有利于医疗人才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治病救人。

 

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是唯一一个本科5年毕业后还只能在基层就业的专业,本科只是起点,毕业即失业一度成为临床本科生的噩梦。这放在其它专业简直都不敢相信,从来没有哪个专业会逼着你必须考硕读博,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要是本科生,最起码进入社会后都能找个工作,只有临床医学是个奇葩,现在县医院都普遍招研究生了,本科毫无出路。

 

据东北新闻网数据,全国三甲医院超90%的临床医师岗要求硕博学历,核心科室更是要求博士,科研岗普遍要求博士学历,只有急诊、儿科这些为数不多、不受待见的科室还在招本科生,但也是要求名校本科。

 

那么,想进三甲业务科室怎么办?必须硕士打底、规培三年起步,等你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住院医之后,同龄人早都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了。

 

现在,“不要学医”的吐槽声很多很浓厚,一个个现身说法,势必会影响2025年普通院校的医学类专业招生分数,今年会有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