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此时,皮肤病高发季如期而至。
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日渐普及的今天,患者遇到过敏等常见皮肤问题,只需随手拍图上传、在线问诊,便可获取护理指导或用药建议。
不过,即使皮肤病天然与互联网诊疗模式契合,也并非都能依靠单纯的“轻问诊”解决问题,对许多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皮肤罕见病来说,诊断、治疗与管理都更为复杂,“轻问诊”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治疗效果。
无论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来看,皮肤类互联网医疗平台或许都值得做更“重”。已上线两年的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正是“重”服务的一个代表。
01
能看复杂皮肤病和罕见病的线上皮肤医院
近几年里,皮肤领域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渗透率快速提升。随手拍张照片在线上问诊,已不算新鲜事,以皮肤科为特色的实体医院、综合互联网医疗平台、皮肤健康垂类平台,大多有类似服务。
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自2023年4月上线以来,也已针对常见皮肤病构建起服务体系。例如,针对痤疮、皮炎湿疹、皮肤过敏、脱发等十大类常见病开设常规门诊,通过内外部医生团队及时响应问诊需求,并为患者提供品类齐全的皮肤用药。
在医学领域,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水平、特色专科实力,以及对疑难杂症的攻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机构的综合能力。互联网医疗也理应如此,服务是否丰富与便捷,代表了平台能力的下限;而对复杂疾病的解决程度,才代表着平台专业能力的上限,也是有别于纯粹“轻问诊”平台的一大标准。
自上线以来,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就大力拓展专家资源,合作成立专家工作室。近一年来,专家工作室规模化落地,新增30个工作室,目前总计已达78个,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特应性皮炎等高发及疑难病种。

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专家工作室及罕见病专区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是许多罕见病的重要受累部位,皮肤罕见病除了影响躯体健康,还对患者的外貌及正常社交产生长期、巨大的影响。由于各病种病例分散、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一、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有限,皮肤罕见病误诊率高、治疗可及性低。
为了改善以上现状,2025年2月,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开设了全国首个互联网“罕见皮肤病诊疗专区”,联合19位罕见病领域权威专家,为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天疱疮等6种罕见病患者提供远程会诊与全病程管理服务。
疑难杂症及罕见病诊治整体流程复杂,还依赖前沿药物的有效应用,京东健康“医+检+诊+药”的布局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在检、药环节重点拓展。
2024年8月,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从过敏原检测入手,依托京东到家快检和京东护士到家服务,进一步完善了检验检测环节。用户在线上预约检测后,执业护士上门采样,平台及合作机构平均5小时出具报告,进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2024年10月,京东健康与智翔金泰达成战略合作,通过线上皮肤医院+线下DTP大药房+京东冷链物流,快速推进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IL-17A单抗——赛立奇单抗注射液的落地应用。该药品上线首日,就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与传统线下进院渠道需2-3年相比,效率有了跨越式突破,让银屑病患者能更快地用上经济、可及的新药。
近年来,以单抗药物为代表的创新药在皮肤病领域掀起一轮治疗变革,其本质在于个性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遗传背景和响应模式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最终达成更优的治疗效果、更少的不良反应。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自上线以来,已促成多款创新药在线上首发,并配置相应的全病程管理服务,促使个性化诊疗用药从概念转向实践。
02
临床+科研,与医生共同成长
对复杂疾病患者的服务能力需建立在优质医生资源基础上。放眼全国,皮肤科医生资源与我国医疗资源整体情况相似:数量上存在不小的缺口,优质资源尤为稀缺,且集中在大城市、顶尖医院,基层医疗能力薄弱、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与医生共同成长,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必经之路。
一直以来,分层赋能医生成长,也是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的重要策略。例如,针对年轻医生通过订单扶植的方式积累问诊经验,增加阳光收入;为主任专家定制专病工作室、特色门诊,以积累精准患者,并提供智能化的患者管理平台;还举办医生活动,促进医生交流与共同成长。
2024年,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举办的“AI患者管理大赛”,是助力医生成长的一个典型案例。大赛历时近半年,全国范围内129位医生参赛,上线231个随访方案,由全国皮肤科10家头部医院的主任级专家担任评委,为6361名患者提供了创新性的医疗解决方案。

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AI患者管理大赛”颁奖
动脉网注意到,大赛前三名中,冠亚军分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两家顶级医院,季军则是来自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的主治医师。其中,大赛冠军获得者上海某复旦百强医院皮肤科金医生表示,此次患者管理大赛创新高效,特别是定制化的皮肤病管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
大赛季军获得者付国亮告诉动脉网,他的获奖方案是“带状疱疹患者随访管理方案”。方案将患者出院后的状态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后遗症期等阶段,分别进行抗病毒及疼痛治疗、疼痛评估、线下复诊等干预;每个阶段设置自动化管理节点,向患者推送科普文章、用药指南、疼痛量表、皮损评估工具等;在各个阶段,患者有免费问诊权益,可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在每个阶段设置了不同程度的患者激励机制,以鼓励患者完成相应的管理内容,避免随访脱落,保障患者依从性及最终管理效果;针对带状疱疹的跨学科诊疗需求,方案还整合了疼痛科、内科、理疗科、心理门诊等资源,共同为患者提供诊疗指导。
“时代在进步,医生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付国亮表示,他借助互联网医疗平台,逐步积累起运用互联网思维、科技工具服务患者的经验,能接触与管理更多患者,提升诊疗水平和个人影响力。“以京东健康为例,它可以系统化记录患者病史、检查指标,支持跨专科协作,帮助我高效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管理,解决了微信、电话等随访方式中的各种限制。除了带状疱疹之外,银屑病、硬皮病、难治性色斑疾病等许多病种都适合进行线上随访管理。”
付国亮谈到,除了提供工具,大赛还搭建了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上级医院交流的平台,让基层医生获益匪浅。
此外,科研工作也是医生成长的重要一环。依托京东健康RWD科研平台,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已与头部医院合作开展多项科研课题,并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十余家中心开启科研课题合作,提升科研质量与效率。
赋能医生成长,能使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吸引更多优秀医生加入;从宏观层面看,则有利于助力皮肤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03
AI落地,定制专家医疗能力
医生成长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如何加速这一进程,并提升执业与科研的效率与质量?AI无疑是最优选择。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AI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在实践中验证技术能力。
皮肤医院在上线之初,就已面向用户推出AI测肤工具,帮助用户更准确地描述病情主诉,让医生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实质上也是直接为医生配备提质增效的工具。截至目前,支持AI测肤工具的AI多模态诊断准确率已超95%。
同时,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已将AI嵌入医生工作、科研的全流程,包括“定制版”AI工具。
当前,大模型开启了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一轮变革热潮。借此机遇,2025年1月年度医生盛典上,京东健康发布了医疗健康大模型产品体系“AI京医”,其中AI诊疗助手2.0、AI医生智能体、AI科研助手等产品均在会上首次亮相。
其中,AI诊疗助手在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为医生提供辅助工具,辅助医生完成病史收集、病历书写、患者管理等低风险工作。此前,AI诊疗助手2.0就已实现99.5%的分诊准确率、120%的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以及90%的AI问题一次解决率。2025年,在接入DeepSeek等开源模型后,AI诊疗助手2.0算法进一步优化,更大程度上助力医生提高诊疗效率,释放更多临床精力。
AI医生智能体以医生专属的“数字分身”呈现,深度学习医生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及时响应患者问题。同时,基于通用型医疗大模型,AI医生智能体又升级开发了定制版医学专家助手,以更精细化的方式“复制”专家经验。针对皮肤疾病,目前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已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林志淼主任合作,落地定制版银屑病医助,并推广到10位皮肤科青年医生使用。
在AI辅助医生科研方面,京东健康自研开发AI科研助手,打造医学信息检索、文献阅读、专业写作的科研一体化平台,通过AI大模型助力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
04
以服务深度与专业度驱动行业创新
得益于常见病与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建设的双管齐下,过去一年里,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为患者提供了专业、及时、可及的服务;2025年,日均主动问诊订单突破10000单,相当于数家普通三甲医院皮肤科的问诊量。
未来一年里,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还将持续强化皮肤细分病种的精细化运营,常见病广泛布局、及时迭代升级,特色病种与疑难病症重点突破,进而构建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特色门诊
对于常见皮肤病,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将聚焦过敏及炎症、损容和毛发三大类患者群体,升级过敏、医美、毛发等门诊。
重点升级方向在于,将服务能力从单一问诊服务提升为“医-检-诊-药”和“线上-到院”服务闭环。其中,与消费医疗平台承担销售顾问角色的“到店”项目不同,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的“到院”建议主要来自医生,当线上服务不足以彻底解决患者问题时,医生对患者提出线下治疗的专业建议,包括进行医美、植发或其他治疗与护理的建议,到院服务都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美门诊或激光中心。此举在于保障皮肤病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皮肤专病服务方面,聚焦白癜风、银屑病等复杂病种和慢性病,联合头部医院皮肤科,重点推进线下到院患者的覆盖,尤其是经院内确诊治疗后需持续进行院外管理的患者。
与常见病用户即问即走、即买即走的特征不同,专病患者可与医生、平台产生更高频次的链接。基于高频次交流、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更有效控制。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将便捷有效的院外管理与高质量的院内治疗相结合,显得更为迫切。比如,前文提到的AI患者管理大赛,正是京东健康探索专病服务的一次演练。
一直以来,业界对互联网医疗都存在“轻问诊”的争议,认为单纯的线上问诊效果有限。很显然,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已突破“轻问诊”范畴。如果说常见病服务体现了其服务广度,聚焦复杂疾病的专病服务则体现了服务深度与专业度。二者相结合,扩大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值边界。在接下来的新阶段,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服务深度与专业度如何进一步引领行业创新?值得期待。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