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每年有约61万新生儿因感染性疾病死亡,其中低收入国家占比高达97%。即便是医疗资源充足的国家,感染导致的住院负担也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如何在生命早期为婴儿提供免疫保护?孕期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02-
一、新生儿的免疫脆弱性
新生儿免疫系统曾被认为“不成熟”,但最新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进化保护的适应性机制。通过降低对无害环境抗原的过度反应,避免生命早期的免疫系统过载。但这也带来挑战:
抗体生成能力弱:出生后6-8周才启动自主抗体生成,对初次接触的病原体难以有效反应;
免疫记忆缺失:既往研究显示,新生儿对非蛋白类疫苗(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的应答显著低于成人;
屏障功能未健全:皮肤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定殖尚未完善,病原体易通过脐带、呼吸系统等途径入侵;
-03-
二、母胎联动的免疫传递机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脆弱,其固有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NK细胞)功能尚未成熟,适应性免疫的T/B细胞库多样性不足;这时,母体通过胎盘和母乳传递的抗体成为关键保护屏障。母体通过两种途径为新生儿提供被动免疫:
1. 胎盘跨膜运输
FcRn主导的IgG运输:胎盘绒毛膜合胞体通过FcRn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转运,在孕晚期实现IgG浓度梯度从母血到胎血的50%传输效率。
亚型选择性:IgG1传输效率最高(达70%),IgG4次之,IgG2/IgG3不足20%,直接影响疫苗亚型设计策略。
时间窗口:孕23-34周为抗体传输峰值期,因此百日咳疫苗接种建议在孕16-32周完成。
2. 母乳分泌型抗体
母乳中以分泌型IgA(sIgA)为主,同时存在少量IgG和IgM。循环中的IgG通过FcRn运输到母乳中,但效率低于胎盘的转运。
-04-
三、母胎免疫应答的复杂性
-05-
四、孕期接种疫苗的开发
研发中的前沿疫苗:
B族链球菌(GBS)疫苗:B组链球菌(GBS)是全球新生儿和婴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原因。目前疫苗开发最初集中在荚膜多糖疫苗上。在I/II期研究(C1091002)中,覆盖与疾病相关的主要血清型的六价多糖CRM197偶联疫苗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在妊娠期和经胎盘抗体转移的浓度下,其免疫反应强烈,可降低婴儿侵袭性GBS疾病的风险。目前正在计划进行一项III期关键性全球研究(C1091009)。
巨细胞病毒疫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听力损失、视力受损和神经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病毒采用的广泛免疫逃避策略阻碍了疫苗的开发,但一种候选mRNA疫苗目前正在进行III期试验(NCT04232280)。
寨卡病毒疫苗: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子传播的病毒,在赤道非洲和亚洲流行。由于先天性感染,婴儿会出现了小头畸形和脑部异常。目前,有四种候选疫苗正在或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
。
拉沙病毒疫苗:拉沙病毒是一种西非特有的人畜共患疾病,可引起出血热。妊娠与拉沙病毒感染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一种以水疱性口炎病毒为载体的候选疫苗于2024年进入II期试验(NCT05868733)。
戊型肝炎病毒疫苗:戊型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导致急性肝炎。妊娠期感染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一种针对戊型肝炎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已获准在中国使用。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信息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建议广泛采用该方法,但2024年公布的十年三期试验结果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
结核疫苗:婴儿患结核病的风险更大,但卡介苗接种的潜在危害,加上这种疫苗的有效性相对较低,意味着开发新疫苗是当务之急。一种新的佐剂亚单位疫苗(M72/AS01E)在非妊娠成年人中的试验于2024年在南非开始,在受孕前接种疫苗可能会为新生儿提供一些保护。
-06-
结语
公众号内回复“ADC”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抗体偶联药物:从基础到临床》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