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CAR-T疗法已经有多款药物先后上市,不管是在疗效还是商业化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由于目前CAR-T疗法多用自体CAR-T细胞(以患者自体血液中T细胞为材料),使CAR细胞的制备成本居高不下,且从收集患者T细胞到CAR-T细胞到成功制备大概要经历2-3周,可能错过患者最佳治疗时期。因此,研究团体开始考虑同种异体CAR-T细胞,即通用型CAR-T(UCAR-T)。UCAR-T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制备,并且同一批制备的CAR-T细胞可用于多个患者,当患者有需要时可以即时使用,极大地降低了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尽管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数目逐年扩增,且2023年国内11家瞄准通用型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的企业获得5.52亿元融资,但通用型CAR-T细胞在免疫排斥、细胞持久性和底盘细胞来源等方面仍然面临重大挑战。

针对以上痛点,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曾浔领导的团队正在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入手,开发一种免疫抑制剂耐药的通用型CAR-T疗法。2024年,曾浔团队为此成立了初创企业赛途生命。

通用型CAR-T疗法专注解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A)


曾浔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免疫学系做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现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研究聚焦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文章3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据曾浔回忆,他在国内完成博士学位后,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专注于免疫学基础问题。在美国的十一年间,尽管科研进展顺利,但一次与朋友的对话让他反思:基础研究的直接应用价值何在?这一疑问促使他不断自问科研的意义,并开始在心中种下科研成果需向实际应用转化的种子。临近回国之际,曾浔聆听宾夕法尼亚大学Carl June教授关于CAR-T细胞免疫治疗如何成功治愈患者的演讲,他意识到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临床治疗的巨大价值,以及这种转化所能带来的即时反馈与深远影响。回国后,他毅然决定将研究方向转向这一领域。

而在深入调研CAR-T疗法相关文献后,曾浔发现该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上的显著成效,但高昂的治疗费用成为其广泛应用的巨大障碍。鉴于此,他带领团队将研究目标聚焦于开发更为经济、普及性更强的通用型CAR-T疗法,旨在解决CAR-T治疗成本高昂的问题,推动这一前沿疗法惠及更多患者。

为此,曾浔团队以“Cell to Life”为愿景,并以此为名成立赛途生命,旨在推广其通用型CAR-T治疗技术。关于CAR-T疗法,曾浔指出,自体CAR-T与通用型CAR-T虽在肿瘤杀伤机制上相似,但后者更侧重于解决异体T细胞移植中的关键问题,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A)。特别是HvGA,因其涉及复杂的免疫识别与排斥机制,已成为通用型CAR-T研发中的一大挑战。目前,尽管有多种策略如基因编辑敲除HLA分子等被尝试,但尚未有成熟、简单且普遍适用的方法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导致通用型CAR-T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受阻。

此外,曾浔还强调了通用型CAR-T在成本效益上的潜在优势,即一份制备好的通用型CAR-T产品可应用于多位患者,从而显著降低治疗成本。然而,这一优势的实现高度依赖于解决排斥反应的技术突破,以确保产品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疗效。可以说,如果能够有效解决通用型CAR-T的GvHD及HvGA问题,将为临床提供高效、安全、可控、低成本的通用型CAR-T免疫治疗新方案。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切入,构建免疫抑制剂耐药的通用型(IRU)CAR-T平台


起初,曾浔团队决定搭建技术平台,解决CAR-T疗法的通用性问题。该平台理论上能够覆盖多种血液肿瘤。然而,团队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首要研发目标,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B细胞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竞争激烈,国内外已有多款针对CD19和BCMA靶点的CAR-T产品获批,新入局者难以迅速占据优势;二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长期病程和高生存率的特点,患者群体庞大,患者对治疗费用敏感且对预后要求高,但目前,市场与临床需求都未被充分满足。

因此,赛途生命专注于开发一种创新的免疫抑制剂耐药通用型(IRU)CAR-T疗法平台,其设计原理独树一帜,与国内外现有同类疗法设计存在本质区别。该团队设计的通用型CAR-T疗法在原理上显著区别于国内外现有的同类疗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基因突变使CAR-T细胞对免疫抑制剂产生耐药性。在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免疫抑制剂会抑制宿主T细胞及NK细胞对CAR-T的排斥,而IRU-CAR-T可以有效的杀伤靶细胞。因其独特的抗排斥机制,使得该疗法在设计流程上更为简化,又显著提升了抗排斥效果。

这一策略也伴随着挑战,主要在于免疫抑制剂并非是所有疾病治疗的标准手段,特别是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其应用需更为谨慎。因此,研究团队在选择适应症时,特别注重免疫抑制剂的适用性,以确保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该通用型CAR-T疗法与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使用策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充分利用了免疫抑制剂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准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势,进一步提升了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IRU-CAR-T细胞使CAR‑T“治完即撤”的策略成为可能,即治疗完成后,免疫抑制剂撤药恢复宿主HvGA,排斥IRU-CAR-T,使医生能够精准控制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存留时间,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既能在治疗期间有效抑制免疫排斥,又能在治疗结束后迅速恢复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自然排斥CAR-T细胞,避免了长期存留可能带来的肿瘤化风险及脱靶毒性问题。

创业初期的商业化考量:轻资产运营,产品价格未来有望压缩至万元


当前,赛途生命核心团队稳固:CEO兼临床总监毛丽军有超20年新药研发经验,曾主导多个药物项目临床研究,推动其在FDA及EMA批准上市,并参与国内首个新靶点药物的IND及主导项目临床研究。研发总监张毅茜博士为通用型IRU-CAR-T的研发者。财务总监徐海军曾任大型跨国公司高管、多家生物医药公司CFO,对集团财务管控,管理体系搭建,财务管理,融资,并购整合,IPO有深入了解。

针对团队目前的研究进展,曾浔表示,临床前实验已完成且效果良好,正计划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供应链建设方面,曾浔指出,除T细胞外的其他试剂和技术均已实现市场化供应,为此,团队采取了轻资产运营策略,初期计划通过融资并外包给CDMO公司进行CAR-T生产,以快速推进临床试验并积累IP数据。

曾浔表示:“CAR-T免疫疗法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未来方向,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尚无CAR-T疗法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能得到资金支持,赛途生命从目前到产品获批上市至少需要六年时间,即可能在2031年实现商业化,以推动通用型CAR-T疗法的早日应用。”

此外,曾浔还特别提到,由于免疫抑制剂是疾病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因此与抑制剂联用的IRU-CAR-T疗法治疗SLE有望达到比单抗类药物更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毒性低、预后好。更重要的是,成功商业化后的IRU-CAR-T疗法费用有望与单抗类药物治疗费用类似,达到5-10万元/人。


曾浔团队/赛途生命正处于新一轮融资中,如有投资机构对赛途生命及其技术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取得联系。


图片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