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发现科学》(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是一组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包括柳叶刀旗下eBioMedicine,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和eClinicalMedicine,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涉及的领域包括基础医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和卫生系统研究。这组期刊发表重要的初期研究,有助于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发现可能改善全世界人们健康和福祉的新机会。柳叶刀特别推出eClinicalMedicine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阅读eClinicalMedicine6月刊




论文精选


1

秋水仙碱用于预防有或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脑卒中: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预设分析

图片

在中国244个中心开展的CHANCE-3试验的预设亚组分析中,共纳入7,567例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王拥军及其合作者,根据颅内动脉状态评估了秋水仙碱对90天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在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sICAS)的患者中,秋水仙碱组有141例(10.5%)脑卒中复发,而安慰剂组有115例(8.5%)脑卒中复发,调整后的危险比(HR)为1.30(95%CI:1.01-1.69;p=0.04)。在无sICAS的患者中,秋水仙碱组的脑卒中复发率为4.2%,安慰剂组的脑卒中复发率为5.2%,调整后的HR为0.80(95%CI:0.62-1.05;p=0.10)。sICAS状态与秋水仙碱对合并血管事件这一次要结局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调整后p=0.02),在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调整后p<0.001)。患有sICAS的老年患者(n=1,648;秋水仙碱组829例,安慰剂组819例)中,秋水仙碱组的脑卒中风险更高,为50.3%,而安慰剂组为49.7%,调整后HR为1.58(95%CI:1.13-2.20;p<0.001)。安全性分析表明,sICAS状态与严重不良事件之间无交互作用(p=0.54)。在90天内,有sICAS的患者中,接受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高于安慰剂组患者(24例,1.8% vs. 7例,0.5%;p=0.002)。同样,无sICAS的患者中,接收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也高于安慰剂组患者(43例,1.8% vs. 20例,0.8%;p=0.00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早期复发性脑卒中的影响可能因是否存在sICAS和年龄而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2

安罗替尼治疗高危、复发或难治性肉瘤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一项开放标签、单中心、单臂、Ia/Ib期研究

图片

这项开放标签、单中心、I期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翼鷟及其合作者进行,评估了安罗替尼在5-18岁高危、复发或难治性肉瘤儿童患者中的疗效。


该研究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参与者每天口服一次安罗替尼,采用服药2周停药1周方案,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死亡或退出研究。维持治疗的最长时间为一年。Ia期的主要终点是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Ib期的主要终点是II期推荐剂量(recommended phase II dose,RP2D)。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药代动力学(PK)、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对可测量病灶的患者,每2个周期评估一次,对完全缓解者,每4个周期评估一次。2020年12月29日至2022年9月7日期间,共纳入34例患者;其中21例(61.8%)可进行疗效评估,13例(38.2%)接受了维持治疗。两名患者(5.9%)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3级血尿和3级手足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报告了不良事件,但大多数为1级或2级;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58.8%)、腹泻(41.2%)和腹痛(38.2%)。未观察到4级不良事件或治疗相关死亡。PK分析显示,腹痛与较高的稳态谷浓度显著相关(OR 1.08;95%CI:1.01-1.17;P=0.04)。35千克以下儿童的MTD和RP2D为8毫克,35千克及以上儿童的MTD和RP2D为12毫克。ORR为0%,但DCR为52.4%。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的2年PFS和OS率分别为84.6%(95%CI:51.2-95.9%)和92.3%(95%CI:56.6-98.9%)安罗替尼的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其在该人群中的疗效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最新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图片

这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纳入了截至2025年4月12日的基于人群的研究,旨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风险。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赵shulei及其合作者纳入了13项研究,包括161,157名UC患者。研究主要来自欧洲,部分来自北美和亚洲。汇总的CRC发病率为1.47例/1000人年(95%CI:1.30-1.67;I2=66.2%),标准化发病率比(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SIR)为2.48(95%CI:1.64-3.76;I2=91.7%),患病率为1.54%(95%CI:1.14-1.99;I2=96.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SIR 2.14,95%CI:0.85-5.38)和女性(SIR 2.20,95%CI:1.52-3.19)的CRC风险相似。广泛性结肠炎患者的风险更高,SIR为3.95(95%CI:2.56-6.09)。研究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本综述提供了UC患者的CRC发病率、SIR和患病率的估计值,对临床和公共卫生决策具有参考价值。然而,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且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数据有限,凸显了在这些代表性不足的地区进一步开展人群研究的需求,以增强全球对UC患者的CRC风险的了解。


4

活体供肾切除术后供体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作为肾移植后移植物失败预测指标的评估:一项纵向队列和机器学习研究

图片

这项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林涛及其合作者开展的纵向队列和机器学习研究,旨在评估活体供肾切除术后供体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其与移植物长期结局的关系。研究分析了华西医院在200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的2,57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85.5个月。以供体血肌酐相对变化值(donor creatinine relative change,dCRC)来衡量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计算方法为供体捐献前后血肌酐差值与捐献前肌酐值的比值。在随访期间,113名受者(4.4%)出现了死亡删失移植物失败(death-censored graft failure,DCGF)。dCRC的中位数为21.1%(四分位间距:7.1%-36.8%)。ROC分析表明,dCRC与DCGF的相关性比捐献前的肌酐水平更强(AUC:0.689比0.504;P=0.0082)。dCRC每增加10%,DCGF的风险增加36.7%(HR 1.367;95%CI:1.262-1.479;P<0.0001),呈J型剂量反应关系。无论捐献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如何,这种关联性均保持显著。将dCRC纳入预测模型可显著提升对10年DCGF的预测效果:多变量Cox模型(AUC:0.868比0.765;P=0.0017)、XGBoost模型(AUC:0.840比0.727;P=0.0029)和随机森林模型(AUC:0.857比0.701;P<0.0001)。供体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可作为移植物失败的有效预测指标,有助于完善现有的风险模型,但该研究中受者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这可能会限制研究结果更广泛的适用性


5

HBM4003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难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II期研究

图片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明及其合作者开展,旨在评估HBM4003(抗CTLA-4单克隆抗体)联合特瑞普利单抗(PD-1抑制剂)治疗高级别、难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21年12月至2024年5月期间共纳入29名患者,包括22名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患者、3名G3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 G3)患者和4名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s,MiNEN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化疗,其中11名患者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的化疗。患者每三周接受一次HBM4003治疗,剂量为0.3mg/kg(13人)或0.45mg/kg(16人)。疗效分析纳入26名患者。总客观缓解率(ORR)为34.6%(95%CI:17.2-55.7),疾病控制率(DCR)为65.4%(95%CI:44.3-8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个月(95%CI:1.6-5.1),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8个月(95%CI:16.7-未达到)。在19名NEC患者中,ORR为36.8%(95%CI:16.3-61.6),DCR为68.4%(95%CI:43.4-87.4)。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6-5.4),OS未达到(95%CI:13.5-未达到)。所有患者都发生了至少一次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10名(34.5%)发生了≥3级TRAE,8名(27.6%)发生了≥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该联合方案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6

全球HPV疫苗接种计划和覆盖率:一项系统综述

图片

许多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已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纳入其国家免疫计划。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朱兰及其同事系统回顾了截至2025年2月28日的文献,以识别194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HPV疫苗接种政策和接种率数据。


2023年,132个国家报告了第一剂HPV疫苗接种覆盖率,129个国家报告了全程接种覆盖率。9-14岁女孩第一剂疫苗的加权平均接种覆盖率为61.6%(95%CI:50.9%-71.8%),全程的加权平均接种覆盖率为47.6%(39.7%-57.4%)。在这些国家中,只有11%的国家(15个)的第一剂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了90%。中高收入国家的接种覆盖率最高,第一剂疫苗接种覆盖率为71.7%(95%CI:59.1%-78.6%)。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分析表明,在中国,20-24岁女性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最高,而9-14岁年龄组的覆盖率最低。2010年至2023年期间,大多数受评估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率均有所下降。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全球HPV疫苗接种覆盖率仍远低于90%的目标。要弥补这一差距,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来提高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确保更广泛地预防HPV相关疾病。


7

幽门螺杆菌感染、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结直肠癌和腺瘤风险:一项观察性研究和Meta分析

图片

最新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文庆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3年3月8日至12月29日在浙江省接受结肠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的3,475名参与者,发现显著的相关性。逻辑回归显示,与正常或非腺瘤性病变(n=2,199)相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较高的结直肠癌(n=31;OR=2.57;95%CI:1.26-5.39)和腺瘤(n=1,245;OR=1.37;95%CI:1.19-1.59)发病几率有关,尤其是进展性腺瘤(n=486;OR=1.94;95%CI:1.59-2.38)


研究还对包括48,945,236名参与者的55项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OR=1.59;95%CI:1.39-1.82;I2=89%)和腺瘤(OR=1.47;95%CI:1.36-1.59;I2=88%)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进展性腺瘤(OR=1.77;95%CI:1.56-2.00;I2=65%)。总体结直肠肿瘤(癌症或腺瘤)的合并OR为1.49(95%CI:1.39-1.60;I2=91%)。此外,三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结直肠肿瘤风险降低有关(OR=0.44;95%CI:0.20-0.97;I2=9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风险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根除治疗对结直肠癌和腺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8

临床试验中CAR-T疗法治疗癌症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图片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了解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特征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应用至关重要。来自中南大学的Zhu Hong及其合作者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纳入了2010年1月1日至2025年5月1日期间从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获取的163项试验,包含6,342名患者。采用Logit转换随机效应模型估算所有级别与3级或以上级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95%CI,并通过I2统计量评估异质性。在107项试验的4,395名患者中,4,312名患者(98.11%;95%CI:97.65%-98.46%;I2=0.0%)至少发生过一次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在103项试验的4,248名患者中,3,512名(82.67%;95%CI:81.50%-83.78%;I2=82.8%)至少出现过一次3级或以上级别的不良事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81.5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2.30%)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而淋巴细胞减少症在实体瘤中最为常见(89.21%为全级别;51.96%为≥3级)。与标准疗法相比,西达基奥仑赛注射液(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与较低的任何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关,而tisagenlecleucel(一种CAR-T细胞疗法)与较少的≥3级不良事件有关。与抗BCMA CAR-T细胞相比,抗CD19 CAR-T细胞的≥3级不良事件较少;与CD28细胞相比,有4-1BB共刺激分子的CAR-T细胞的严重不良事件较少。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毒性特征概况,经进一步验证后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和管理治疗方法。END


题图 Attribution:Getty Image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阅读


eClinicalMedicine | 童年与成年期应激性的生活事件与罹患躯体、心理和认知共病的风险

eClinicalMedicine | 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人工智能辅助识别新生儿耳廓畸形

eClinicalMedicine | 第一产程时长和产妇年龄是第二产程时长的潜在预测因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eClinicalMedicine更多论文

关注柳叶刀服务号,探索更多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