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与寿命的“头号杀手”,65岁以上患者死亡率高达5%。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生活方式转变,慢性心脏疾病患病率正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催生心血管器械各个细分赛道涌现出多重创新,解决传统治疗痛点、提升诊疗效率与安全性难题。
在医疗投资领域,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性与创新医疗器械的技术突破,正催生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创新已成为心血管医疗器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叠加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心血管领域创新医疗器械正成为投资界关注度颇高的重点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精准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5月9日,在由动脉网主办的2025未来医疗医药百强展会·心血管病产研创新论坛上,道彤投资合伙人林祯成带来主题演讲《心血管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结合道彤投资在心血管赛道的投资关注主线、投资路径演进、投资逻辑等角度,深度解析心血管器械领域的投资机会。

道彤投资合伙人 林祯成
01
聚焦国产替代与结构性创新,关注企业平台型发展潜力与国际化发展能力
林祯成指出,心血管行业是大健康产业中最重要的赛道之一。道彤投资专注于医疗大健康产业中早期项目的投资,心血管也是其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威胁,其在全球及中国的致死率均居高不下,中国更是有接近一半的疾病死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当前中国患病人群超过3亿,医疗支出负担日益沉重。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相关治疗费用在40岁后占比大幅提升,60–69岁人群占总人口10%,却使用了约30%的医疗资源。由此可见,随着医保控费政策持续推进,中老年群体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亟需应对的重大公共卫生与经济问题。
当前,心血管器械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并以每年17.3%的复合增长率扩张,展现出极强的成长性,道彤投资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首先,道彤投资长期关注“国产替代”这一主旋律,鉴于依然有很多创新源头集中于国外,大量创新技术正经历着源自海外技术的国产化演进过程。以冠脉赛道为例,其全球市场规模已达近50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的国产化率已超过50%,打破了外资垄断格局。
相比之下,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如瓣膜、封堵器等)的国产渗透率仍偏低,但部分细分赛道正加速推进国产替代,例如PFA、ECMO等技术已有显著突破,部分企业市占率正向50%迈进。尽管壁垒犹存,但也意味着创新空间广阔。
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下,疾病谱的变化催生了投资的阶段性及投资重心的变化。从2000–2010年的冠脉介入(PCI)发展,到2010–2020年电生理迅速崛起,再到近年来心衰发病率持续上升,心衰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在医疗器械投资中,集采政策是绕不开的重要变量。尽管其对行业带来挑战,但从中长期看,政策有利于成本控制力强、具备平台化与国际化潜力的龙头与创新企业发展,行业有望孕育出类似美敦力、强生的头部企业。因此,道彤投资尤其关注企业是否具备多产品协同的平台型发展潜力,以及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视角与能力。
02
在诊断、治疗、管理三大环节寻找创新机会
林祯成将心血管投资逻辑归纳为三个关键阶段:诊断、治疗、管理,并在此框架下探寻“创新”在各阶段的发展机会。
■ 1.创新诊断:降低医生学习曲线,具备商业化潜力
在精准诊断方面,影像技术在持续迭代,如IVUS、OCT、ICE、CT-FFR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技术在推广中面临瓶颈,诸如操作复杂、医生学习曲线陡峭等问题,制约了其在基层市场的渗透。
道彤投资尤其关注“技术的可及性”,即产品是否具备商业化潜力,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并服务广大基层医疗机构。道彤投资在评估相关技术对顶尖专家的支持作用之外,亦在探寻能够赋能基层医生的技术方向,期望通过推动术式、技术及配套器械设备向基层医疗场景的下沉,促进医疗资源普惠。例如,道彤投资所投资的一家企业,其产品通过自研核心部件,保障供应链安全并控制成本,同时结合AI技术显著降低了对医生专业能力的依赖,简化了操作流程,适配二级、一级甚至县级医院,有望实现广泛覆盖。
■ 2.创新治疗:材料突破与应用场景下沉
在治疗环节,材料创新至关重要。以瓣膜为例,高分子材料不仅能降低制造成本,还可以显著延长使用寿命,能满足当前临床的迫切需求。
在机械循环支持(MCS)领域也是如此,人工心脏相关膜材料也面临供应链安全问题及创新问题。
道彤投资了国内首家ECMO制造企业,它在美敦力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微型化设计,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场景适配性。作为行业后来者,其在设备形态优化方面具备先发企业难以复制的优势,此类技术优势有效拓展了设备的应用场景边界,特别是在我国急诊医学与医疗转运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价值。鉴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国情,转运场景在临床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技术改造,能够大幅降低复杂医疗设备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门槛,进而推动先进治疗手段向更广泛的基层医疗体系渗透。道彤投资对此类创新方向持积极看好态度,期待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优质医疗技术的可及性提升,让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并负担得起先进治疗方案。
此外,即便是在较成熟的PCI支架、球囊等领域,仍存在诸多创新机会,例如可降解材料、药物载体及释放方式等。创新是无止境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内卷的市场环境中找到生存的新方式。
■ 3. 创新管理:慢病监测与患者端认知提升
心血管疾病的慢病属性决定了“术后管理”同样关键。2024年8月份,Ipsos在六国65岁以下的人群中进行了样本调查,参与调研人数共计6000人。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对心衰其实并没有明确认知:呼吸急促、胸痛和疲劳是心衰最有代表性的症状,然而只有40%的人对此了解;40%的人错误地认为心衰就意味着心脏停止跳动,有33%人错误地将心脏病发作、心脏骤停和心衰当做同一回事。

这些认知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就医的延误。超半数的患者在症状出现的6个小时后才会寻求医生帮助,此时心脏功能已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因此,远程实时监测和慢病管理成为道彤投资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一。例如道彤投资了一款创新器械,将治疗与监测功能集成一体,可术中实时监测左心房压力,并在术后通过远程监测协助医生干预心衰恶化,显著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
林祯成介绍,道彤投资已在心血管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覆盖PFA、RDN、ECMO及一系列诊、治、管理类创新医疗器械。未来,道彤投资将持续深耕该领域,期待与更多具备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价值的企业合作。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