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企业一脉阳光在港交所上市。由于此前尚无这类以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为主的公司上市,一脉阳光因此成为了“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

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解决方案服务、一脉云服务构成了一脉阳光的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影像中心服务是收入占比最高的核心业务。截至2023年底,一脉阳光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由97个影像中心组成。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一脉阳光分别实现了5.92亿元、7.84亿元和9.29亿元的收入。在收入稳定增长、规模效应初显的情况下,一脉阳光在2023年扭亏为盈,产生了3657万元的利润。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的领域,包括一脉阳光在内的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企业,在解决就医便利、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促进基层影像诊断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获得市场认可。

分级诊疗趋势下的

医学影像机遇

过去,患者就医愿意到大城市、大医院,尤其是对比较严重的疾病,这除了因长期形成的观念难以短时间转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小城市、基层医疗在大型检查设备上的缺失。医疗机构受制于当地财政支出要求,很难快速配置与当地临床需求匹配的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在许多大型检查做不了的情况下,患者只好前往大城市、大医院。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设备的投入。利好政策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然而,由于影像医生及影像技师水平、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以及相关临床医生对于精准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能力有限,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出现了医疗设备档次不低但设备功能利用率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高端、复杂功能的先进影像设备,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例如,中国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即使配置了可扫描心脏的先进CT,实际使用CT对心脏进行扫描的次数仍然偏低。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此后的十年里,国家又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独立设置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纳入互认体系,为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检查检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破解医学影像检查的难题,对分级诊疗进程至关重要。一脉阳光抓住这一机遇,踩中了政策推进的关键节点。
图片
一脉阳光上市前的重要节点与政策重要节点,资料来源:招股书、国家卫健委
2014年,一脉阳光成立,2015年位于江西省分宜县的首个影像中心开始运营。
2018年,一脉阳光开始建立多元化的影像中心,位于江西新余的首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开始运营,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首个旗舰型影像中心开始运营。截至2018年底,一脉阳光已运营37个医学影像中心,形成连锁效应。
截至2023年底,一脉阳光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由97个影像中心组成,覆盖1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59个县级行政区。
97个影像中心里,新余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成为一大标杆。2022年,“县域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建设的新余模式”曾入选《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2021-2022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
该模式整合了当地多家市级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科,成立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并向下辐射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在优化医疗资源、减轻财政负担、节省医保支出、减少患者费用的同时,还能让患者就近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经过十年沉淀,一脉阳光助力业务落地区域补充了检查设备资源,尤其是先进的高端设备。截至2023年底,一脉阳光通过旗舰型影像中心和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配备和管理了大量先进影像设备,包括PET、超导MRI及多层螺旋CT,总数超过220台;并为8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了影像解决方案服务。
与此同时,一脉阳光也为落地区域补充了医生资源。截至2023年底,共有超过230个执业影像医生以一脉阳光旗下机构为主执业机构。

2C+2H融合模式

破解重资产运营难题

影像中心服务是一脉阳光的核心业务,在三大业务板块中收入占比最高。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由于需要采购具有竞争力、能够切实满足临床需求的检查设备,还需按政策要求配置相应面积的设备与办公场所,以及相应级别的医务人员,因此建设与运营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不过,在各种类型的非公医疗机构中,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重资产属性尤其突出。
一脉阳光为什么能在10年时间里实现盈利?主要是由于公司建立了2C+2H互补的医学影像中心模式,尽可能缩短了盈利周期。
具体来说,一脉阳光布局了四种类型的影像中心,分布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以差异化的方式建设和运营。
旗舰型影像中心通常位于一、二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医疗机构密集区域,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独立法人。这类影像中心配置了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良好的医疗环境,直接面向C端提供影像检查和诊断服务,包括MRI、CT、PET、X光、超声及乳腺钼靶等。旗舰型影像中心也是一脉阳光展示自身医疗服务、专家实力、学术研究、企业品牌的示范中心。
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主要位于三线或以下城市,依托当地一家或多家医疗机构设立这类影像中心通过分布式配置影像设备、医生多点执业或聘用方式整合相关区域内的专业影像资源,实现数据、设备及和专业人员共享。同时,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也可共享型影像中心购买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服务。
一脉阳光还成立影像专科医联体,由旗下影像中心与一家或多家医疗机构组成。在医联体内,一脉阳光为医疗机构提供设备配置、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多元化医学影像运营管理服务,包括专业技能提升、运营管理咨询及信息化建设等,由此形成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
此外,一脉阳光可为医疗机构提供多元化运营管理服务,包括专业技能提升、运营管理咨询及信息化建设等,不涉及设备配置或基础设施改造,以这种方式拓展的是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
图片
一脉阳光四类影像中心的特点,图片来源:招股书
四类影像中心从直接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来看,形成了互补。在业绩表现方面,四类影像中心优势互补的状态也非常明显。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一脉阳光分别已有5家旗舰型影像中心、24家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43家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12家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实现首次收支平衡。其中,旗舰型影像中心实现收支平衡的周期远高于其他类型,需要16.2个月,而另外三种只需要2-5个月。
同一时期内,一脉阳光旗下的11家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27家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9家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报,而旗舰型影像中心均未实现现金投资回报。
这再次直观体现了自建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高投入、慢回报的特点。
不过,由于一脉阳光通过不同方式建设和运营影像中心,盈利周期难题得以化解。
招股书数据显示,在影像中心服务的收入中,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旗舰型影像中心的收入占比最高,分别占50%以上、20%以上;毛利率方面,2023年除了旗舰型影像中心偏低、仅有11.3%之外,其他都能达到50%-60%。
图片
一脉阳光四类医学影像中心的收入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图片
一脉阳光四类医学影像中心的毛利率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也就是说,旗舰型影像中心、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旗舰型影像中心因自建模式导致成本高、毛利率低,但另外三类影像中心进行了弥补,使得整体盈利能力更有保障。
目前,业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企业大多以2C服务为主,直接向患者或体检用户提供医学影像服务。一脉阳光通过四类影像中心建立起2C+2H融合模式,既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也为自身业绩增长加快了速度。

数字化平台

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近年来,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进程突飞猛进。首先,医院内建立了医学影像基础设施,目前,三级医院建立的医学影像基础设施通常较基层医疗体系的医疗机构更为全面。
随着医学影像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医学影像数字化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即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互联,可实现医院之间医学影像信息共享及医学影像专业知识传播。
在数字化进程中,远程诊断可提升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数字化还是推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的基础,而检查结果互认可有效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合理控制医保开支。
无论对患者、医疗机构还是对卫健、医保部门,医学影像数字化都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为了促进旗下影像中心之间的资源和能力共享,一脉阳光搭建了支持连锁影像中心运营的一脉云平台。在优化内部运营的同时,2018年,一脉阳光还将一脉云服务进行了商业化。
一脉阳光通过一脉云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软件产品或技术服务,包括:医学影像业务流程模块,涵盖医学影像从预约、选择影像检查项目到出具诊断报告等全服务流程,是一脉云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旨在提高医学影像事务流程的效率,解决各参与方痛点;运营管理模块,为数据驱动医学影像的运营提供信息化支持及发展动力,包括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块、质量控制模块等。
借助前几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势头,一脉阳光还建设了互联网医院,于2022年拿到牌照。一脉阳光利用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疗机构合作提供远程诊断和远程多专科诊疗服务,并计划推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诊疗服务。
近几年来,一脉云服务已经为一脉阳光贡献了收入,尽管收入占比仅有1%-2%左右,但在未来,一脉云将发挥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脉阳光招股书披露,作为支持影像中心运营管理和影像解决方案服务的重要工具,一脉云平台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点之一,公司计划通过加强自身能力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持续投资研发工作。
例如,一脉阳光将持续强化数据标准化能力,在不断积累数据的过程中建立数据核心竞争力,为后续的工作流标准化、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和与医学影像AI服务供应商合作建立基础;还将持续投资于各种应用平台,例如可提升客户使用体验、拓宽服务设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及远程会诊平台,借助AI及深入学习等领先科技多元化发展不同盈利场景及模式。
此外,一脉阳光计划与第三方合作创建有关医学影像及临床疾病的知识库和知识图谱,持续开发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图谱的AI工具,并将AI技术扩大应用于患者就诊、影像诊断、质量控制、业务数据分析等环节。
未来,医学影像的数字化也有望向AI及相关技术的整合方向发展。

构建多元化影像服务模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中国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47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709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615亿元。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医院、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和民营体检中心医学影像服务。
近十年来,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已经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0%;然而,其市场规模占比仍然较小,2023年占中国医学影像服务市场仅约1.1%,未来将呈现相对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6亿元,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7%。
图片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与此同时,随着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的整体增长,医学影像服务资源持续补充,相应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也将迎来增长趋势。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解决方案市场的规模将达1900亿元,医学云影像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62亿元。
总的来说,在医学影像服务市场整体范畴内,公立医疗机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等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需要医学影像设备解决方案供给、医学云影像服务供给的强力支撑;后者的市场开拓,又需要依托前者进行。医学影像服务市场增长过程中,其中的细分市场也相互促进。
不过,尽管上述各个细分市场都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但单个市场都可能面临局限,对于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企业而言,布局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涉足不同的细分市场,将有助于扩大收入来源,在业务协同的基础上降低行业高投入特性所带来的风险;由此,企业也能在快速增长的医学影像服务市场中稳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