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生物制造领域,又有技术成果破圈了!

近日,一项“稻米造血”的生物制造技术经央视新闻报告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全网获得了近千万热度。

图片

主流媒体赞扬其对解决人血清白蛋白进口依赖、降低医疗成本的重大意义;网友也认可其医疗价值和环保优势,认为 “农田变药厂” 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该剪辑片段出自央视新闻《科技推动力·未来产业》栏目,这也是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点名后,生物制造首次以省份的形式亮相顶流官媒

而在这一总时长超12分钟的节目中,不仅介绍了多家湖北的生物制造企业,更站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的角度介绍了不少技术成果。

湖北作为我国中部腹地,在生物制造产业上有哪些成果和优势,又是如何竞逐合成生物产业新蓝海的呢?

稻米造血、藻类造影、3年转化200项!

节目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基因合成超声造影剂。

利用部分藻类可以漂浮的特性,该团队在藻细胞中进行合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改造,从而研发出具有不同属性的超声造影剂。

与传统化学造影剂相比,该产品最小的气囊可达40-50纳米,能跨越脑血屏障,该产品即将走向成果转化阶段。

图片

火出圈的“稻米造血”则是来自于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HY100,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进入新药审批流程,年产百万支工厂已建成,年产1200万支生产基地建设中,预计明年投产。

图片

节目还介绍了作为上游企业的植物基因设计公司佰远生物,作为全国最大的植物制造研发工厂,该企业可以将效率提升20-50倍,每年可操作基因3-4万个;未来计划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植物基因库。

图片

湖北大学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代表也在节目中被提及,包括其已取得成果的秸秆生产航空燃油(五吨秸秆生产一吨乙醇)项目在内,该校三年内已累计落地了超200项成果转化项目,其中孵化了企业近16家。

图片

节目透露,围绕生物制造这一未来产业,湖北省科技厅已梳理了完整的产业链创新图谱,力求在“十五五”前全部解决清单问题。

剑指700亿 武汉+宜昌双引擎

从政策层面看,湖北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押注算不上早。

直到2024年6月《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出台,生物制造才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工程之一被首次提及。

但站在产业视角,正如央视节目中所呈现的,湖北拥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研发能力与产业基础。

尤其是在特种酶和食品发酵领域,嘉必优、安琪酵母、瀚海新酶“隐形冠军”和链主企业已培育出了极佳的产业土壤。

图片

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上,湖北呈现出了“由下到上”的态势,其中武汉的光谷生物城为龙头。

作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这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


图片


嘉必优募投的武汉合成生物创新中心专注于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均位于武汉光谷。

而根据武汉经信发布数据,目前武汉市生物制造产业核心企业约70户,预计今年产业核心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突破200亿

而三峡之畔的宜昌,则坐落着湖北的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该地早早喊出了到2035年培育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的口号。


图片


剑指“中国微生物第一城”,这里正逐步形成一条以酵母生产为起点,涉及发酵原料、生物制造到产品应用的合成生物产业链。


目前已形成了以安琪酵母、安琪酶制、美琪健康、微琪生物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条。


除此之外,湖北荆门也成立了成立中国农谷(屈家岭)合成生物未来食品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包括耗材巨头威高集团华润三九旗下华润圣海、湖北肽益等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