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刚吃完虾,突然喉咙发紧、呼吸困难;打完针后皮肤迅速起红疹,紧接着头晕、血压骤降……这些,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你正在经历严重过敏反应,一种来得快、进展猛、可能夺命的全身性超敏反应。
近年来,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过敏反应在我国也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公众认知不足、救治不及时、用药不规范等问题,仍让许多患者错失黄金抢救时机。
今天,我们就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为你全面解析:什么是严重过敏反应?如何快速识别?怎么急救?又该如何预防复发?
一、什么是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速发、危及生命、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爆发。
虽然很多人会联想到“起疹子”“皮肤瘙痒”,但真相是:它可能根本不出现皮疹!
典型表现包括:
呼吸困难、喘息、喉头水肿;
血压骤降、晕厥、休克;
剧烈腹痛、反复呕吐;
甚至心跳骤停。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
过敏体质者(如湿疹、鼻炎、哮喘患者)
心脏病或哮喘病史者
婴幼儿与老年人
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的人群
这类人群一旦发生过敏,病情更重、进展更快,抢救难度更大。
二、如何快速识别?记住这两大临床标准
早期识别是救命的关键。根据国际标准,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即可临床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
🔹 标准一:
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皮肤黏膜症状(如全身荨麻疹、瘙痒、潮红、口唇肿胀),并伴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喉鸣)
循环系统异常(血压下降、晕厥、尿失禁)
严重胃肠道症状(剧烈腹痛、频繁呕吐),尤其在非食物过敏原暴露后
🔹 标准二:
暴露于已知或可疑过敏原后,迅速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即使没有皮疹:
低血压(成人收缩压<90 mmHg 或较基础值下降>30%)
支气管痉挛(喘息、气促)
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三、急救黄金法则:肾上腺素是唯一“救命药”!
面对严重过敏反应,每一秒都关乎生死。而肾上腺素,是目前唯一能逆转病情、降低死亡风险的首选药物。
为什么必须用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和β受体,发挥三大关键作用:
1. 收缩血管 → 升高血压,改善休克
2. 扩张支气管 → 缓解呼吸困难、喉头水肿
3.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 阻断过敏反应恶性循环
多项研究证实:早期使用肾上腺素可显著降低住院率、死亡率和双相反应发生率,并加快恢复速度。
⚠️ 错误做法警示: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或打地塞米松。但请注意—— 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是“二线药物”,起效慢(数小时),无法阻止急性气道阻塞或循环衰竭,绝不能替代肾上腺素!
四、正确使用肾上腺素:时间、剂量、方式一个都不能错
✅ 给药途径:首选大腿中部外侧肌肉注射
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肌肉注射(IM)是最安全、最有效的初始给药方式,尤其适用于院前急救。
为什么选大腿?
肌肉厚实,吸收快
自动注射笔操作简便
研究显示:大腿中部肌注后,血清肾上腺素浓度达峰最快、最高
📍 推荐剂量:
示例:一个20公斤的孩子,应注射0.2 mg(即0.2 mL)
📌 重要提示:
肾上腺素在儿童中无绝对禁忌,切勿因担心副作用而延误用药!
若5~15分钟内症状未缓解或恶化,可重复注射第二剂。
特殊人群如何处理?

五、辅助治疗不能少:补液、通气、二线药物齐上阵
在注射肾上腺素的同时,还需同步开展以下支持治疗:
1. 保持气道通畅
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紧急气管切开(尤其有严重喉头水肿时)。
2. 快速补液复苏
成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 500~1000 mL
儿童:10~20 mL/kg
对于循环不稳定者,应在第二剂肾上腺素肌注的同时启动液体复苏。
3. 二线药物辅助
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缓解喘息
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预防迟发相反应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缓解皮肤症状,但不救命
六、难治性过敏反应怎么办?
少数患者对初始治疗无效,称为“难治性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转入急诊或ICU,采取更强力措施:
静脉持续输注肾上腺素:用于顽固性低血压或休克,需严密监测心率血压。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于维持循环。
胰高血糖素:适用于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且对肾上腺素反应差的患者(可绕过β受体发挥作用)。
体外生命支持(ECMO):极端情况下可作为最后手段。
🔔 特别提醒:当出现严重喉头水肿、窒息风险高时,应果断进行气管切开,不要等到呼吸停止!
七、预防复发:远离过敏原 + 随身携带“救命笔”
抢救成功只是第一步,预防再次发作更为关键。
1. 明确并回避过敏原
常见诱因包括:
食物:花生、坚果、海鲜、鸡蛋、牛奶
药物:青霉素、阿司匹林、造影剂
昆虫叮咬:蜜蜂、黄蜂
其他:乳胶、运动诱发等
医生应在病历中明确记录过敏史,患者应主动告知医护人员,避免使用同类或交叉过敏药物。
2. 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在国外,肾上腺素笔(如EpiPen)是过敏高风险患者的“标配”。虽然目前国内尚未正式上市,但可提前准备预充式注射器,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
✅ 建议:高危人群外出时务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告知身边人如何协助施救。
3. 考虑脱敏治疗或生物制剂
- 药物脱敏治疗:对于必须使用的致敏药物(如青霉素、化疗药),可在严密监护下进行标准化静脉脱敏,实现安全用药。
- 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抗IgE抗体),研究显示可减少特发性或反复发作的严重过敏反应,但需警惕其本身也可能诱发过敏。
八、别忘了“双相反应”!观察至少4~10小时
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4~12小时内可能再次发作,称为“双相反应”,发生率可达20%。
因此,所有严重过敏反应患者:
即使症状缓解,也应留观4~10小时
重症患者建议住院观察
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组胺药和激素3~5天,预防迟发反应
小结:严重过敏反应急救五步法

参考文献:
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等.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5, 网络预发表.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50109-00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