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经济下行的今天,眼科还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黄金产业吗?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来袭,又为眼科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过去数年,高举国产替代乃至国产创新大旗的眼科高端医疗设备,又究竟迎来了怎样的创新与突破?在眼科治疗趋势之一的CGT战场中,国产力量又正在经历怎样的淬炼?


带着上述疑问,国内知名眼科上市企业何氏眼科携手医疗健康产业记录者动脉网,于第九届未来医疗医药百强展会举办期间,共同举办了眼科人工智能IT与生物科技BT融合创新论坛,邀请多家行业代表,就眼科行业发展关键议题各抒己见并开展了精彩的观点碰撞。


论坛上,何氏眼科集团重磅发布了与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招商局资本成立的8亿眼健康基金的进展,并表达了在产业基金的加持下积极与行业从业者进行互动并在未来与产业生态企业进行合作、投资以及整合的意愿和计划。



01

主题演讲:服务端、投资端、研究端、器械端视角下的眼科产业发展



论坛开场,何氏数字医疗首席科学家、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智能中心主任何星儒博士详细介绍了何氏眼科的发展历程、何氏光明城计划,并分享了何氏眼科现阶段的关注重点。自1995年创立至今,何氏光明城计划已初具雏形,形成了何氏眼科、何氏医学院、何氏眼产业三大核心板块。


何.jpg

何氏数字医疗首席科学家、辽宁何氏医学院视觉智能中心主任何星儒博士


据了解,何氏眼科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以创新科技驱动的数字眼健康生态产业集团的集团型服务机构。公司采用“1+N”模式,通过眼科医院带动连锁视光诊所的方式在全国布局,通过视光连锁加盟模式,持续扩大品牌地区布局及影响力。目前,何氏眼科已累计服务超过3千万人,年门诊量超过了110万人次,开展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培训基层医生超过了5万人次(不含医疗和大学板块)。


辽宁何氏医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等院校,以眼健康学科为优势,以视觉科学为特色,致力于建设成为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相融合的新型大学。目前,学校开设27个本科专业、4个高职专业,涵盖医学、工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七大学科门类,其中眼视光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着力培养跨界、融合、协作的大健康领域全生命周期未来复合创新型实用人才。


何氏眼产业集团依托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先进生物材料、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平台,构建生物医药、智能设备、数字疗法三大产业集群,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7项国家级课题,自主研发的近视防控智能筛查系统、眼科机器人等30余项创新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


近年来,何氏眼科十分重视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探索,依托眼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优势,致力于构建起一个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眼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形成何氏“智慧光明城”新战略目标。


在“智慧光明城”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基因治疗、干细胞再生医学、纳米生物材料、分子药物、眼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是其关注重点。例如,今年2月,何氏眼科推出了“光明小屋”项目。该项目以眼科智能设备为切入点,通过智能健康设备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眼科诊疗系统,能够实现慢性病和眼科疾病的早期智能诊断和数字化随访管理。


据何星儒博士介绍,截至目前,何氏眼科“光明小屋”项目已进驻232个社区并已有365个社区表达了合作意向。并且,根据何氏眼科调研数据,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提高眼科疾病的检出率和管理效率,并能增强居民的眼健康意识。


在未来,何氏眼科还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前文所提到的基因治疗、干细胞再生医学等前沿科技、疗法在眼科的落地应用。同时,何星儒博士强调,除保持对前沿科技、疗法本身发展的高度关注外,何氏眼科还十分关注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这些技术真正应用落地,从而为中国民众带来更高效、更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体验,并提高优质眼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何星儒博士带来眼科服务端的实践和行业洞察后,招商局资本执行董事侯宇又带来了资本视角下的眼科行业投资趋势研判。侯宇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发病的年轻化,国内眼科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和就诊人次不断上升。因此,从投资视角来看,国内眼科仍旧存在大量增量市场。


侯宇.jpg招商局资本执行董事侯宇


从投资逻辑来看,招商资本局主要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来判断投资机会:纵坐标为市场吸引力,主要包含市场规模、市场增速和产品利润率;横坐标则是市场竞争格局。对于进口垄断程度较高、技术门槛较高且国产替代可能性较大的赛道,招商资本局将给予高度关注。


在此基础上再叠加对蔡司、爱尔康、强生等国际巨头的发展路径和近期布局的观察,招商资本局十分看好以下几个细分赛道的发展:其一是眼科器械方面,超乳波切一体机、眼科手术机器人、超广角眼底相机、3D数字导航眼科显微镜、青光眼诊疗前沿产品等具有高增长潜力;其二是眼科药物方面。现阶段国内企业主要采用跟随的方式布局眼科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眼科药物国产化率较低。同时,侯宇表示,其实眼科药物是一个比眼科器械市场还要广阔的蓝海市场,招商资本局将重点关注眼科创新药的发展,具体包括青光眼、眼底病变等致盲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其三是具有一定消费属性的眼科VR、AR领域。在这一领域,纯技术背景的企业有望成为颠覆者,且光学模组等供应链上游企业具备一定发展机会。


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招商资本局将给予高度关注并致力于推动本土企业加快国产替代速度乃至引领眼科创新发展。


详细了解资本端对国内眼科市场的发展趋势洞察之后,行业观察者、记录者动脉智库高级研究员焦艳丽,也带来了研究机构视角下的高端眼科设备的国产替代现状与发展趋势分享。


焦.jpg动脉智库高级研究员焦艳丽


根据市场规模、产品重要程度、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动脉智库《2025年高端眼科设备报告:国产有望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中》共选择了眼科OCT、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广角眼底相机、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连续眼压监测系统、眼科手术显微镜、全飞秒激光、超乳波切一体机、眼科手术机器人8个产品品类进行重点研究。


从投融资和产品获批来看,2024年,国内眼科设备板块共发生26起融资事件,涉及金额超20.8亿元。2024年1月1日-2025年3月底,国内眼科设备板块亿元级融资事件数量共有14起,占总数量的54%。截至2025年5月,NMPA共批准了122款高端眼科设备。


从重点品类来看,国产眼科OCT在扫描速度、成像范围、速度和分辨率等方面的表现优于进口,且已获得国内众多医院的认可,已拥有与进口产品正面竞争的实力;生物测量仪国产市占率仍不足20%,未来国产替代进程将较为温和;超广角眼底相机已有国产产品突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点布局超广角眼底相机,预计未来3年将会有许多国产产品获批上市,且国产市占率有望超越进口;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目前仍处于蓝海市场,未来有望成为国产企业创新的机遇;眼科手术显微镜虽然无法像眼科OCT那样实现迅速的国产颠覆,但进口垄断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善;至于超乳波切一体机和全飞秒设备,则在未来3-5年可能会有国产设备获批上市。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全品类、全模态布局将会是未来发展趋势,且眼科手术机器人和眼球震颤电刺激器等技术门槛较高、市场规模较大、临床刚需产品将会受到持续关注。


鹰瞳Airdoc联合创始人张大磊则分享了鹰瞳的企业实践。感知、认知、推理是鹰瞳开展实践的三个维度,其中,在感知层面,鹰瞳一方面模拟人类医生诊断路径开发新的诊断产品,另一方面则致力于设备操作的无人化。而在认知层面,鹰瞳也正在开展相关工作,为医生提供价值赋能。至于推理方面,从PBM LED视力康复仪、AI眼动视觉训练机到万语大模型,鹰瞳也正在探索一场眼科的技术革命。


张大磊.jpg鹰瞳Airdoc联合创始人张大磊


麦得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梁表示,现阶段眼科器械市场仍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进口垄断特点。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企业需要思考新的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同时,刘梁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能捕捉到临床痛点,例如近视防控。在结合临床需求、市场竞争格局、支付意愿和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后,刘梁认为,屈光矫正具有较大的市场机会。而麦得科科技正致力于成为下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眼科制造企业。


刘梁.jpg麦得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梁



02

圆桌对话:三场圆桌直面眼科药物、高端器械与眼科AI关键议题



第一场圆桌聚焦眼科CGT,由茅台基金高级投资经理蓝少杰主持,济视同光创始人&CEO徐国彤、辉大基因首席医学官兼首席运营官张昕、孟眸生物CEO方日国、欧康维视投资者关系副总裁王冲、星赛瑞真高级副总裁郑茂发、艾威药业临床医学总监高君就国际关系转变下,眼科CGT的变与不变、中美眼科CGT发展差异、中国眼科CGT发展机遇等议题进行了精彩的观点碰撞。


圆桌1.jpg


就国际关系转变下,眼科CGT的变与不变这一问题,六位分享嘉宾达成共识——国际关系的转变,不会对眼科CGT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其带来的变化可能聚焦于出海市场的选择以及专利保护方面。


例如,欧康维视投资者关系副总裁王冲表示,国际关系的转变会使得行业更加重视对专利技术的保护,且企业在出海市场的选择上可能也会发生从美国这一单一市场到全球多元化布局的转变。但同时,多位嘉宾也一致认为,底层技术的创新和临床真实需求,仍旧是眼科CGT发展的驱动力。


而就中美眼科CGT发展差异方面,六位嘉宾也一致认为,中美眼科CGT的发展并无明显差距,只是各有优势。


艾威药业临床医学总监高君表示,现阶段美国在作用机制等研发方面相较于中国起步较早,因而经验更为丰富,但中国拥有非常广大的患者群体,临床研究经验更为丰富。如中美联合起来,能够达到双赢。


星赛瑞真高级副总裁郑茂发则表示,国内外眼科CGT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国内眼科CGT有弯道超车的可能。除患病群体庞大外,国内眼科CGT在RND申报前还存在一定优势。


孟眸生物CEO方日国认为,眼科CGT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卡美国脖子的赛道。中国在患病人数、入组效率、医生技术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相较于美国具有明显优势。


至于眼科CGT行业的未来发展,济视同光创始人&CEO徐国彤表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必然导致老年性眼病患病人数的增长,其中,现阶段没有治疗办法的视网膜变性将会是重中之重,而CGT则是被寄予厚望的存在。


辉大基因首席医学官兼首席运营官张昕认为,眼科CGT未来的发展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切实满足临床需求;二是支付问题。


欧康维视投资者关系副总裁王冲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眼科药物市场的扩容,CGT新靶点的发现,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适应症被开发出来。


孟眸生物CEO方日国则直言,未来眼科CGT赛道一定会出现一款媲美阿拜西普的药物。星赛瑞真高级副总裁郑茂发也表示,未来10年,一定是眼科CGT爆发的10年。艾威药业临床医学总监高君认为,未来10年,眼科依旧是金眼科!


第二场圆桌则由矩阵资本合伙人张大磊担任主持,鹰瞳Airdoc联合创始人张大磊、北京致远慧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孙宇辉、智眸医疗(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袁琦婷、北京集思鸣智科技有限公司CEO邓甜以《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眼科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2.jpg


针对AI在眼科细分领域的机会与挑战,集思鸣智CEO邓甜表示,AI完善了眼科基础设施建设,也降低了眼科相关设备的成本。以集思鸣智眼动仪为例,此前的价格为40-50万,但在AI的赋能下,集思鸣智有信心将眼动数据的采集成本降至单次1块钱内。


鹰瞳Airdoc联合创始人张大磊透露,鹰瞳产品的检测量已超过3000万。现阶段以及未来,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还需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认知水平的提升;二是支付问题的明确;三是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提高。


致远慧图创始人兼CEO孙宇辉表示,AI为包含眼科在内的医疗领域带来的最大价值便是平权。通过整合多模态的信息,人工智能能为患者提供最优、最合适且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而实现医疗平权。


针对AI在眼科赛道的落地问题,智眸医疗联合创始人袁琪婷表示,如何解决应用方需求与决策方之间的沟通鸿沟是眼科AI商业化的挑战之一,但在国内,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而AI应用如何从单次碎片化的收费逐步转变为系统化的商业模式,也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当AI能像Wifi一样触手可及且成为刚需时,便是其商业模式成熟之际。”


而鹰瞳Airdoc联合创始人张大磊则重申了认知水平、支付能力和技术成熟度三个要素,并表示,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最后一场圆桌由比邻星创投管理合伙人李喆主持,麦得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梁,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梦晨,杭州犀燃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弛,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曹峰,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超然,上海臻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峰就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与创新为主题开展观点碰撞。


圆桌3.jpg 

圆桌开始,6位嘉宾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各自企业的创新实践。例如臻复医疗的干眼症治疗仪在治疗效果不逊进口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博视医疗的智能导航激光机器人融合了AI成像技术、眼动追踪技术和智能导航技术,切实解决了临床需求;犀燃医疗的激光波切技术实现了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强的稳定性等。


而在眼科器械未来发展方面,麦得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梁刘表示,可定制的人工晶体、可实现更好光学效果的人工晶体以及可调节人工晶体将会是未来发展方向。


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梦晨则认为,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仍旧具备较高的探索价值。


杭州犀燃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弛表示,精准、快速以及便捷将会是未来发展趋势。在其畅想中,患者躺在一个医疗舱中治疗,门打开之时,病便已经痊愈了。


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曹峰认为,延展激光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将会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二。


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夏超然则从市场和产品两方面剖析了眼科器械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市场方面,其更关注下沉市场的发展。在产品方面,介入治疗和给药方式的创新将受到持续且大量的关注。


对于下沉化的市场趋势,上海臻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峰也表示赞同,且认为,在干眼治疗领域,家用场景在未来将会成为重点布局市场。


论坛的最后,比邻星创投管理合伙人李喆也从投资机构的视角,分享了眼科赛道的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未来眼科市场将会迎来指数级的增长。而创新技术的融合、AI技术的应用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会成为关注重点!


从药物到器械,从投资方到企业方,从服务到产品,从患者到医生,眼科全产业链均在期待眼科产品的爆发和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出现!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