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跨国药企陆续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拜耳本季度态势良好,主要产品诺倍戈、可申达等销售表现出色。默克第二季度稳健发展,格华止在中国市场销售情况复苏。

图片

诺倍戈、可申达增长迅速,抵消拜瑞妥下降

德国拜耳公司(OTCPK:BAYZF)近日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三个月内,集团全球收入同比增长3.1%(按固定汇率计算,下同),达到111亿欧元(121.2亿美元)。其中,作物科学业务收入下降了1%,制药业务收入增长了4%,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收入增长了2%。

对于制药业务,全球收入达到46.05亿欧元,同比增长4.5%。其中,抗凝剂拜瑞妥(利伐沙班)的销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欧洲和加拿大的仿制药竞争。

拜耳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前列腺癌药物诺倍戈(达罗他胺),以及2型糖尿病和肾脏疾病治疗药物可申达(非奈利酮);后者是阿斯利康安达唐(达格列净)在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挑战者之一。拜耳指出,在此期间,诺倍戈和可申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强劲。

拜耳还强调了成熟眼科药物艾力雅(阿柏西普)的表现。该药物的8mg规格于2023年8月在美国首次获批,上市后销量持续增长。阿柏西普8mg延长了给药间隔、大幅降低疾病负担,与目前所需的注射频率相比,可减少大多数患者的注射和就诊次数。阿柏西普8mg已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拜耳称此申请是该公司目前在审查阶段最重要的上市申请。

拜耳按地区制药业务收入

地区

收入(百万欧元)

同比增长(%)

欧洲/中东/非洲

1,812

+2.9

北美地区

1,256

+6.4

亚太地区

1,272

-1.6

拉美地区

265

+40.7

图片

格华止中国销售反弹

 

德国默克近日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全球净收入在三个月内增长1.7%,达到54亿欧元(59亿美元)。

按业务部门划分:

▶生命科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按固定汇率计算),至22.58亿欧元;

▶医药健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至21.37亿欧元;

▶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至9.57亿欧元;

 

生命科学部门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负面影响,亚太地区业务在2024年第二季度受影响尤其明显。医药健康业务在第二季度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结肠癌和头颈部肿瘤药物爱必妥(西妥昔单抗),销售额增长8.2%,达到2.76亿欧元;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克拉屈滨(cladribine),同比增长6.5%,达到2.66亿欧元;以及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格华止(二甲双胍),由于疫情结束,中国销售情况复苏,帮助其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23.5%,达到2.38亿欧元。

德国默克上调了对集团以及医药健康和电子业务部门的收入指引。该集团预计12个月内净收入将达到207亿至221亿欧元,而有机增长预计在2%至5%之间。

德国默克按地区收入

市场

2024第二季度

(百万欧元)

有机增长

欧洲

1,560

2.5%

北美

1,461

-5.2%

亚太

1,761

4.2%

拉美

370

11.5%

中东

200

10.7%

默克集团

5,35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