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为什么每次咳嗽发烧都要抽血查这么多指标?”这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事实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同“破案”,血常规、PCT、CRP等指标就是关键的“物证”。
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和临床指南,深度解析呼吸科八大感染指标的“潜台词”,助你快速锁定病原体、评估病情轻重!
八大感染指标的核心意义
临床意义: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则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真菌感染常伴随嗜酸性粒细胞异常。
检测方法:静脉血常规,正常范围:4.0-10.0×10⁹/L。
动态变化:
细菌感染:WBC>12×10⁹/L,中性粒细胞>75%
病毒感染:WBC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
细菌感染“金标准” :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0.5 ng/ml),且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程度正相关。病毒或真菌感染仅轻度升高(<0.5 ng/ml)。
预测脓毒症:PCT>2 ng/ml提示重症感染风险。
CRP:细菌感染6-8小时内快速上升,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差(>10 mg/L提示细菌感染)。
hs-CRP:可检测低浓度炎症反应,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炎症。
呼吸衰竭预警:<300 mmHg提示急性肺损伤,<200 mmHg需警惕ARDS。


感染分级:
38.5-39°C:典型细菌感染
持续高热>39°C:需警惕脓毒症或深部真菌感染

性状判断:脓性痰提示细菌感染,清亮痰多见于病毒。

培养价值:痰培养阳性+CPIS评分≥6分可诊断VAP。

定位病原体:
局限性浸润:细菌性肺炎
弥漫性磨玻璃影:病毒或非典型病原体
感染类型鉴别“三步法”
联合检测的“黄金组合”
细菌感染筛查
WBC+中性粒细胞%+PCT+CRP(灵敏度92%)
病毒 vs 细菌鉴别
SAA(>100 mg/L)+CRP(<20 mg/L)提示病毒
重症肺炎预警
CPIS评分(结合PaO₂/FiO₂、X光片等)≥6分需启动强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