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在抖音分享摆摊日常,经历爆火又翻红的检验科王医生,还是从自己工作了13年的医院辞职了。
王医生是90后,在社区医院检验科,月入8000 - 10000元,工作强度不大,4点半下班。下班后,在父母帮助下摆摊,夏天卖芋泥冰,冬天卖五花肉芝士泡菜卷和手工三明治。他精心准备,小吃摊经媒体报道后走上正轨,日入1000 - 2000元。
王医生收入有三部分:医院工资、摆摊收入、视频收益,摆摊虽赚得多,但他起初精力仍在本职。可检验科工作重复单一,他觉得人生仿佛定型,便在爆火12天后辞职,去追寻不一样的人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这样的转变呢?是医院不允许兼职、还是工资太低?他解释是因为临床科室的医生们相比,检验科的工作虽然空余时间多,但内容比较重复单一。
他经常会觉得好像这辈子就这样定型了,所以才想辞职去体验下不一样的人生。
主任:严重不建议医生离职转行
除了王医生外,还有"00后护士摆摊月入过万""三甲医生转行自媒体年入百万"的新闻满天飞。一系列医护转行成功的案例在社交媒体刷屏,引发行业热议。面对高强度工作与相对固定的收入,不少医护人员开始思考:是否该放下听诊器,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而近期一篇名为《严重不建议医护离职转行!》的文章引发许多读者思考,文章指出:兼职可尝试,但离职需谨慎。文中列举多起案例——西安社区医生卖烤红薯月入过万,杭州211毕业生辞去医院工作卖烧饼收入翻三倍,更有三甲医生转型自媒体实现财务自由。这些故事经媒体渲染后,让"医护转行"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原文提出关键质疑:转行真的能带来更好的生活吗?作者承认医护工作的高压与持续学习需求,但强调行业特殊性——"从穿上白大褂那刻起,许多政策与责任已成定数"。文章更指出,当前经济环境下,体制内工作虽苦却具备抗风险能力,与裁员潮中的其他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三大原因,揭示转行风险
1. 体制庇护下的生存底线
淄博市第一医院周其锋主任直言:"经济下行期,体制内至少能保证温饱。"相较于私企裁员、自由职业者收入波动,医院岗位的稳定性在不确定时代尤为珍贵。
2. 技能迁移的隐性门槛
一名网友指出:"无关系、无经济基础、无超强能力,辞职等于自断后路。"医护转行需面对全新领域的知识壁垒,并非所有案例都能复制。
3. 政策红利的不可替代性
文中暗示,医护身份带来的医保资源、职称体系等政策优势,在转行后将难以延续。如网友所言:"换泳池解决不了游泳问题。"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当然,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一本书提到,"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医护转行与否,本质都是寻找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再者,能够做好医生,学习能力和上手其他岗位的能力大概率也不会差。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无论选择留下还是离开,记得穿上白大褂时的初心——那不仅是对生命的承诺,更是对自我价值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