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2020年,全球超过60万女性被新诊断为宫颈癌,超过34万女性被宫颈癌夺走生命。应对癌症,早筛是重要环节。研究显示,越早发现癌症并干预,其治愈率越高。
在癌症治疗中,有一项关键数据为五年生存率。由于癌症的复发和转移大多发生在根治手术五年内,其中术后3年复发、转移约占80%,而5年内复发、转移约占10%,而5年后再出现复发概率将大幅降低。
五年生存率也被用于评判癌症治疗的效果。然而无论是哪种癌症,越早发现并干预,其五年生存率越高,这也突显了早筛的重要性。
宋伯根教授曾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事病理学研究与教学三十余年,其中,肿瘤病理以及粘膜癌早期诊断新方法是他多年来重点关注的科研方向。为了让宫颈癌患者更早的得到有效的治疗,他和多位临床专家、工程技术专家一起历时数年,研发了针对宫颈早癌筛查的“癌光电图”探查仪(后简称:宫颈早癌探查仪)。
以组织光电图技术为依据,
加速宫颈癌早筛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我国宫颈癌2022年新发病例约15万。然而这其中90%的患者初诊已是浸润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年死亡病例数达到了5.6万。这触目惊心的数字,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并出台系列政策,加强宫颈癌的防治、早筛。
在预防宫颈癌方面,HPV九价疫苗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在治疗方面,仍未有突破性进展。当前医疗技术之下,降低宫颈癌患者死亡率,还需要从早筛、早治疗入手。
目前,宫颈癌筛查大多是在体检时,做妇科的阴道镜检查。然而,这样的方式只能检查出已经出现明显病变的组织,这时从病程上已经属于中晚期。临床上现有的固有荧光图像法和传统阴道镜一样,也要结合醋酸检查,不能对癌变进行定性,要通过病理活组织检查,才能确定癌变。在常规体检时很难及时发现异常,进而延误了对癌症的治疗。
另外,对于其他肿瘤。内窥镜技术、影像学手段虽能清楚的检查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边组织关系,但无法对肿瘤的性质做出判断。还需通过手术或细针穿刺等方式,从患者体内取出病变组织或细胞,送到检验科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判断癌症的良恶性以及分级。在此期间,患者需要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1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而这期间医生也无法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治疗。
宋伯根教授和团队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新技术多年,他们深刻认识到越早发现宫颈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越高。并且在肿瘤尚未出现肿块,仅处于粘膜层阶段(上皮内瘤变)进行治疗,效果最佳。
然而,肿瘤处于粘膜层阶段时,从表象来看和健康粘膜无异。这也意味指传统内窥镜技术无法探查出粘膜阶段的肿瘤,而组织光电图技术却能解决这一问题。
组织光电图技术是一种无创的组织多光谱分析方法。它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组织,组织蛋白吸收后所反射的光所形成的特定的组织多光谱,即组织光电图肿瘤组织所显示其特异的组织光电图,即癌组织光电图,简称癌光电图。通过组织光电图检查,医生能够辨别出粘膜下3mm的肿瘤组织,进行即时诊断。
依照这一病理学逻辑,宋伯根团队以宫颈癌为切入口,研发了针对宫颈早癌的“癌光电图”探查仪。
准确度高达90%,
媲美“金标准”
肿瘤的本质是因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细胞的异常分化会表现在形态分化异常和功能、代谢异常两方面。
细胞形态的异常分化可通过显微镜技术直接通过肉眼进行观察。目前,临床癌症筛查的金标准,是通过观测组织和细胞是否出现形态分化异常进行判断。而肿瘤在细胞功能、代谢的分化异常则会导致出现如癌蛋白、胚胎型酶谱等异常基因产物。而这些产物,会导致组织反射出异常光谱,也就是宫颈早癌探查仪筛查癌症的基础原理。
因此,从原理来看,宫颈早癌探查仪与病理诊断属于镜影关系。宋伯根告诉橙果局:“从研究数据来看,宫颈早癌探查仪的准确性已经达到90%。”然而团队研发宫颈早癌探查仪并非是要颠覆传统的癌症诊断方式,而是想从病理生理学的功能诊断、辅助病理形态学的诊断,提高早筛的准确性。并为病理的即时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癌光电图原理(图源:受访者供图)
除了高准确性,宫颈早癌探查仪的筛查方式更为温和、快速。传统监测需要获取部分病变组织,才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测。而宫颈早癌探查仪是通过组织光电图对照的方式进行,只需将探头深入病变位置,便能实时完成筛查,无需等待。
这种完全无创的筛查方式,不仅不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节约了检测时间,使得患者能够更快接受后续治疗。
实时监测的特性,也使得宫颈早癌探查仪在根治手术中发挥作用。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也可以通过宫颈早癌探查仪检查是否还有粘膜阶段癌症未清除,同时能够尽可能避免过多破坏患者器官功能,做到最小程度创伤的完全根治手术。宋伯根介绍到:“就像探测仪一样,宫颈早癌探查仪能够轻松、准确的找到粘膜下的癌变可能,为患者带来健康。”
目前,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光纤传导技术、光谱分析系统等专利,已经构建起了技术护城河。该款宫颈早癌探查仪为团队的第三代产品,一代与二代产品已经通过临床试验,三代产品可通过临床免检。
癌光电图技术探查早癌还可由于其他粘膜肿瘤。以宫颈早癌探查仪为基础,未来团队能够覆盖如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等多种管腔器官癌症的早筛,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探查、手术切端残余癌组织的探查。
思坦德医疗,
即将展开新一轮融资
接受采访时,宋伯根教授刚刚度过他61岁生日。在许多人眼里,这已是该享受退休生活的安逸阶段。但他医疗创新的热情与使命感,却让他无法“躺平”。
面对医疗健康领域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与挑战,他毅然选择再次出发。2019年,他和团队一起成立上海思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思坦德医疗)。面对市场,他依旧保持科研人的专注与毅力,推动着宫颈早癌探查仪一次次迭代进步。
为了将宫颈早癌探查仪早日推进临床,团队即将展开新一轮融资,用于产品省包审批以及新管线开发。宋伯根希望,自己三十余年的研究不止停留于教科书之上,而是能够真正运用于临床,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医疗健康的进步,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