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攻坚图谱上,内窥镜领域呈现鲜明的“双轨分化”格局:硬镜赛道国产化率突破51%[1],而软镜国产化率仍不足29%[2]——这片技术壁垒高筑的“深水区”,折射出软镜国产化的四重挑战:


一是产业化的代差,国产软镜起步较日本晚40年,需跨越长期技术积累的断层;二是产品端的微型化极限,狭窄腔体内需集成复杂光学系统,对精密制造与微组装技术提出超常要求,无异于螺狮壳里做道场;三是需求端的临床耦合度,软镜兼具诊疗与治疗属性,其功能开发、性能提升等需与术者深度磨合实现迭代;四是软镜应用场景、功能、结构的复杂度均高于硬镜,且对可靠性和操作性要求颇高。


当CMOS替代CCD的技术红利逐渐消退,面对国际巨头以百年生态构筑的专利高墙,国产品牌如何在系统架构层实现原创突破?……成立仅两年的青蓝集创,以全球首个软硬镜同步成像平台Cindigo Ori®及核心镜种给出破局方案——其创新价值不仅在于4K软硬双镜同步成像的突破,更直击临床协同痛点,重构多镜种联合手术的空间与效率逻辑。


image.png

医生正在使用Cindigo Ori®观察动物活体



01

多镜同步平台、高位深原生4K、电子助力技术,打造高性能智能内镜标杆



谈及多镜同步平台的研发初衷,青蓝集创创始人陈云亮表示,随着双镜联合术式临床普及,传统模式需配置两套独立设备,存在空间占用大、成本高昂等问题。尤其内镜中心常面临消化、外科、呼吸、泌尿等多科室轮转场景,设备调配效率低下且运维压力突出。


对此,青蓝集创创新研发多镜同步平台,通过主机共享机制实现各科室仅需配置适配镜体即可灵活调用,显著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医院采购及运维成本,最终达成临床技术创新与运营效益提升的协同优化。


image.png

多镜同步平台Cindigo Ori®


2025年4月,青蓝集创自主研发的全链路4K通用内窥镜系统Cindigo Ori®正式获批上市(川械注准20252060047)。为行业首创的多镜同步平台,该产品支持适配消化镜、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电子腹腔镜等全系内镜,既满足国内大型公立医院多镜联合手术的需求,又契合基层医院对高效、多功能设备的需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技术创新:


多镜同步成像平台:Ori主机平台支持4K软镜和4K硬镜同时成像,最高支持4芯片3D4K荧光腹腔镜,满足双镜联合的临床需求。通过主机共享机制,各科室仅需配置适配镜体即可灵活调用,实现一机多用,节省空间并提升设备利用率,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image.png


高位深原生4K技术:青蓝集创从传感器采集、内部处理到输出均为原生4K,且像素深度达4K 12比特,相较其他2K 8比特或4K 8比特方案,数据量达到其1.5倍-6倍,图像质量达到PQ(Perceptual Quantizer)HDR 标准。其临床意义在于,传统内镜多为32寸显示器放在两米左右观察,Cindigo Ori系统推荐采用55寸显示器在1.5米距离清晰观察,在分辨率较传统内镜提升20%以上的同时,提供了2倍以上的视角放大率,进而显著提高了病灶识别特异性与敏感性,为精准诊疗提供可靠支持。


image.png


智能化系统:青蓝集创所推出的内镜系统已经具备状态感知技术及在线学习(OTA 升级),并在下一步进一步支持具有主动操控技术的镜体。其中,主动操控技术突破传统软镜纯机械手轮操作模式,在保留原有结构基础上,集成电机助力与力反馈系统,基于图像及状态感知自主完成弯曲动作,减轻医生长时间精细操作负担;状态和场景感知技术则能实时反馈内镜状态与环境信息,提升手术安全性;在线学习(OTA升级)通过远程升级持续优化功能,实现不断进化的内镜系统。更有可能通过状态感知结合OTA功能,变被动响应式服务为主动支持式服务,极大提高客户的体验感。


image.png


此外,Cindigo Ori®的也有颇多充满巧思的设计。例如传统内镜接口存在松紧不适配、易信号中断的问题,青蓝集创借鉴汽车电吸门概念,经三次迭代,实现轻触自动咬合、按键弹出的稳定连接。同时,传统信号传输方案在耐受性方面存在缺陷,如电接口易腐蚀、光接口易碎等。青蓝集创引入毫米波近场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接触、高耐受性传输,解决洗消耐受性难题。



02

从设备销售到主动式服务转型



除设备外,青蓝集创也十分重视高质量服务的持续输出。陈云亮认为:“内镜市场与汽车行业类似,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设备销售,更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持续服务。”


他指出,当前医院设备维护普遍处于被动响应模式,仅在故障发生后才联系维修。为此,青蓝集创依托设备搭载的状态感知、主动补偿及联网学习能力,使得构建主动支持式服务体系成为可能。设备通过内置传感器提前感知潜在问题,并在用户许可时上报维护预警,促使服务团队提前主动介入保养,从而变被动响应维护为主动支持维护,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并延长使用寿命。


在产品线布局上,青蓝集创已形成外科、消化科、呼吸科三大核心管线,同时规划向泌尿、骨科、耳鼻喉科等领域拓展,致力于构建覆盖多科室的全场景高性能智能内镜解决方案体系。纵向技术延伸方面,公司正在推进可同时实现 3D、4K 和荧光成像的 4 芯片三合一产品动物临床验证,并在开展数字超声技术在体内超声成像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


谈及是否会面对国际大厂也做多镜同步平台的压力,陈云亮认为,奥林巴斯与Karl Storz的技术路径差异恰恰印证了跨体系整合的难度。作为软镜领域全球霸主,奥林巴斯的硬镜技术依赖跨国并购的商业行为,但跨体系整合存在较高壁垒,导致开发效率受限;Karl Storz公司深耕硬镜领域半个世纪,虽也有拓展软镜产品线,但市场渗透率不及奥林巴斯。


反观中国市场,尽管国产内镜起步较晚,基础材料与装配工艺积累薄弱,但临床需求迭代速度远超欧美,倒逼企业必须建立“研发-临床-迭代”的快速响应机制。青蓝集创通过高位深原生4K技术、原生4K光学放大成像技术、数字超声技术、光纤衰减和主动补偿、弯曲疲劳感知及主动补偿、电子助力及力反馈技术等系列技术的创新,既保证与现有的主流软硬镜体兼容,又支持未来技术升级。


尽管国际巨头们拥有技术沉淀和强大的开发能力,但其体制惯性使得设备接口改造可能引发兼容性问题,甚至导致新旧镜体无法通用。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技术敏捷性正成为破局关键。青蓝集创已经证明:国产高端内窥镜的星辰大海,始于自主定义技术标准。


参考资料:

[1]《中国硬镜市场分析及全球专利技术发展图谱报告(2024)》,医知桥、医装数胜

[2]《2025-2031年中国软式内窥镜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