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手段对人的容貌和身体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重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自身容貌越发重视,助推了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


SynBioBeta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美容市场规模为7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一倍以上。整体市场包括护肤成分以及医疗美容产品。


具体来看,医美疗程中,试剂与耗材是最为重要的价值产生点。例如,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报告,肉毒素和玻尿酸这两类产品疗程占据了非手术类疗程过半的份额。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避免了天然提取、化学合成等传统方法的劣势,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带来生物相容性更好、功效更强、更加耐久以及定制化的原料,有望助推新一轮产品升级换代,深刻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合成生物学能够生产60%以上的用于护肤的功能性原料,包括胶原蛋白、肉毒杆菌毒素、透明质酸(玻尿酸)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原料有相当部分被用在医美行业。


合成生物学还可以用于开发用于医美的生物再生材料,如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微球、人源化细胞外基质材料和丝素蛋白等,它们可以作为填充剂或细胞生长的支架。


图片

图:合成生物学+医美主要产品

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医美产品采用这一技术进行生产,从而推动医美行业的整体发展。

SynBioTank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基于合成生物的医美产品市场规模为16.47亿美元,到203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医美市场规模预计为57.4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9%(2024-2031)。

图片

作为重要的医美原料生产国,预计中国将从此次合成生物技术浪潮中受益,加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据统计,2023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医美市场规模约为19.87亿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27.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1%(2024-2031)。


图片

目前,合成生物学技术在中国医美行业中正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部分国内公司通过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突破,实现显著的降本增效,推动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出现。


华熙生物作为玻尿酸行业的领军企业,已经建立了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目标是显著提升玻尿酸的产能。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华熙生物能够将提取率从自然菌发酵的一公升溶液15—17克提升至75克,大幅降低了原料成本。此外,华熙生物还在开发新产品和新菌种,以寻找创新原料,并与多个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巨子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研发了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其产品可复美在医美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锦波生物旗下的明星产品薇旖美,是目前唯一的注射级别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

图片

未名拾光是由清北博士创立的企业,专注于医美原料的合成生物学制造。该公司已累计完成四轮融资,并自主搭建了植物、微生物与人体天然活性分子数据库、高通量筛选平台、生物合成平台和仿生设计等平台,并设计交付了来源于胶原蛋白的具有抗衰功能的护肤原料。


誉颜制药拥有全球范围内首个进入临床的重组A型肉毒素产品,该产品已于2024年9月12日召开了临床总结会,宣布完成III期临床,并启动BLA的申报。

君合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和重组蛋白高表达技术,研发了重组A型肉毒毒素,该产品具有高纯度、低免疫原性、良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四环医药与合成生物学企业蓝晶微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包括PHA微球及基于生物制造的再生医学材料。蓝晶微生物的主要产品管线包括生物可降解材料PHA、再生医学材料、美妆新功能成分等。


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合成生物学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



—The End—

推荐阅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