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首发 | 合成生物+微生物蛋白市场规模预测
2024年9月18日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它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如肉类、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畜牧生产方式可能无法满足未来对蛋白质的需求,替代蛋白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替代蛋白质”定义为“微生物蛋白质(微藻和真菌蛋白)、昆虫基蛋白质、细胞培养肉、植物肉类替代品和乳制品替代品”。根据SynBioTank的数据,2023年全球替代蛋白市场规模为268亿美元,到2031年,全球替代蛋白市场规模预计为8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2%(2024-2031)。具体来看,根据制造原料的来源,替代蛋白可以分为四大类别: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细胞蛋白和植物蛋白。植物蛋白是目前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替代蛋白类型,因其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高、易消化,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细胞蛋白则通过动物干细胞培育而成,能够提供与动物肌肉相同的蛋白质特征,但目前细胞肉的成本昂贵,阻碍了市场推广。微生物蛋白通过发酵工艺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低的特点。根据DEEPTECH数据,微生物蛋白平均蛋白质含量是肉类的2–2.5倍,是大豆的1.7倍,比动植物更具备经济价值。尽管目前微生物蛋白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仍面临成本和政策批准的挑战,但其生产成本已显著下降,部分产品的成本甚至低于传统蛋白。据SynBioTank统计,2023年全球微生物蛋白市场规模8.5亿美元,到2031年,全球微生物蛋白市场规模预计为84.3亿美元,占全球替代蛋白市场比例大约10%,年复合增长率为33.2%(2024-2031)。据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35年全球替代蛋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00亿美元,其中而微生物蛋白将占据22%的市场份额。据智药咨询统计,2023年中国微生物蛋白市场规模约为5.29亿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65.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9%(2024-203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80家公司从事微生物蛋白业务,部分头部公司展现出了较强的影响力。在国内,富祥药业、安琪酵母、昌进生物等企业凭借在生物发酵领域积累的优势,已经推动相关项目产业化落地。
![图片]()
总体来看,微生物蛋白行业虽然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已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预计未来将在替代蛋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