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只是开始,afami-cel如何去兑现商业价值才是关键。由于TCR-T与CAR-T疗法的步骤大体是类似的,它们的基本思路都是提取患者的血液,在血液中分离和纯化T细胞,然后对T细胞进行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特定抗原,使其成为CAR-T或TCR-T细胞,之后再将成品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最后注射进入患者体内。也就是说,CAR-T商业化道路上遇见的问题,TCR-T大概率也会碰上。成立于2008年的Adaptimmune(ADAP),在10年前就已入选Fierce 15榜单,经过多年市场的洗礼,自然知晓其中厉害。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ADAP陆续投入1.14亿美元用于商业化团队以及授权治疗中心建设,并且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继续投入与此相当的资金用于afami-cel的运营。在afami-cel获批后,ADAP已经启动了首批6到10个授权治疗中心,其中5个已经投入运营。未来几年,ADAP计划在美国各地站立约30个授权治疗中心,覆盖全美国约80%的滑膜肉瘤患者。ADAP管理层预计afami-cel的相关销售收入将从24年第4季度开始体现在财报中,并且在2025年加速收入。虽然前期afami-cel推广的重点在美国,但ADAP管理层在致力于将afami-cel在欧洲推出,并将治疗范围扩大到其他类型肉瘤。之所以如此,在于获批适应症患者基数不大。据公开数据,目前全美每年约有13000例新发软组织瘤,其中滑膜肉瘤所占比例约为5%~10%,用HLA-A基因型和MAGE-A4表达量筛选后剩下的病患则更少。同时考虑到该疗法的定价达72.7万美元,以及FDA黑框警告等因素,ADAP管理层对于afami-cel的销售峰值预计也仅在4亿美元。显然,4亿美元的营收并不能覆盖ADAP在商业化层面的投入,因此企业管理层将发展重点寄托在后续适应症的拓展上。目前,ADAP另一条进度靠前的管线lete-cel,正处于临床2期阶段,其适应症为滑膜肉瘤和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根据其临床1期数据,在73例接受lete-cel治疗的患者中,45例可评价疗效,ORR率达40%,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6个月。据ADAP预测,lete-cel的销售峰值可能比afami-cel稍高,双方的营收比例可能是afami-cel占40%,lete-cel占60%。如果说afami-cel和lete-cel只是开路先锋,那么ADAP真正寄予厚望的则是uza-cel。其主要适应症铂耐药卵巢癌已经到临床2期,该适应症患者人群比起前两条管线要大得多。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仅2021年,美国就有超过2.1万例卵巢癌新发病例,卵巢癌也成为美国妇科肿瘤首位的致死病因。此外,uza-cel还在推进尿路上皮癌和头颈癌,目前处于临床1期阶段。可以看到,虽然afami-cel做到了First in Class,但真正能在商业化进程上产生质变,可能要等到uza-cel获批才能见分晓,只是ADAP能否坚持到那一天呢?
CAR-T的前车之鉴,
跑得快不如跑得稳
在新靶点和新技术路线的研发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案例层出不穷。在afami-cel获批后不久,ADAP公布了其年中报。截至2024年6月底,ADAP持有现金约2亿美元,固定资产不到5000万美元,当期亏损约1亿美元,也就是说现金可能只够支撑到明年。为此,ADAP和Galapagos公司达成关于uza-cel在头颈癌适应症的合作,ADAP可以收到首付款1亿美元,1亿美元行权费,以及最多4.6亿美元的各种里程碑付款。对于Biotech来说,资金紧张是常态,一款药要做好商业化至少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来培育市场,后续管线能否跟上,自身是否可以坚持走下去都是问题。被MNC收购或许是一条路,在此之前,罗氏,GSK和安斯泰来都和ADAP有过合作,但最终都选择了分手。近段时间ADAP股价的起伏也反映了市场的态度,在afami-cel获批后,ADAP股价连跌了5天,获批当日股价甚至一度暴跌近20%,后续又横盘了5天,在年中报公布后又反弹了18%,由此可见市场的纠结。或许我们能从CAR-T的发展来推演TCR-T。最早获批的CAR-T疗法是2017年诺华的Kymriah和吉利德的Yescarta,从刚公布的年中报数据来推算,Kymriah在2024H1销售额为2.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销售峰值可能会止步于5亿美元,而吉利德的Yescarta今年可能会达到16亿美元,估算销售峰值可以超过20亿美元。国外主流CAR-T疗法最新营收情况,数据源于企业财报BMS在2021年获批了2款CAR-T,分别是CD19靶点的Breyanzi和BCMA靶点的Abecma,两者在今年销售额有望分别达到5亿美元和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Abcma相较于去年上半年销售额下滑了37%,反观强生的Carvykti,在2022年获批上市后就取得1.33亿美元的营收,2023年上涨276%至5亿美元,到了2024H1,同比大增81%至3.43亿美元,预计在获批上市3年后的2025年,就能跨过年销售10亿美元的门槛。考虑到CAR-T疗法的定价普遍在40万美元左右,能达到10亿美元就算是一个优秀的成绩,目前来看,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只有吉利德的Yescarta和强生的Carvykti。Carvykti是强生和传奇生物合作开发的,临床数据极好,属于Best in Class。而吉利德的Yescarta能在销售上赶超诺华的Kymriah,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通过FDA Label的数据来看,Yescarta的完全缓解率(CR)是65%,总体缓解率(ORR)为83%,三级和以上CRS的比例是9%;而Kymriah这两个数值分别为32%和50%,三级和以上CRS的占比为48%。也就是说,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效果更好,且安全性(CRS)更有保障的疗法自然更容易销售。另一方面,各个CAR-T疗法都在努力拓展适应症,无论是销售领先的Carvykti,还是暂时落后的Abecma和Breyanzi,以及国产的泽沃基奥仑赛,都在今年上半年获批新适应症的临床。总的来看,这几年CAR-T赛道真正跑出来在商业化上取得优秀成绩的,暂时只有吉利德和强生,临床价值有限的产品,其市场开始萎缩。而不管领先还是暂时落后一步的企业都致力于拓展适应症,以期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相对于CAR-T从血液瘤向实体瘤缓慢拓展的艰难,TCR-T因为必须通过与MHC特别分子的有效相互作用来产生免疫杀灭肿瘤细胞,MHC分子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把胞内抗原传递到细胞分子表面,并不局限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相比CAR-T能更容易去拓展实体瘤相应的靶点。简单来说,CAR-T仅限于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而TCR-T则能够深入洞察癌细胞内部的抗原,故而在治疗实体瘤领域内,TCR-T更具前景。此外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TCR-T也更有优势。据WHO数据,2021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约1975.8万例,其中血液瘤新发患病例约130.5万例,占比不到10%,剩下的90%都是新发实体瘤患者。两者的市场空间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随着后续TCR-T疗法的获批,两者的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拉大。也就是说,TCR-T的成败与否可能并不单纯取决于具有先发优势的ADAP,而是要看后续有多少企业参与其中,以及他们的适应症覆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