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末期肾病(ESRD)作为慢性肾病的最终阶段,患者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具有治疗不可中断、并发症管理复杂、医疗支出高昂等显著特征。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CSN)2024年学术年会披露数据,2023年中国透析患者总数已突破106万(血液透析91.6万,腹膜透析15.2万),年新增患者达18.5万,行业复合增长率持续稳定在12%~14%。
心光生物创始人李祥海表示:"公司致力于在透析领域实现颠覆式创新,并构建中国自主的技术壁垒。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中国医疗设备领域的核心命题。 透析行业的进口替代进程相较于医疗器械整体发展节奏明显滞后,这主要源于国际巨头通过早期本土化生产所建立的稳固供应链。尽管威高近期上市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但集中采购(集采)政策始终限制着行业的利润空间和‘Me too’产品的发展。
当前市场格局呈现出零和博弈的特征:头部企业依靠规模效应艰难维持毛利率,而中小企业则受制于研发投入与产能利用率的双重压力,被迫加速出清。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跳出传统制造业逻辑,转向以原研技术创新为核心,乃至实现颠覆式创新,并重构临床价值与服务模式。 这正是现阶段医疗器械行业最关键的战略突破点,因此也赋予了颠覆式创新技术在当前透析领域极强的战略价值。
在医疗器械行业,许多企业擅长精准定位临床痛点,通过差异化创新打造‘爆款单品’,例如血液灌流器。然而,随着竞品快速模仿并获批上市,这些企业容易陷入营销驱动的路径依赖。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之下,患者对临床价值是否为‘刚需’以及成本的考量更为审慎敏感。
这一现象揭示了医疗器械创新面临的双重困境——既要突破技术壁垒,又需穿越经济下行周期且完成临床价值的严苛验证。 因此,唯有技术的颠覆式创新才有可能实现‘技术深度×商业适配度×支付可持续性’的三维平衡,真正完成构筑创新医疗企业的坚固‘护城河’,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心光生物凭借其创新的透析液再生技术,有望通过三重机制重构行业价值链:
• 技术突破:实现透析液的循环利用,控本前提下,有望将临床获益提升2-3倍,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3-5年,并支持患者在远程监护的前提下进行安全高效的居家治疗。
• 场景创新:赋能家庭场景透析及夜间治疗方案,使患者能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同时有效缓解医院床位周转压力。
• 商业模式优化:基于再生系统构建的“中心治疗+家庭延伸”模式,可提升医疗机构的科室运营效率及单患者年收益。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16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11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515.15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家庭化、便携化、智能化透析是医护、患者和医保三方共同的明确需求,也是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下为数不多的高确定性增长方向。心光生物凭借其透析液再生技术,有望为中国乃至全球透析治疗的便利化和普及化提供新支点。

对于本次融资,心光生物创始人李祥海表示:“衷心感谢新老股东始终如一的信任与支持!在带量采购政策深化与国际巨头本土化布局的双重挑战下,传统me-too创新模式已触及天花板。心光团队始终坚信,只有立足底层技术突破的源头创新,才能开辟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新蓝海。
值得振奋的是,我们的核心产品近期在大动物模型实验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其临床价值数据获得了多位国内头部医疗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和投资机构基于长期价值的积极定价。这些突破性进展,既验证了我们'全球首创'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也彰显了资本市场对真正差异化创新的价值认同。
我们既要以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推进临床转化,更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好产业化每个关口。期待与各位投资人携手,将这份源于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惠及全球患者的医疗突破!"
(作为奇璞种子奖的获得企业以及奇客50创始会员,感谢奇客50医疗健康创业菁英俱乐部在本轮融资过程中给予心光的深度辅导)
对于本次融资,兴富资本合伙人丁宇表示:“居家透析的问题,要么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患者无法负担,要么透析充分性差导致临床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心光生物革命性地重新定义了居家透析方案,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采用透析液再生方案,大大提高了透析充分性;同时通过居家尿素定量检测实现了透析效果的评估;未来还将实现透析全过程的远程智能监控和患者体征数据监控,构建终末期肾病患者全病程治疗及随访管理解决方案。将为中国百万透析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关于兴富资本
兴富资本成立于2015年,管理团队具备深厚的股权投资、投资银行和公司运营背景,专注于发掘并助力中国新兴产业的优秀企业成为“隐形行业冠军”,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领域和应用领域积累了扎实的行业洞察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兴富资本累计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元,基金主要出资方包含知名市场化母基金、保险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家、家族财富基金等。已投资九十余个项目,基本为独家投资或领投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或“隐形冠军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