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进癌症照护和研究
《柳叶刀》旗下共有 26 本期刊,其中大多数期刊都发表肿瘤学相关研究。我们关注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癌症研究,还关注公共卫生肿瘤学,以及全球卫生肿瘤学。《柳叶刀》系列期刊的所有编辑都致力于确保我们所发表的研究,对真正受相关问题困扰的人群产生实际影响,无论是像肿瘤这样的特定疾病,还是像筛查这样的公共卫生问题,或是像临终关怀这一在肿瘤学和其他疾病中都很重要的议题。《柳叶刀》旗下的所有期刊和编辑秉持共同的价值观,共享审稿人资源,各期刊的审稿质量保持统一的高标准。我们期待与所有的作者和有相关疾病经历的患者,共同推动癌症的照护与研究。
我在柳叶刀工作了近十年,主要在《柳叶刀-肿瘤学》工作。在此期间,我与许多作者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最初是就他们投稿的研究论文一起合作,后来可能发展为一篇综述文章或个人观点文章的邀稿。当在会议上与作者见面交流时,可以看到他们投入了全部努力和智慧,来改善患者的生活,提升治疗水平,改进监测手段,推动精准肿瘤学发展,以及优化临终关怀。
Dr. Allison Landman
现任《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执行主编
《柳叶刀-肿瘤学》前副主编
癌症的四大危险因素都是人为因素,包括烟草、酒精、糖类摄入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我衷心希望未来的工作重点能够从治疗转向预防,通过预防癌症的发生,我们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
Dr. Vania Wisdom
《柳叶刀》高级执行主编
结直肠癌专题 | 确诊往往已是晚期,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可能病了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国家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癌症,2022年的新发病例数有51.71万例,死亡多达24万例。结直肠癌常用的早筛手段包括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粪便)、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其中,结肠镜检查依然是最重要的利器,“结肠镜+活检”已经成为公认的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大型研究证实,结肠镜检查能够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52%,死亡率降低62%。但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几乎是最差的。专家介绍,我国采用的是“序贯筛查”策略,第一步是风险评估,第二步是非侵入性检测,第三步是结肠镜筛查和确诊。这样“漏斗式“的分层,能有效避免非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专家提醒,肠道病变容易复发,所以筛查后的及时复查也很关键。
宫颈癌专题 | 全球唯一可预防的癌症,每年夺走6万中国女性的生命

2020年,宫颈癌被WHO确定为第一个“承诺消除”的癌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9~45岁女性的HPV疫苗首针接种率从0.01%上升至10.15%,三针接种率从0上升至6.21%。然而,增速虽然喜人,绝对接种率却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想要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这一目标,我们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专家提到,下一步希望政府能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确保每一个适龄孩子在15岁前完成免疫接种。不管他们居住在祖国何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一个都不能少。健康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大公平。指标不是终点,“消除”才是。

社论指出,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超过3500万,其中中低收入国家的负担最重,癌症防治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应的数据来制定癌症防控计划。随着癌症防治供需缺口的不断扩大,肿瘤登记相关的真实世界数据变得至关重要。肿瘤登记是衡量一个国家癌症负担的金标准,能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优先事项并规划应对新兴趋势。作为全球癌症防治的基石,应对肿瘤登记予以重视。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189-8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评论指出,通过组织得当的癌症筛查项目,可避免一部分结直肠癌的死亡。近些年,很多国家启动了组织性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其中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包(FIT)是一种很好的工具,依从率可达60%。TEMPO是一项关于FIT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邀请信中添加截止日期可以有效提高FIT样本的寄回率,是一种成本效益极高且易于实施的干预措施,证明了将随机试验融入常规医疗保健服务中的潜力。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108-4柳叶刀 | 首个对比结肠镜与便潜血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头对头试验

癌症筛查可分为早期发现类检查和预防类检查,结直肠癌筛查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便潜血免疫化学检测和结肠镜检查。COLONPREV试验是首个对便潜血免疫化学检测和结肠镜检查进行对比的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与十年一次的结肠镜检查相比,五轮两年一次的便潜血免疫化学检测组的效果呈现出非劣效性,两组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似。相关评论指出,大多数国家都有人群为基础的结直肠癌筛查计划,因此不太适宜再开展新的试验。评估新兴筛查技术效果的唯一方法是在筛查项目中嵌入对照试验。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145-X
人工智能(AI)辅助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mammography)是将AI系统整合至人群癌症筛查临床路径与决策过程的早期范例。评论指出,随着AI的不断发展,AI辅助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正在逐渐成为新的选择。相关研究指出,与放射科医生的标准双人读片相比,AI辅助筛查策略使癌症检出率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减少人工读片需求,AI辅助策略还使读片工作量减少了44.3%,这些发现与世界范围内评估、计划或开始着手将AI应用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服务相关。
https://doi.org/10.1016/j.landig.2025.01.004
2022年全球乳腺癌的新发病例数接近230万例,死亡病例约为67万例,在女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表示,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确诊比例低于发达国家,且国内发达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欠发达地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筛查不充分,目前我国的乳腺癌筛查覆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徐兵河院士表示,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不仅可以早期发现癌症,还会降低后续治疗和照护的经济成本。
陈万青教授: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要坚持全生命周期防治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陈万青教授介绍,癌症筛查服务一般遵循风险评估、临床检查、早诊早治、随访复筛等流程。不同癌种的筛查有一定的适宜年龄范围:宫颈癌和女性乳腺癌筛查的年龄是35-64岁、肝癌是40-74岁、食管癌和胃癌是45-74岁、肺癌和结直肠癌是50-74岁、鼻咽癌主要是华南高发地区的30-69岁居民。2022年,中国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0.1%,不同地区居民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相差较大,我们仍需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普及癌症防治核心知识。陈万青教授指出,在癌症防治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全生命周期防治,做到持之以恒。

全球女性健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育龄女性(WCBA)的相关疾病负担。研究指出,2021年全球妇科恶性肿瘤新增病例1,013,475例,从1990年到2021年,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显著上升,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有所下降。除宫颈癌外,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均有所下降。据报告,全球癌症负担存在地区差异,每种癌症的患病情况均存在地区和人口差异。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4.102713
无烟烟草和槟榔会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风险。研究显示,2022年,全球约120,200例口腔癌病例可归因于无烟烟草和槟榔制品消费,占口腔癌总病例数(389,800例)的30.8%。在归因于无烟烟草和槟榔消费的口腔癌病例中,男性占比77%,女性占比23%;在归因于无烟烟草和槟榔的口腔癌病例中,有90.2%(108,400例)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研究提示,控制无烟烟草和槟榔消费使用即可予以预防。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4)00458-3重大报告 | 癌症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女性在癌症领域的工作价值被低估

“《柳叶刀》女性、权力与癌症”重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对女性癌症负担的认识严重不足。女性占全世界癌症病例的48%,占癌症死亡总数的44%。在2020年确诊的300万50岁以下的癌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报告表明,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对女性的癌症风险因素暴露、准确健康信息和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取以及应对与癌症有关经济挑战的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报告呼吁在癌症照护中采用女性主义方法,将性和性别纳入所有癌症相关的政策和指南。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3)01701-4重大报告 | 由于对不公平和隐性痛苦的不作为,许多乳腺癌患者感觉“被抛弃”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截至2020年末,5年内确诊乳腺癌的带病生存女性有780万,同期有68.5万人死于乳腺癌。“《柳叶刀》乳腺癌重大报告”指出,乳腺癌的隐性成本和相关痛苦涉及经济、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多个方面,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有诸多影响,但并未得到充分评估,被政策制定者和社会所忽视。报告为卫生界如何更好地应对乳腺癌所面临的紧迫挑战提供了前瞻性的建议和路线图。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747-5重大报告 | 2020至2040年间,预计全球前列腺癌患病人数将翻倍

前列腺癌已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男性癌症的15%。“《柳叶刀》前列腺癌重大报告”指出,预计全球前列腺癌病例数将从2020年的每年140万例增加到2040年的每年290万例,患病人数将翻倍;预计全球每年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数将从2020年的37.5万增加到2040年的近70万,增幅约为85%。重大报告呼吁实施提高对前列腺认识的项目计划,并对高危人群实施早期检测计划。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651-2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