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物制造这一新增长引擎,各地政府正在研究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加快产业布局。


9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图片

《行动计划》提到,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


为此,重庆将实施前沿技术创新策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质企业主体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应用场景牵引、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六大举措。


计划到2027年,全市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形成50个标志性产品,打造3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成8至10个特色鲜明的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具体到生物制造,将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能源局等责任单位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合成生物。研发DNA/RNA底层关键技术,支持生物创制、定量合成、蛋白质与细胞设计、高通量筛选、生物育种等技术创新,发展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创新药、医美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品


生物食品。推进菌种资源库建设,研发益生菌及发酵剂筛选、核心底盘菌种培育、发酵调控及产品纯化分离等技术,发展大宗发酵产品、益生菌食品、生物合成新食品原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生物医药。强化重组抗体、靶向递送、人工组织器官构建等技术研发,发展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多肽药物和新一代疫苗等生物创新药,推动其在重大疾病和罕见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加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材基因编辑遗传改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利用、中药活性分子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能源。推动多种类生物质原料高效定向转化技术创新,发展生物质原料提纯、生物化学转化、催化合成及系统集成等技术。强化生物酶解提取、生物制备甲烷、生物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等技术研发,推动生物能源生产工艺及装备开发


生物材料、仿生材料和生物基材料。发展生物陶瓷、生物胶原膜等生物材料。发展仿生纤维、仿生金属、仿生塑料等仿生材料产品。发展生物基聚酯等生物化工产品。围绕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和小分子材料,发展化学合成改性、树脂化等技术


细胞和基因技术。开展细胞重编程、基因编辑、载体递送、类器官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CAR-T细胞及干细胞治疗、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等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研发,推动关键原材料、重要设备耗材等产品研发与应用


在此之前,7月26日,重庆发改委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文件指出,围绕生物制造,重庆将实施科技创新、中试验证、产业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产业集群建设、人才引育、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八大行动,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


生物制造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系列“从0到1”的研究成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生物技术,打造3家以上前沿领先、根基深厚、支撑有力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聚焦生物制造重点产业,建成一批行业领先、产业适配度高、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重庆特色生物制造中试基地,推动一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的中试转化


围绕生物化工与生物基材料、生物药、生物农业与食品、生物能源与环境等生物制造重点领域,推动系列中试成果实现“从10到100”的现实生产转化,实现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高地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引进营收超过100亿元的领军企业5家50亿元大企业10家以上,培育50家生物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初步形成以重庆国际生物城、生命科技城、生物化工产业带等集聚区为引领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新格局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制造教育培训体系,引育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人才5名、两院院士1名,培养造就一批生物制造领域高端人才


生物资源保护与创制体系初步建立,重庆市生物菌种资源库高质量建成,生物安全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


持续在贸易流通、安全评价、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家赋予重庆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任务提供重庆示范经验


—The End—

推荐阅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