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材料先行。新材料是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石。在医疗领域,医用材料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了行业大变革,催生出新的医疗器械,也让传统医疗器械焕发新生。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在中低端市场稳步实现进口替代,并持续向中高端市场不断发起冲击,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2024年8月,医用高分子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商——深圳市固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固源医疗”)宣布完成由贵阳创投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这也是固源医疗仅时隔半年再获资本认可与加持。
自成立以来,固源医疗深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产品领域近二十年,迄今已在精密模具设计制造、医疗耗材与医疗设备核心部件生产工艺、医用高分子材料配方等领域沉淀了大量技术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基因测序、生命支持等场景。固源医疗亦成为迈瑞医疗、新产业生物、亚辉龙、华大智造等头部医疗企业的长期优质供应商。
图片

   携手高校材料专家,

从研发源头创新

固源医疗的前身可追溯至1997年,以精密模具注塑技术为起点,厚积工艺技术与生产资料。
2005年,固源医疗正式成立。历经近二十载的精耕细作,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用高分子产品解决方案商。
为了深化产业链布局,固源医疗特别设立了医用新材料事业部,该部门由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的资深专家领衔。成立仅8个月,团队就已实现了固源医疗向产业链上游医用材料“从0到1”的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材料配方在造影高压注射器领域帮助客户解决了生产障碍并降低了材料成本,成功替代了原本的进口供应商。
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固源医疗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顶尖院校的权威专家深度合作,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大对上游医用材料研发及产品线横向拓展的投入,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的合作伙伴。
固源医疗新材料团队锐意进取,在造影导管、微流控等高值耗材取得显著进展,自研新材料产品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从技术解决方案上实现了高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国产替代可能性。公司产品线也日益丰富,涵盖免疫发光试剂盒、基因测序、采血管等多种体外诊断及生物实验室用品。
图片 固源医疗IVD医疗检验实验室耗材,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构建覆盖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到医疗耗材、医疗器械结构件精益生产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固源医疗围绕客户需求,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聚焦体外诊断、基因测序、生命科学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其多个核心产品,如免疫发光试剂盒、COP反应杯、基因测序盒,均具备行业领先的工艺手段,集成了高分子材料领域加工技术的创新成果,彰显了企业的技术实力。
依托实力强大的团队,固源医疗能够在客户产品开发初期便深度介入,精准把握客户需求。面对挑战,团队迅速响应,尤其重视售前服务,与客户并肩探索,基于丰富经验提供定制化建议。
在材料产品开发过程中,固源积累了大量“know-how”,比如看似大同小异的设计,在测试时却会出现不同的使用效果,均可追溯至对于关键工艺的技术参透及严格把控。凭借超二十年的行业积淀,固源几乎覆盖了国内医疗行业上百家客户的各类问题,确保每一次响应都既快又准。
面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多变,固源医疗灵活调整战略,为创新医疗厂商提供小批量、个性化的灵活定制服务,从材料选择、加工特性到后处理,全程提供详尽解决方案,不但缩短了客户的研发周期和生产成本,也降低重复研发的社会成本。对于仅有初步构想的客户,固源医疗业提供从概念到量产的整套解决方案。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固源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耕医疗产品二十多年,构建了覆盖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到医疗耗材、医疗器械结构件精益生产的全链路解决方案。目前固源医疗已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无人车间”,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的高度一致性。
图片
模具智造中心,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固源医疗耗材事业部负责人孔垂贵告诉动脉网,医用高分子新材料在规模化生产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化。传统非洁净车间难以避免尘埃与杂质的混入,这些微粒在生产流程中可能渗透至原材料及产品之中,进而影响客户在灌装试剂时的稳定性,最终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等偏差。实现原料、生产、包装到运输的全链条洁净化,无疑需要庞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尽管当下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固源医疗仍逆流而上,持续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及无尘车间,进而保证医疗产品生产的稳定性。
固源医疗覆盖领域和产品横跨免疫类、生化类、分子诊断、POCT、微生物等,横纵跨度巨大,并且还要承接市场端不断涌现的新需求,那么固源是如何应对这样又长又深的“战线”的呢?
固源医疗采取了“二分法”策略。首先,依据产品大类设立独立事业部,如医疗设备事业部、医疗耗材事业部等,以实现专业化管理;进而,在每个事业部内部进一步细化产品小类,比如医疗耗材事业部特别设立了反应杯生产线,由固定的专业团队负责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确保团队技能的精进与产品品质的持续优化。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引入,固源医疗则巧妙地将技术相近或工厂通用的产品归类管理,通过时间的积累与经验的沉淀,逐渐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壁垒。

营业额逆势增长,开启全球化战略,积极拓展欧美、东南亚市场

依托自身模具、耗材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一流的注塑成型加工工艺,固源医疗不仅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还能为下游客户提供先进的OEM产品设计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定制化产品的开发生产。
截至目前,固源已服务近200家企业,并与迈瑞、新产业生物、亚辉龙、华大智造等头部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3年,固源医疗成为行业内极少数营业额实现逆势增长的厂商。
 图片
固源医疗部分合作伙伴,图片由企业提供
得益于与众多头部厂家合作,固源医疗的品牌力持续攀升,其生产体系也在全球头部厂家成熟供应链中不断被打磨完善。其中,与迈瑞的合作更是从1999年延续至今。
2023年年底,固源医疗公布了品牌国际化、全球化战略。2024年,固源医疗正式扬帆海外,陆续进入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与英国麻醉呼吸器械Penlon、印度医疗器械巨头Meril Life Sciences等达成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面对琳琅满目的耗材供应商,下游客户如何挑选出最契合自身需求的合作伙伴?孔垂贵给出了两点建议。首先,看上游耗材厂商有没有类似产品的生产经验,尤其要考察量产和交付情况。单单能开发只是第一步,具备稳定批量化生产制造与交付能力才是关键;其次,看团队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团队能不能把产品“吃透”、成本和质量是否最优、交期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这背后其实都是技术实力做支撑。
以开模为例,首先评估供应商是否能够满足开模的基本要求,如“一出64”“一出96”(即每次注塑成型能够生产出64、96个相同的产品),二是看厂家能否给到更多的优化建议。许多供应商或许能完成基本的开模任务,但真正能够深入理解产品技术逻辑,预见并解决潜在问题,甚至提前于客户需求给出优化方案的供应商,才是那些真正“吃透”产品、积累了深厚经验、能够提供高效服务的优选伙伴。
谈及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孔垂贵指出,二者产品需求相差无几,但客户画像却大相径庭。在国内,受集采政策等因素影响,企业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而在国际市场,质量成为首要考量,价格因素相对次要。此外,服务模式上也存在差异,国内客户往往需固源前期介入,提供OEM服务;而国外客户则对产品需求明确,沟通高效,更多是基于明确的技术规格直接合作,双方沟通的语言基本就是“一张图纸”。
面对进出口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供应链稳定性的挑战,孔垂贵表示,固源医疗正积极应对,一方面加速与客户在材料研发上的合作步伐,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关键“卡脖子”材料,采取战略性储备策略,以确保供应链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进入2024年,固源医疗迎来了大力推广医用高分子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新阶段。公司将集中优势资源于体外诊断领域,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制高质量的材料产品,以“材料配方+模具设计+注塑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全方位赋能客户。同时,公司将持续积极拓展海外新市场,将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带向全球,开启固源医疗品牌国际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