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外药企累计裁员111次。而2023年全年的次数为200次,已经超过去年的一半。
同时,保守估计有超1.5万人被裁员,流向了市场。
可以看到的是,裁员消息分别在1月和5月达到高峰,分别达到了20家以上。
1月正好是开年战略制定的时期,裁员公司数量较多;5月恰好是财报季,各家公司披露的数据裁员。
一点好消息是,随着大量裁员调整都在1-5月份进行,今年6月的裁员公司数量降到了上半年最低,仅有9家公司宣布裁员。
哪家药企裁员最狠?
动辄裁员上千人的跨国药企成为主力军,在受到新冠疫情和业绩的影响后,其中裁员最狠地莫过于拜耳、BMS和辉瑞。
百时美施贵宝:在裁员名单中位列首位,作为其“战略生产力提升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前裁减2200名员工,帮助公司在2025年底前削减15亿美元的成本。
拜耳:2024年前三个月,拜耳裁减了1500多个职位,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职位。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职位。通过精简公司结构,拜耳希望到2024年能够每年节省5亿欧元的成本。
辉瑞:辉瑞今年以来已经数次上榜,随着新冠红利的退潮,辉瑞宣布多项成本削减计划。从去年到今年以来,辉瑞的成本削减计划已经累计达到了55亿美元。目前,包括美国新泽西工厂、密歇根工厂和爱尔兰工厂,以及收购来的Seagen,裁员总人数超过1000人。
国内药企中,两家公司宣布破产或清算。
博际生物已经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博际生物成立于2017年,拥有抗体发现和筛选技术为癌症、炎症和自免等疾病开发药物。
博际生物不仅2024年首家破产清算的Biotech,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公开破产清算的Biotech。创始人张海洲博士已被任命为临床前研究事业部总裁。
此外,以“lisence in”模式著称的联拓生物也在成立4年后走到了尽头。
2月13日,联拓生物宣布公司董事会已完成对公司的全面战略审查,并决定开始关闭业务,随后将出售剩余管线资产,并且从纳斯达克退市。
而根据药明康德的财报,相较于2022年的44361名员工减少3245人,并且裁掉美国工厂部分员工。
在2024年一季度末,贝达药业完成了一次大规模裁员,包括多位在贝达药业工作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在内,高达数百人离职。
以下是今年上半年的裁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