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鳞状细胞癌(SCC)
男/女=2-4:1;发病年龄段40-50岁 ;与吸烟有关;咯血;
好发部位:喉部>支气管>气管;
支气管镜表现:局灶性或多灶性浸润性病变伴溃疡 ;
影像表现:气管后壁 、溃疡、中度至明显强化
恶性唾液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ACC)
最常见的恶性气管支气管唾液腺肿瘤;半数患者年龄小于30岁;
常因气道明显狭窄而出现症状,咯血少见; 多发生于气管或中央支气管; 支气管镜表现:较大肿块或环形增厚,管腔狭窄,表面有血管; 影像表现:纵向生长超过3cm,轻度强化;局部易复发。
一种较腺样囊性癌少见的气管支气管恶性唾液腺肿瘤;半数患者年龄小于30岁;预后良好; 好发部位:段支气管>叶支气管或主支气管>气管; 支气管镜表现:光滑的肿块,可充满或部分阻塞管腔; 影像表现:肿瘤形态与分支状气道相符;点状钙化(50%);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极为罕见,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中央或段支气管,极少发生于气管 支气管镜表现:边界清楚的息肉样肿块 影像表现:边界清楚的息肉样肿块,无明显特征。
极为罕见,可能在初次诊断时与良性多形性腺瘤同时存在(混合瘤),也可能作为复发出现(多形性腺瘤的6%会发生癌变);预后差 好发于气管或中央支气管 支气管镜表现:肿瘤呈灰白色或粉红色,呈息肉样,表面光滑,可能有表面血管 影像表现:大小不一,但与多形性腺瘤相比,肿块通常较大(可达7cm),呈腔内及腔外生长,可导致阻塞后黏液嵌塞和肺不张。
典型类癌
多为年轻人,但年龄范围较广,从儿童到老年人都有;预后良好
气管、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
支气管镜表现:呈粉红色,圆形或分叶状,表面有血管 影像表现:边界清楚,可见钙化(30%),增强扫描呈均匀明显强化;在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症(DIPNECH)中可表现为多发;PET检查中,FDG摄取水平低,而使用DOTATATE PET检查时敏感性增加。
不典型类癌
患者年龄较大,男女比例为2:1,与吸烟有关;预后较差
可发生于肺部中央和周围,但周围型病变的发生率比典型类癌高。
支气管镜表现:边界可能不规则 影像表现:肿块通常比典型类癌大,周围型病变的发生率更高(不过也常为中央型),更易发生转移(50%);明显不均匀强化。
患者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1岁),几乎全部为男性 发生于气管 气管内肿块 可伴有钙化,还可能出现气管外侵犯。
极为罕见,比纵隔或肺门淋巴瘤引起的外在淋巴结压迫或侵犯要少见得多; 好发部位依次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气管; 表现为环形结节状增厚、息肉样肿块,黏膜完整; 可为单发或多发。
低度恶性,平均年龄40岁(年龄范围较广),女:男=9:2,通常有症状; 好发于气管和中心支气管; 颜色从黄棕色到红色不等,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密度和强化程度不一,无特征性表现。
肿瘤患者;直接侵犯(例如食管癌或甲状腺癌);血行转移(可来自任何原发灶,但乳腺癌、肾癌、结直肠癌、子宫癌和黑色素瘤是常见的原发肿瘤); 可发生于中央或周围; 表现多样,取决于肿瘤是局部侵犯还是血行转移的原发肿瘤细胞类型; 肿瘤患者有持续存在且不断增大的支气管内病变提示继发性恶性肿瘤;黏液性原发肿瘤转移灶可出现钙化;肾或黑色素瘤转移灶明显强化。

67岁女性,原发性气管支气管鳞状细胞癌(SCC)。有50包/年的吸烟史,因咯血就诊。(A)胸部轴位增强CT图像(软组织窗)局部截图显示气管下段、隆突以及右主支气管出现不规则浸润性管壁增厚和溃疡。 (B)支气管镜图像显示隆突和主支气管内存在广泛的坏死性溃疡性肿瘤。 (C)显微照片显示了一种具有溃疡(黄箭)的浸润性非小细胞癌(蓝箭)(HE×200)。


60岁女性,左上叶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CC),呼吸困难数月,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肺上叶肺不张。 (A)胸部轴位CT图像(肺窗)显示一个边界清晰的支气管内结节(箭)阻塞了左肺上叶支气管起始处,同时伴有左肺上叶、舌叶完全性肺不张。 (B)支气管镜图像显示广泛的粉红色黏膜下肿瘤,表面有血管,左肺上叶支气管阻塞,黏膜完整但质脆。(C)显微照片显示黏膜下肿瘤生长,双层腺体结构(蓝箭)边界清楚,周围环绕黏液样物质(黄箭)(HE×100) 。

24岁女性,无症状,黏液表皮样癌。 (A)胸部冠状位CT图像(肺窗)显示右主支气管、右肺上叶支气管以及中间支气管腔内病变,其形态与气道分支解剖结构相符。(B)支气管镜图像显示一个较大的光滑的红色且有光泽的支气管内病变,从右主支气管延伸至右肺上叶支气管,病变远端有轻微出血。 (C)显微照片显示这是一种浸润性上皮性肿瘤,由恶性嗜酸性表皮样细胞(黑箭)组成,其中一些细胞有透明细胞改变(白箭),还有含黏液的肿瘤细胞(箭头),符合黏液表皮样癌的特征(HE×200) 。


62岁女性,咳嗽,气管远端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HCCC)。 (A)胸部冠状位增强CT图像局部截图(纵隔窗)显示气管隆突处有一个边界清晰的支气管内病变。 (B)支气管镜图像显示一个光滑的粉红色黏膜下病变,起源于气管远端左壁,占据了大部分气管管腔,可以看到血管穿过该病变,活检时病变质地较硬。 (C)显微照片显示隐约可见筛状腺体结构(箭头),由中度非典型上皮细胞排列而成,并伴有一簇呈实性生长且细胞质透明的细胞(HE×150) 。








错构瘤:通常无症状,多位于中央支气管;镜下呈圆形或息肉样,表面光滑,表面无血管分布,质地坚硬或有弹性;影像上病灶边界清晰,内见爆米花状钙化及肉眼可见的脂肪。
软骨瘤:90%有症状,可孤立存在,或为卡尼三联征(肺软骨瘤、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胃肠道间质瘤)的一部分;多位于中央支气管,镜下病灶有蒂,呈粉红色,有血管分布;影像上病灶边界清晰,无明显特征。
脂肪瘤: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男女比例为7:2,75%有症状;多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或肺段支气管(非气管),三分之二发生于右侧;镜下病灶颜色从淡黄色至粉红色,表面光滑,呈分叶状,有蒂或呈息肉样,表面可能有血管分布;影像上边界清晰,内见脂肪密度。
乳头状瘤(单发形式):好发于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多发生于气管或中央支气管;镜下病灶呈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呈菜花状;在高分辨率CT上可明显看到菜花状表面。
淀粉样瘤:通常与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无关,多发生于中央或外周气道;镜下病灶呈淡黄色,形态多样(黏膜下斑块、肿块样或环形增厚);影像上气管病变可累及后壁膜部,可见钙化。
平滑肌瘤:好发于40至50岁年龄段,男女发病率相当,在EB病毒阳性且存在免疫缺陷的儿童或年轻成年患者病情进展更为迅速;三分之一发生于气管,三分之二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或肺段支气管;镜下呈粉红色、灰色或棕褐色,形状呈圆形,表面光滑,表面有血管分布,质地坚实;影像上边界清晰,卵圆形、圆形或分叶状,轻至中度强化,无明显特征。
神经源性病变:平均发病年龄为47岁,男:女=1:2,神经纤维瘤多于神经鞘瘤;好发部位依次为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镜下呈白色或粉红色,基底较宽或呈息肉样,表面光滑,表面可能有血管分布;影像上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分叶状、均匀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无明显特征。
良性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但作为气管支气管病变极为罕见;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在出现混合瘤或复发时很少与多形性腺瘤癌变(CEPA)相关;多发生于气管或中央支气管;镜下呈灰白色或粉红色,呈息肉样,表面光滑,表面可能有血管分布;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晰,呈息肉样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度均匀强化。
黏液性腺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4岁(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可发病),男女比例为2:1;多位于中央支气管;镜下颜色从粉红色到白色或珍珠色,呈息肉样,表面光滑且有光泽;影像上边界清晰,无明显特征。













66岁男性,心脏CT检查时偶然发现,支气管黏液性腺瘤。(A)胸部冠状位CT图像(肺窗)显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支气管近端有一个2cm大小的边界清晰的肿物(箭)。(B)支气管镜图像显示左肺下叶前内侧段支气管内有一个表面光滑、圆形、珍珠样的支气管内肿物,表面有血管分布,该肿物阻塞了管腔,在活检时发现其质地较硬。(C)显微照片显示存在扩张的含黏液的囊性间隙以及腺泡、小管和乳头状增生(HE×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