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也招了很多大专、本科生
为何以前能接生、割阑尾、治疝气,现在只会开药了?
近期,乡镇卫生院的医疗问题终于得到了大咖和媒体的重视,人们开始思考:乡镇卫生院何至于沦落至此呢?这场大讨论势必要持续很久。
5月初,自媒体大咖“农村的声音”发文探讨了乡镇卫生院的话题,她表示:“乡镇卫生院怎么越来越倒退了?明明也招了很多大专、本科生,看病的技术却没有提高,还不如以前。有些医生读了临床专业,好几年都考不上医师证,最后只能去干公共卫生的工作,真正会看病的人越来越少。要是以后的招聘还不要求助理医师资格,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恐怕要严重掉队了。”
6月15日,广西柳州一名网友十分沉重地回应道:“应该反思一下,为啥以前的卫生院业务能力很强,现在就不行了。卫生院的学历越来越高,技术能力却越来越差了。我五岁时做膀胱结石手术,就是在乡卫生院做的开刀大手术。那是广西柳州一个贫困县下属的偏远乡镇,那时没有微创,就在乡镇卫生院的简易手术台上,那时的乡镇卫生院是真的牛,是一方人民真正的保护神。以前的卫生院能接生,能做阑尾炎手术,能治疝气,一般的普外科手术都能做!现在的卫生院连基本的缝合都不会,变成了一个只会开药的大药房。”
7月2日,安徽皖北一名护士则发表感慨:“我亲眼目睹市级三甲医院副高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的情况,到了乡镇卫生院后,很少有人会找他们看病,你跟患者说这是市三甲坐诊的医生,患者也不会理你,他们只会用新农合在卫生院拿药,但不会在卫生院看病。现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都是转院医生,小病靠村医,村医更懂他们,大一点的病基本都转县级医院治疗了。”
我们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感慨以前的卫生院技术很强了,因为以前确实强。
乡镇卫生院最初叫做人民公社医院,是农民健康的守护神。1965年6月26日,国家层面做出调整,“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由此,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城市里最好的医生纷纷支援农村,城市里能开展的手术,人民公社医院照样能开展。
改革开放后,城里来支援的医生纷纷离开了乡镇卫生院,尽管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大不如从前,但余威仍在。整个90年代可谓是乡镇卫生院最后的辉煌,辖区内所有的接生工作几乎都是卫生院来承担,各种外科手术,卫生院全都能干,甚至在浙江的一些卫生院,还能做心脏外科手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乡镇卫生院其实也在不断发展,从仪器到人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始终不敌衰败的速度,乡镇卫生院出现了让人疑惑的“三大异象”,即病人稀少、医生过剩、医疗设施齐全但利用率低。
病人稀少最突出的地方体现在产妇的全部流失,接生工作曾是乡镇卫生院最引以为傲的业务,但是现在,就连农村最贫穷的家庭也不愿在乡镇卫生院生产,几乎通通都是去县城或者市区生孩子,仅就这一项就给了卫生院最沉痛的打击。
另外,在某些中西部的乡镇卫生院,虽然就诊人数较少,但却配备了大量医生,特别在公卫方面,成了部分领导安插人员的地方,临床业务反而比较缺人才,这种人力资源配置上的矛盾反映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
从2010年开始,国家要求基层卫生院完善基础仪器和设备,从这时起卫生院也普遍都有了B超、X光、CT、生化全套检验设备,但可惜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劳动力流失,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这些医疗设备虽然齐全,但是利用率却不高。
农村地区65.3%的患者首选县级医院
越来越多人正逐渐抛弃卫生院
怎么办?
根据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平均年龄48.7岁,35岁以下医护人员仅占17.8%,人才老龄化问题严重。
除了人才老龄化,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持续走低更令人揪心,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就医信任度不足,使得他们直接抛弃了卫生院。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4年的调查显示,农村地区65.3%的患者首选县级以上医院就诊,仅有24.7%的患者会选择乡镇卫生院,这使得县级医院吸纳了本属于卫生院的患者,造成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形成了医疗资源利用的严重不均衡。
在某西部地区,一项针对1200名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即使乡镇卫生院条件改善,仍有57.8%的受访者表示对其医疗水平持怀疑态度,41.5%的人认为“重要的检查还是要到大医院做才放心”。
有人说,农村居民大病小病都不去乡镇卫生院,卫生院也啥都不会,显然人们已经抛弃了卫生院,既然如此,为何不顺应城市化的潮流,就让乡镇卫生院自生自灭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乡镇卫生院的定义。乡镇卫生院是乡镇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并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它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点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医疗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务,是直接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一关。
卫生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就算卫生院不再收治病人了,它也还起着基层公卫的作用,这在财政拨款上也能体现出来。乡镇卫生院是一级公益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属于区级财政支出,全额拨款,所以收入与工作量并没有太大关联。
正因为旱涝保收,这就导致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明明大家都知道卫生院一天不如一天,都知道卫生院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差,但却很少想着去改变。
笔者认为,过去乡镇卫生院“大而全”的服务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疗需求,乡镇卫生院需要根据当地疾病谱和人口结构,重点发展2-3个特色专科,可以重点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诊疗和管理能力。
另外,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20.3%,比城市高出2.7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带来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医疗需求激增。乡镇卫生院可以抓住这一趋势,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能力,让老年人不出乡镇就能获得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是未来乡镇卫生院要去做的事,也是求取生机的必经之路!
为了救乡镇卫生院
国家做了太多太多
支持设备更新、定向生、医保偏向、基层反腐
乡镇卫生院有其重要性,为了让乡镇卫生院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走向正轨,国家层面已经做了太多太多。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25年中央财政将投入专项资金98亿元,支持乡镇卫生院基础设备更新。重点采购包括彩色超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X光机等设备,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具备15项基本检查能力。这个支持力度可就太大了。
例如,近期山东省卫健委负责人就透露:“我们省已经确定第一批600家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6月开始实施设备更新计划,预计到年底能完成全省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备升级。”
在人才方面,乡镇卫生院不是留不住人吗?没事,国家给你扩充并留住人才。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将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预计年培养1.5万名基层医疗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服务期不少于6年,对于想跳槽的定向生,将预期加大解约难度。
在收入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医生平均年收入为7.2万元,仅为城市三级医院医生的38%。新政策将建立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倾斜机制,基层医生年收入有望提高30%以上,缩小与城市医院的差距。
在医保支付方面,国家医保局2025年3月发布了《关于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支付政策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保支付标准,对基层首诊和常见病、慢性病诊疗给予倾斜。这一政策有望增加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来源,提高运营可持续性。根据测算,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后,乡镇卫生院通过医保结算的收入有望增加25%-30%,这将极大缓解其运营压力。
最后,国家在今年6月份还提出严惩基层医疗微小腐败,让基层医疗风清气正。

以陕西泾阳县为例,纪委监委联合医疗保障局成立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对全县21家定点医药机构、94家定点零售药店、235家定点村卫生室实现自查自纠全覆盖,追回医保基金150.66万元。纪委监委强调,基层医疗的微小腐败虽然是蝇贪蚁腐,但也绝不能手软。
支持设备更新、扩充定向生、增加收入、医保支付倾斜、基层医疗反腐,任何一项都是巨大的利好,要是乡镇卫生院还不能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那可就真不太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