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新一代“破伤风针”在中国获批上市
2025年2月15日
2025年2月11日,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诺麦博”及“Trinomab”)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新替妥®(通用名: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款创新药物将彻底改变破伤风预防领域的现状,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保护。斯泰度塔单抗是泰诺麦博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作为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迭代产品,通过肌内注射实现成人破伤风紧急预防,起效迅速且无需复杂操作流程。无需皮试,无需留观(门诊患者),无需区分体重和伤口大小,一针一次,快速起效,长久保护。据悉,斯泰度塔单抗是破伤风预防领域的全球首个重组全人源单抗,此前,斯泰度塔单抗被中国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并被美国FDA纳入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其上市不仅标志着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加速该领域药物的迭代升级。泰诺麦博CEO兼总裁郑伟宏表示:随着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新替妥®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意义非凡。一方面,大幅缓解人血浆制品的原料供应压力;另一方面,其紧跟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加速淘汰易引发过敏等风险的马源血浆制品,促使该领域药物快速迭代升级,向着更加科学、安全的方向迈进!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WHO指出,在免疫规划项目执行不规范的国家和地区,破伤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和动物粪便中,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便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因此,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在破伤风的防治体系中,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大类型,由于我国成年人未开展常规的破伤风疫苗加强接种,为破伤风的感染埋下了隐患,也使得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成为我国破伤风预防的必要措施。对于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 (ab')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HTIG) 三种。破伤风抗毒素(TAT)从马血清中提取制备,是马源血液制品,人体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抗原,注射后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据临床统计,TAT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5% - 30%,致死率约为万分之一,这使得其在临床应用时存在较大风险【1】。此外,破伤风抗毒素(TAT)还可能会在注射后数天内诱发血清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同时还可能造成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因此,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TAT从全球基本推荐药物目录中移除。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 (ab')2)则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TAT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 IgG 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 F (ab')2的相对含量,使之安全性较TAT得到较大提高。【2】不过,在临床使用中仍不能完全排除过敏的可能性,需要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过敏试验,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且保护时间一般仅为10天,且其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质量控制难度较大。HTIG虽通过人血浆提取制备,致敏性较低,但存在传播某些已知或未知血源性病原的风险(如HIV、肝炎病毒等),且受限于血浆供应,临床应用受限,导致其可及性受限。据《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统计,我国每年HTIG需求量超千万支,但实际供应量不足三分之一。而这背后巨大的供需缺口和传统药物的缺陷,催生了市场对更安全、高效、可及的新型药物的迫切需求。在传统被动免疫制剂存在显著缺陷的背景下,单克隆抗体新药新替妥®凭借临床优势成为破伤风防治的关键突破口。
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其高度的靶点特异性和较低的毒性,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单克隆抗体的商业化配套也日益完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斯泰度塔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在安全性、优效性、可及性和可控性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了革命式的突破。据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斯泰度塔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3%,与安慰剂组(11.8%)和HTIG组(13.5%)无显著差异,且未报告严重过敏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安全:在传统的给药流程中,通常需要经过“皮试+多次观察+剂量调整”的复杂步骤,不仅流程繁琐,还存在因皮试假阴性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而斯泰度塔单抗无需皮试、无需留观的特性,不仅简化了给药流程,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因过敏反应导致的严重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优效: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给药后快速起效,III期临床试验表明,在给药后12小时95.4%的患者达到保护水平,显著高于HTIG组(53.2%),彻底颠覆传统“破伤风针”的防治格局。与现有产品相比,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不仅在起效速度上大幅领先,树立了行业新标杆,同时提供更持久的保护,避免短期内患者的二次感染风险! 可控:斯泰度塔单抗采取基因重组技术,具备高度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显著特质,在严格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下,实现了批间差异一致性高,其表现远超同类产品平均水平,为药物的稳定供应和临床疗效提供了坚实保障。可及:相对来源于人血浆制品的破伤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生产周期缩短至2-3个月,生产原料不受限,产能易放大,药物可及性更好。目前,泰诺麦博已经为斯泰度塔单抗的规模化生产做好了准备。泰诺麦博已经建成通过GMP认证的商业化生产基地,实现稳定量产,彻底解决传统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一针难求"的供应困境,能够为市场提供充足、可靠的用药保障。
斯泰度塔单抗的问世依托于泰诺麦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HitmAb®。该平台通过天然全人源抗体筛选技术,为破伤风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相较于传统的人源化抗体(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鼠源抗体),全人源抗体直接从人体B细胞中筛选,具有安全性好、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据Gminsights,2022年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已占据单克隆抗体行业的50.8%市场份额。据介绍,HitmAb®平台的核心是利用技术平台整合的综合能力筛选发现具有目标抗体靶点的人血样本,通过单细胞分离,单细胞抗体基因扩增、抗体基因测序、线性抗体重链、轻链基因表达系统快速构建,细胞表达及功能验证而获得真正代表人体抗体免疫力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该技术平台开发的真正代表人体高效抗体免疫力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经历了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层层甄别、淘汰、优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抗体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风险,并充分利用人类优势自然资源,能真正代表人体内抗体免疫力的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患者提供最大的安全性保障。从市场角度来看,斯泰度塔单抗的上市不仅填补了破伤风防治领域在全人源单抗产品上的空白,更通过其技术迭代与临床优势重构了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竞争格局。根据《2024-2030年破伤风预防被动制剂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当前全球破伤风被动免疫市场规模预计于2025年突破50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外伤高发地区,市场潜在需求高达每年500万剂以上。此外,随着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及创伤后规范化处理指南的普及,全球对高效、安全的破伤风预防需求将持续增长。泰诺麦博通过技术平台延伸和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不仅巩固了其在单抗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推动了全人源抗体从“创新产品”向“行业标准”的升级,加速为全球患者带去“中国方案”。在未来,随着斯泰度塔单抗在更多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及更多基于天然全人源抗体技术的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破伤风防治的“中国方案”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1.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中华外科杂志》2018年3月 第56卷 第3期2.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56(6) : 72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