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测序仪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伴随精准医疗、大规模人群基因组计划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全球测序厂商全面发力,推动行业进入创新密集、产品迭出的高速发展期。2025年2月,因美纳被列入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更进一步引爆了国产测序仪行业的热情。
以华大智造、真迈生物、赛纳生物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集体提速,产品覆盖从低通量到超高通量、从桌面型到规模化产线,发布节奏从“年更”迈向“季更”,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一时间,基因测序仪市场热闹空前,各类产品推陈出新,开启了一场测序性能指标的“军备竞赛”,追求更高、更快、更准、更便宜。
行业繁荣的背后,却始终面临严峻的“性能博弈”:通量、速度、准确率、成本等关键指标彼此制约,大部分厂商在不同技术路线上只能追求“单点极致”,难以实现多个维度的协同突破。所谓的“不可能三角”,成为制约大规模测序应用落地的关键瓶颈。
当前,短读长与长读长的技术路径正在加速分化,前者持续提升通量与碱基识别精度,后者则致力于解决结构变异和复杂基因组区域注释的难题。应用场景的需求也日趋多元,肿瘤早筛、遗传病检测、大人群生物库构建及新发传染病监测等场景,均要求测序设备在保持高数据产出的同时,具备更快的交付速度、更低的错误率与更可控的总体拥有成本。
技术的多维挑战直接体现在用户端的现实矛盾中。科研用户需要超高精度数据,但在大规模筛查场景下也需要高吞吐量;中型实验室要求灵活性,但也需要开机即用的便利性。提升某一参数,往往需以牺牲其他指标为代价。比如追求更高速度可能导致读长缩短或成本上升;推动通量倍增,则可能影响准确率。
在这场围绕性能指标的激烈竞赛中,“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测序仪”反而远离了问题的核心。随着临床与科研需求日趋复杂多变,行业竞争已从单一参数比拼,升级为全能型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
那么能否打造一台真正实现多项性能平衡的基因测序仪,不光在通量、速度、成本、便捷度等技术指标方面达到最优,也能覆盖科研和临床应用端的各个场景,满足客户的各类灵活需求?
华大智造在其DNBSEQ测序技术发布十周年之际,以全方位进阶的新款测序仪T7+给出了答案。

华大智造正式发布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
01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2025年9月9日,华大智造正式发布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该设备在PE150读长下,可实现单日数据产出14+Tb,年WGS通量达3.5万例;准确率Q40超过90%。

华大智造产品市场中心副总监张陆琪现场介绍T7+
T7+在实现通量翻倍的同时,并未以牺牲速度为代价,PE150测序仍可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举打破长期以来“量速不可兼得”的困局,将超高通量测序的效率基准推升至新高度。
DNBSEQ-T7+并非横空出世,它依托华大智造多年技术积累与系统性创新,实现通量、速度、准确率等多重跨越。七年前,华大智造发布了T7,目前其在全球的出货量超过400台,赋能用户产出超过270Pb的数据。此次发布的T7+,正是T7的全面升级版。

横向对比来看,DNBSEQ-T7+的最大日通量达到14T+,高于因美纳NovaSeq X Plus的8T和真迈生物SURFSeq Q的9T。运行效率方面,T7+实现PE150读长仅需24小时,速度快于NovaSeq X Plus(48小时)和SURFSeq Q(36小时),与DNBSEQ-T7持平,但在通量上翻倍提升。
纵向来看,相比前一代的T7,T7+在通量、芯片规格、运输条件以及一体化集成方面都做了全面升级。作为全球日交付能力最强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T7+回应了大规模人群基因组研究中对“通量与速度”的双重需求。
这些突破的背后,是超高密度载片、测序酶AI筛选闭环系统、专研TDI相机等底层硬科技的协同创新。T7+搭载的是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DNBSEQ™测序技术、StandardMPS 2.0测序生化体系以及多项创新技术,可支持4张载片灵活并行,单张载片最高产出数据量达3.6 Tb。
除了参数指标上的升级,在用户体验方面,T7+化繁为简,通过“智能七合一”设计集成了DNB制备、DNB加载、测序、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压缩等七大模块,实现“文库进,报告出”,大幅减少人工操作步骤;整机占地仅1平米,降低实验室空间门槛。此外,T7+支持90%以上试剂室温运输、50%以上可常温存储,显著降低了冷链依赖和运营复杂度,在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控制上处于优势。
传统超高通量测序平台通常面临操作复杂、占地庞大、试剂冷链要求严苛等挑战,使得大规模测序往往仅限于顶级基因组中心。复杂的工作流程、高企的运维成本和特殊的存储运输要求,无形中抬高了规模测序的应用门槛。而T7+通过化繁为简和服务一体化流程方面的升级,使得超高通量测序能力不再仅限于顶级基因组中心,而是向更多科研服务商、高校和中型实验室扩展。
发布会现场,华大基因、吉因加、贝瑞科技、美吉生物、欧易生物、派森诺、格致博雅等7家企业与华大智造签署合作协议,成为T7+首批签约客户。
T7+首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同期华大智造还发布了一款纳米孔长读长测序仪 CycloneSEQ G400-ER平台。而DNBSEQ T7+和CycloneSEQ G400-ER的联合可谓完美,能为用户提供以“全读长(SEQ ALL)”为目标的全流程工具组合。
具体来说,T7+能提供超高准确度且经济的大规模测序,G400-ER则实现超长读长测序,二者结合可解锁诸如完整基因组组装、复杂结构变异检测、罕见病精准诊断等突破性应用。在大规模人群研究、癌症全图谱分析(融合基因、拷贝数变异、小突变同步检测),甚至传统技术难以触及的复杂基因组区域,这一组合策略可以提供更完整的基因信息与更高的解析力。
回到开始的问题,华大智造在其DNBSEQ测序技术商业化的第十年之际,推出指标参数和应用范围全面升级的T7+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不光回应了当前多元复杂的客户需求,也将测序仪的竞争维度拉上了一个生态位。
02
中国测序仪的全栈进击
规模测序曾是仅有大型基因组中心才可承担的任务,随着T7+显著降低超高通量测序门槛,更多科研服务商、高校和中型实验室也将能开展大人群测序研究。
但华大智造的视野远不止于单一测序工具,而是构建覆盖“样本前处理-测序-数据分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测序仪之外,华大智造早已布局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生化分析工具及数据解读平台,通过前后端协同优化降低测序门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门槛、高效率、易运维。
其产品线已实现全场景覆盖,包括面向紧急诊断场景的E25闪速测序仪、满足中型实验室灵活需求的G99,再到超高通量的T7+,并进一步延伸至Stereo-seq时空组学、DNBelab C-YellowR单细胞平台等前沿领域。
这种“全栈式”能力,使华大智造成为全球极少数同时掌握短读长、长读长与空间组学技术的企业,实现“任何应用场景都有对应解决方案”的产业生态布局,将选择权和灵活性完全交给用户。
对此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2025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全球销售总量超700台,同比增长60.35%,创历史同期新高。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借助“不可靠实体清单”政策窗口期,公司国内测序仪新增销售超600台,同比增长82.47%。
国际化方面,华大智造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或地区,设有13个客户体验中心,累计服务用户超3560家。尽管受地缘政治影响,美洲区域收入同比略有下滑,但欧非区域收入同比增长 2.82%,亚太区域在泰国、印尼等大人群基因组项目上稳步推进。
目前,华大智造已与多家全球顶尖研究机构、医学中心及企业建立生态合作,共同推进技术标准化与应用创新,生态协同效应正在显著放大。
未来,随着多组学研究、精准医疗和生物经济加速发展,测序技术将在更多元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否持续推动技术创新、降低应用成本、构建开放生态,将成为决定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华大智造通过系统性创新与全栈布局,正在为中国测序产业赢得更多话语权,也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选择。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的领跑,中国测序仪产业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测序技术的性能边界与产业范式。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