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与安
7月28日,恒瑞医药宣布与葛兰素史克公司(GSK)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其中包括:
•1款潜在同类最优PDE3/4抑制剂HRS-9821的授权许可,目前正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临床开发阶段
•11款将由恒瑞医药主导研发的项目,最晚至完成I期临床试验,GSK可行使优先选择权
本次交易旨在扩充GSK在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等治疗领域的研发管线,且所有项目都经过评估,均具有成为同类最优或同类首创的潜力。根据协议条款,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总计5亿美元的首付款,后者还将有资格获得潜在总金额12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包括开发、注册和销售等节点)及境外分梯度销售分成,交易总金额预计达125亿美元,成为中国创新药单次海外授权交易金额的新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打包式”交易并不仅是一次出手阔绰的资产买卖,而是基于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创新价值认可的一次借力共进与协同增益,对于恒瑞产品出海与GSK矩阵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资本市场更是以极高的热情给出了十分直观的认可——恒瑞医药A股当天午后涨停,总市值站上4千亿元,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港股则飙升24.54%,刷新上市以来记录。

图1 恒瑞医药关于本次交易的公告
交易本身并不复杂,但胜在模式亮眼。这种“关键产品授权+多个早期临床项目选择权”的模式,对着力研发孵化的恒瑞来说,既能以即时现金流保证当下,又能以潜在金额和MNC商业化能力许诺未来,一并铺设出海通道,而对聚焦矩阵增强的GSK来说,则既实现了当前呼吸管线重要补充,又做到了提前多线下注优质资产,可谓双赢。
01
COPD 核心押注
先来看本次交易的核心产品——COPD药物HRS-9821。这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的PDE3/4双靶点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Ⅰ期试验阶段,作为辅助维持治疗,无需考虑既往治疗方案。其亮点在于独特的双重机制——通过抑制PDE3扩张支气管,同时抑制PDE4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同步改善COPD气流受限和气道炎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着眼COPD药物的不止GSK一家。就在短短二十天前,默沙东豪掷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拿下的正是同为PDE3/4 COPD药物且目前唯一上市的恩塞芬汀(Ensifentrine),彼时HRS-9821还作为国内主要竞对在文章中被简要介绍(百亿收购拿下全球首创,默沙东发力再造“K药”神话?),至月末已斩获MNC大单。前后两个大动作,可以看出发力呼吸的药企巨头对COPD市场的特别侧目。
COPD是一种异质性强的复杂疾病,难以通过突变靶点精准治疗。因临床设计和执行上难点重重,各大企业多有折戟,关键进展相对有限,但临床需求持续居高。传统治疗依赖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LABA、LAMA)及糖皮质激素(ICS)三联疗法,虽能缓解症状、延缓病程,却无法逆转肺功能下降,且覆盖范围及急性期防控能力也相对有限。因此,尽管已有标准治疗,但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仍有大量患者的临床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当前,全球COPD患者数量已逾3.8亿,其中我国约有1.5亿。据PDB数据库显示,COPD药物在国内院端市场的规模已从2020年的40.66亿元增至2024年的74.37亿元,可以看出,市场对该适应症药物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当前,COPD生物制剂在全球范围内已有数十条管线,覆盖不同炎症通路,其中,靶向Th1型炎症通路的产品普遍疗效不佳,研发主要集中于Th2型炎症通路以及同时覆盖Th1型/Th2型炎症通路的相关靶点,如IL-5/IL-5R、IL-4(R)/IL-13、TSLP、IL-33、ST2以及本次的PDE3/4等。仅GSK来说,就已在针对多个靶点同时发力临床。

图2 GSK COPD管线研发进展
聚焦本次所涉管线,相较于Ensifentrine的雾化吸入混悬液单剂型,HRS-9821作为给药便捷性更高的干粉吸入剂(DPI,或称吸入粉雾剂)和急性期适用的吸入混悬液双剂型,应用场景相对更广。当前,恒瑞正在推进这两种剂型的临床试验,其中吸入混悬液剂型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而吸入粉雾剂则已于7月25日启动Ⅰ临床试验,后续研发和市场表现,且待观望。
02
弹药充足 多方下注
除HRS-9821外,双方还将共同开发最多11个项目,涵盖呼吸、自免、炎症及实体瘤领域,均处于临床前至I期阶段,每个项目均拥有各自的财务结构。根据协议,研发将由恒瑞主导,最晚至完成I期临床试验(包括海外受试者),GSK则最晚在I期试验结束后行使在全球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每个项目的独家选择权以及某些项目替换权。
如果所有项目均获得行使选择权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实现,恒瑞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并有权向GSK收取分梯度的海外(不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销售提成。
这11项均具备成为同类最优或同类首创潜力的早期临床项目,再次让业界看到恒瑞在研管线之丰富和出海底气之充足,目前,该司已有90多个在研项目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预计2025-2027年共有47个创新产品及适应症获批上市。

图3 恒瑞医药2024年年报中披露的2025-2027预计获批上市产品
同时这也验证了其出海路径的明确转型,基于近年几笔大额交易,如2023年8月与 One Bio 的 TSLP 单抗交易(10.25亿美元,首付占比2.44%)、2024 年5月与 Hercules 的 GLP-1 产品组合交易(60亿美元,首付占比1.83%)、2025年4月与默沙东的 Lpa 小分子交易(19.7亿美元,首付占比10.15%),可以看出其出海策略已从“单一产品高首付” 转向 “组合授权低首付+高里程碑”,从短期交易走向长期共生。
03
各取所长,皆大欢喜
过去几年,在集采与医保谈判的双重挤压下,许多药企的营收受到了重大影响,恒瑞也不例外,其市值甚至曾在短短14个月内一度蒸发近七成,从6000亿降至2000亿元。资本市场对其最大的质疑,并非管线深度,而是“持续失血”的现金流能否支撑多线并行的高强度创新。
对于恒瑞来说,此次GSK的5亿美元首付款,带来了明确的即时助益,既能覆盖HRS-9821的研发开销,直接输血现金流,更为其余管线注入研发资金,明确助力后续推进,而11个早期项目的里程碑款项,则以相当于恒瑞2024年营收5倍的金额,为未来几年的研发投入上了一道保险。同时也再度实现了“技术换市场”的再平衡:与过去习惯自己做全球多中心临床,成本高、周期长不同,如今把海外权益让渡给既熟悉欧美监管、又擅长呼吸和炎症领域的GSK,既降低了自身风险,又转移了最烧钱的后期临床和商业化阶段。同时,外部资金对自身研发能力的明确认可也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现在这一点无疑已得到确切证实。
而对于GSK来说,这次批量进货也具备十足战略意义。作为老牌呼吸巨头,GSK在呼吸领域的产品体系历来成熟,拥有广泛的吸入制剂产品组合。而因其重磅哮喘药物Trelegy Ellipta专利将于2030年到期,后续市场压力剧增,亟需补充呼吸管线,自今年以来,GSK重新布局与发力的动作愈加明显。一是美泊利珠单抗(Nucala),基于精准患者分型在MATINEEⅢ期试验的成功,5月在FDA获批作为辅助维持治疗,用于伴有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病情控制不佳的成人COPD患者。二则在于本次重金购入的HRS-9821,在押注PDE3/4独特双重机制的同时,考虑开发为DPI剂型,在给药方式上将与GSK现有产品形成战略协同。
此外,此前恒瑞授权One Bio(后改名Aiolos Bio)、又因后者被收购而被GSK收入囊中的TSLP单抗药物SHR-1905,正由GSK针对哮喘适应症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同时还在和长效IL-33抗体联用在COPD中进行POC验证。基于TSLP和IL-33的初步验证,GSK十分看好未来两者的超长效组合疗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交易仍然需要关注两大风险。其一,针对HRS-9821,临床前研究提示需关注心血管安全性,这一点需在Ⅱ期临床中进一步验证;同时,该产品DPI剂型开发周期较雾化剂型延长约12-18个月,且需突破吸入装置核心专利壁垒,这就要求恒瑞在“快速上市”与“长期市场独占”间做出战略抉择。其二,GSK需在恒瑞完成海外Ⅰ期临床试验后6个月内决定是否行权,这要求恒瑞在2026-2028年间密集推进多项目临床,对其全球临床运营能力构成考验。
结语
以核心产品助力矩阵协同,借高潜管线推动前瞻布局。独特的合作模式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创新药在国际舞台上持续走高的认可度和吸引力,或许可以期待,未来将能有更多发挥各自所长的合作模式,以实现多方高效协同,带动更快更好创新。
引用
1.恒瑞医药官网公告及2024年年报
2.GSK公开资料3.https://mp.weixin.qq.com/s/ve-YX2g-GxjTuWqQMVys8g
公众号已建立“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