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No.1 / 4.93亿美元!默沙东获得Cyprumed口服肽递送平台非独占全球权益
2025年4月15日,德国Cyprumed公司宣布,与默沙东(NYSE:MRK)签署一项非独占许可及选择权协议,利用Cyprumed的创新药物递送技术开发MSD的肽类口服制剂。
根据协议条款,MSD获得了Cyprumed口服肽递送平台的非独占全球权利,用于若干未公开的目标。协议还授予MSD独家许可Cyprumed技术用于个别目标的选择权。如果合作开发的产品获得批准,Cyprumed将有资格获得高达4.93亿美元的预付款、开发、监管和净销售里程碑款项。如果MSD行使独家许可选择权,Cyprumed可能会获得额外付款。根据协议,MSD将负责利用Cyprumed递送技术开发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No.2 / 强生2025Q1业绩表现强劲,预计将因关税损失4亿美元
美国强生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JNJ)近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集团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下同)达2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
按业务划分,创新制药业务收入增长4.2%,达138.7亿美元;医疗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至80.2亿美元。从地区表现来看,美国市场收入增长5.9%,达123亿美元;欧洲市场增长2.2%,至51.1亿美元;美国以外的西半球市场大幅增长9.2%,达11.7亿美元;而亚太及非洲市场微降0.6%,收入为33.1亿美元。
从增长驱动力来看,强生的核心肿瘤产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兆珂(达雷妥尤单抗)、前列腺癌药物安森珂(阿帕他胺)、同样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疗法卡卫荻(西达基奥仑赛),以及肺癌药物锐珂(埃万妥单抗)。在免疫学领域,银屑病药物特诺雅(古塞奇尤单抗)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欣普尼(戈利木单抗)表现突出;而在神经领域,抑郁症药物速开朗(艾司氯胺酮)成为主要增长点。
兆珂以32.4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最畅销药物,同比增长22.5%。值得关注的是,从传奇生物授权引进的卡卫荻表现亮眼,本季度销售额达3.69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57亿美元大幅增长。
2025年1月,强生宣布以146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TCI)。通过此次收购,强生获得了已在美国获批治疗双相抑郁症的Caplyta(卢美哌隆),以及Intra-Cellular的神经系统疾病研发管线。该交易于2025年4月初正式完成,强生随即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预计营运收入将达到920亿美元,同比增长3.8%,较此前913亿美元和3%增幅的预测有所提升。
强生CEO谈关税问题:税收政策比关税“更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强生在新闻稿中特别指出,全年收入指引已将关税对集团业务的影响考虑在内。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高管就关税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了关税对医疗科技业务造成的冲击,并警示若关税政策延伸至药品领域可能引发的市场混乱。
强生首席财务官约瑟夫·沃尔克(Joseph Wolk)指出,当前“主要针对医疗科技产品的关税”预计将在2025年造成4亿美元的负面影响。沃尔克特别强调,这一数字“已包含《美墨加协定》(USMCA)中未豁免的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关税”。此外,美国钢铁和铝关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销往中国市场美国产品的“中国关税及中方反制关税”,“在这4亿美元的总影响中,可能是占比最大的部分”。
沃尔克指出,强生基本无法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缓解关税影响,他强调:“我们在价格调整上的空间非常有限——医疗科技业务方面已有合同协议约束”,并表示若关税扩大到药品领域,操作空间将更小。沃尔克透露,这4亿美元的负面影响已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商品成本项,实质上将由公司直接承担利润损失:“(这4亿美元)将体现在库存账目中,并通过未来损益表逐步消化”。
强生首席执行官杜安卿(Joaquin Duato)特别强调,近期将关税扩大至药品领域的威胁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进而引发药品短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关税政策不如税收政策改革有效:“若要在美国本土提升医疗科技和药品制造能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是关税,而是税收政策。”杜安卿指出,“自特朗普总统2017年税改以来,美国医疗科技和制药领域的生产投资显著增长”。强生已于2025年3月宣布计划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550亿美元,包括建设四个生产基地。杜安卿预计,项目完成后“在美国使用的所有先进药物基本上都将实现本土生产”。
行业政策
No.1 / 卫健委印发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可为慢病患者提供长期处方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试行)》(简称《清单》),提出一般人群及9类重点人群基本服务包内容以及服务要求,供各地在开展签约服务时参考使用。
《清单》针对一般人群设置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咨询、体重管理、门诊转诊等服务项目。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特设中医药健康管理、上门随访(80岁及以上)、失能照护、用药指导等服务。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患者,家庭医生可按需提供长期处方服务(4~12周)。针对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孕产妇、儿童及残疾人等其他重点人群,也设置了相应的服务项目。
卫健委要求各地以《清单》为基础,结合基层服务能力和签约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本地签约服务包内容。鼓励各地建立签约服务项目库,由签约居民根据自身需求“点单”选择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应根据人群类型选择一种适宜服务包进行签约,符合多种人群类型的,可优先确定一种人群服务包,同时适当补充其他服务内容,规范提供服务。
No.2 / 美国商务部启动232条款药品调查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表态拟对制药行业加征关税后,美国商务部(DoC)发布公告表示已于2025年4月1日启动“232条款”调查药品及原料药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就调查结果公开征求意见。商务部公告显示,调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判定“是否有必要通过关税或配额来保障国家安全”。此外,美国商务部还针对半导体行业另行启动了“232条款调查”。
“232条款调查”指美国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规定的授权,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进行立案调查。通常,商务部长会在270天内公布调查结果。援引《232条款》可使总统无需经国会批准即对产品加征关税或实施其他贸易限制,该条款现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常用政策工具,例如2018年特朗普就曾据此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
根据该公告,本次药品调查将重点关注“成品仿制药与非专利药、应急医疗产品、原料药及关键起始物料等核心原料,以及相关衍生产品”。
此次调查的其他对象还包括:
评估美国市场对药品及原料药的当前及预期需求量;
评估美国本土药品及原料药产能对其国内需求的满足程度;
评估外国供应链在满足美国药品需求中的作用;
评估外国政府补贴及掠夺性贸易行为对美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影响;
评估因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及政府扶持的产能过剩导致的药品价格人为压低对经济的影响;
研判外国实施药品出口限制的可能性,包括其将药品供应管控武器化的能力;
研判提升美国本土药品及原料药产能以降低进口依赖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