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面对日益复杂的耐药菌,医生常常需要“组合出击”。其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就是一种经典的“黄金搭档”——它将广谱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完美结合,成为治疗多种严重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


但再强大的药物,也需科学使用。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析这款“抗感染明星药”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以及临床用药中的关键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它。


一、为什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强强联合”?


1. 哌拉西林:广谱青霉素,直击细菌“城墙”
哌拉西林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让细菌“自爆”。


  • 它对PBP-3有高度亲和力,主要影响细菌分裂时隔膜的形成;
  • PBP-2也有中度亲和力,可导致细菌形态异常;
  • 高浓度时还能作用于PBP-1a/1b,破坏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结构,最终使细菌膨胀、破裂而死亡。


虽然抗菌谱广,但哌拉西林有一个致命弱点:不耐β-内酰胺酶(即“青霉素酶”)。许多耐药菌正是靠这种酶将其水解灭活。


2. 他唑巴坦:酶的“特工杀手”,为搭档保驾护航
他唑巴坦本身几乎没有抗菌活性,但它是一位出色的“幕后英雄”——作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它能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阻止该酶破坏哌拉西林


这种“保护伞”机制使得哌拉西林能够顺利发挥抗菌作用,尤其对产酶的耐药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依然有效。


✅ 总结一句话:哌拉西林主攻,他唑巴坦护航,二者联手实现“扩谱+增效”的双重优势。


二、哪些感染可以用这个“组合拳”?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主要用于治疗由产β-内酰胺酶但对本药敏感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常见适应症包括:


  • 腹腔感染:如阑尾炎、腹膜炎
  • 皮肤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皮肤脓肿、糖尿病足感染等
  • 妇产科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疾病
  • 呼吸系统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度)、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重度)


📌 特别提醒:该药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本复方制剂敏感的产酶菌株感染,不可盲目用于所有细菌感染。


三、静脉给药怎么配?速度、溶媒、时间都有讲究!


✅ 给药方式:必须缓慢!
为减少不良反应(如静脉刺激、电解质紊乱),本品严禁快速推注,应采用以下方式:


  • 静脉滴注:每次给药时间不少于 20–30分钟
  • 静脉注射:至少缓慢推注 3–5分钟以上


✅ 溶媒选择:这几种可以,这些绝对不行!
  • ✅ 可用稀释液:
  • 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 5%葡萄糖注射液
  • 灭菌注射用水(单次不超过50mL)
  • 6%右旋糖酐氯化钠
  • ❌ 禁用或不相容
  • 乳酸林格氏液(会发生沉淀)
  • 含碳酸氢钠的溶液(pH改变影响稳定性)
  • 血液制品、白蛋白水解物


📌 操作规范
  1. 先用20mL稀释液溶解粉针;
2. 再转移至250mL输液袋中滴注;
3. 禁止与其他药物在同一输液器或注射器中混合使用
4. 使用前务必肉眼观察溶液是否澄清、有无变色或颗粒物。


四、不同人群如何科学用药?


1. 成人常规剂量(肾功能正常)

注:每日总剂量可达13.5g–18g(以哌拉西林计),具体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调整。


2. 儿童用药:谨慎使用,年龄有限制
  • 12岁以下儿童:安全性尚未明确,需个体化评估;
  • 可参考剂量:每日60–15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推注;
  • 新生儿、低体重儿:缺乏足够数据,慎用;
  • 婴幼儿(尤其<7天):易出现腹泻、便软,应密切观察。


3. 老年患者:注意肾功能和出血风险
  • 年龄本身不是减量依据,但老年人常伴有肾功能减退,需监测肌酐清除率;
  • 生理功能下降,易发生不良反应,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如1.25g),逐步调整;
  • 尤其要注意:老年人易因维生素K缺乏导致出血倾向,长期使用时应关注凝血功能。


 五、肾功能不全?剂量必须调整!


由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均主要经肾脏排泄(约68%哌拉西林、80%他唑巴坦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因此肾功能受损者必须调整剂量


成人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表:



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注意:
  • 每次透析可清除30%–40%药物;
  • 透析当日,每次透析结束后需追加0.75g
  • 适用于除医院获得性肺炎外的所有适应症;
  •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最大剂量为2.25g q8h,透析后也需补药。


📌 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一般无需额外加量。


六、这些情况,千万不能用!


❌ 绝对禁忌症: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者禁用;
  • 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绝对禁止使用。


⚠️ 特殊人群需警惕:
  • 长期禁食、营养不良、口服摄入障碍者(如术后禁食、肠外营养患者),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增加出血风险;
  • 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


七、合理用药小贴士


  1. 疗程个体化:不要一概而论“打7天”,应根据临床症状、体温、炎症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动态评估。
2. 联合用药要谨慎:若与氨基糖苷类联用(如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建议分开输注,避免理化配伍禁忌。
3. 警惕过敏反应:首次用药后应观察30分钟,注意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
4. 定期监测: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利器”,尤其在应对产酶耐药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利器”也需“巧用”——掌握其作用机制、适应症、给药方法及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精准的治疗。


参考资料: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品说明书. Wyeth Lederle S.R.L. 2019-3-6修订.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