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5年5月6日,专注于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初创企业 NewLimit 宣布完成 1.3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领投,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Human Capital 等现有投资方继续跟投。NewLimit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其创始人跨界融合的背景,更因其聚焦的核心议题——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全球健康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3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从2020年的10亿增加至14亿,至2050年将翻倍至21亿。在这一人口结构深度老化的背景下,“健康老龄化”不再只是公共卫生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全球医疗任务。NewLimit 正试图用AI驱动的表观遗传重编程技术,为这一时代性难题提供全新解法。



01

当加密大佬遇上表观遗传:NewLimit的跨界创新



NewLimit 成立于 2021 年,由加密货币平台 Coinbase 联合创始人 Brian Armstrong 与前 GV(Google Ventures)合伙人 Blake Byers 联合创办。走进NewLimit位于旧金山湾区的总部,会看到一种典型的“硅谷式混搭”:穿着T恤的风险投资人和身着白大褂的科学家并肩讨论DNA甲基化。这家“科技+生物”双基因公司正精准卡位生物医药与AI交叉的新兴领域。截至 2025 年 5 月,NewLimit 目前由 34 名科学家、工程师和作员组成,其中 >90% 担任技术职务。


NewLimit 的跨界基因深植于两位创始人背景。Armstrong 多年来关注生命延续与健康,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在过去的 50 年里,寿命趋于平缓,我们以前翻了一番,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翻一番呢?”Byers 则是 GV 内部最早推动生命科学投资的负责人,曾主导投资多家科技和医疗保健公司。Armstrong带来了 Web3 世界中模块化、并行化、高迭代的开发思维,Byers则提供了对前沿生物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两者融合,为抗衰老科技注入了跨界创新范式。


图1.png

图1:NewLimit的联合创始人画像及简介(信息来源:NewLimit官网)



02

以AI驱动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平台



近十年来,对衰老机制的理解持续深化。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发现,通过短暂激活四种关键转录因子(OCT4、SOX2、KLF4 和 c-MYC,统称 OSKM),可以使老化的人类皮肤细胞部分恢复年轻状态。这一发现验证了细胞年龄在特定条件下可被重设,为抗衰老干预提供了生物学基础。著名衰老研究科学家David Sinclair的研究表示,表观遗传变化是导致哺乳动物衰老的主要原因,而恢复表观基因组的完整性可以逆转衰老的迹象。NewLimit 正是建立在上述科学基础之上,通过筛选能够精确调节细胞表观遗传状态的小分子化合物,试图以药物形式“重设”细胞状态,赋予其更年轻的功能表型。


传统的表观重编程研究长期受限于转录因子组合的巨大复杂性——仅六个转录因子的组合就超过10的15次方种可能,且在实验中往往只能通过有限的指标(如某几个基因表达水平)进行评估,难以全面反映细胞状态的变化。而NewLimit的“发现引擎”集成了高通量实验平台与AI预测模型,能够并行测试数千种组合,并从中识别最具潜力的药物靶点,将筛选效率提高数百倍。凭借AI和表观遗传工具的协同创新,NewLimit 正加速将“科学假设”转化为“工程可解”,表观遗传抗衰有望迎来技术转化的早期拐点。



03

重编程驶入快车道,NewLimit从实验走向临床



过去两年,NewLimit 在表观遗传重编程领域的研发进展显著,逐步完成从基础探索向临床前转化的关键跨越。具体临床应用与管线布局如表1所示。


QQ_1747724301192.png

表1:临床应用与管线布局(信息来源:NewLimit官网)


2023年,研究团队在人类细胞中首次鉴定出具有部分重编程能力的关键因子,为药物逆转细胞年龄提供了首个实验证据,证明通过药理学手段调控衰老进程具有现实可行性。


2024年技术实现了关键性突破。研究团队在不改变细胞类型特性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细胞"返老还童"。为支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化,公司在同年完成对“核心发现引擎”的平台升级:首先,核心发现引擎的筛选效率实现10倍提升;其次,月度验证数据量达到2023年的15倍;再次,团队累计测试的转录因子组合数量已超过文献记载总量的500倍,其中多个"明星组合"展现出显著恢复细胞功能的潜力,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组合在体内的功能恢复潜力。


尤为关键的是,NewLimit 于2024年底建立了面向肝细胞的 LNP(Lipid Nanoparticle,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结合信使RNA(mRNA)传递机制,为其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联合开发提供了递送技术保障。


基础研究上的成功,也让NewLimit走出实验室,正式向“药”进发。目前,NewLimit正加速推进两个最具前景的研发方向:


(1)在肝脏再生领域,先导分子M003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展现出85%的功能恢复率,老年肝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多项生理指标接近年轻水平。这些数据强有力地证实了表观遗传重编程可以带来实质性的功能改善。(实验结果如图2)


图片3.png

图2:(左)喂食动物酒精饮食,并用编码惰性蛋白质的对照 LNP-mRNA 或编码先导重编程有效载荷之一 M003 的 LNP-mRNA 处理。(右)在NewLimit的重编程有效载荷的背景下,血液中的肝损伤标志物会减少。(图片来源:NewLimit官网)


(2)免疫系统研究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鉴定出的三个转录因子组合(I0001-I0003)可恢复衰老T细胞功能。通过先进的实时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人员直观展示了处理后的T细胞在抑制靶细胞增殖方面与年轻细胞相当的表现。这些发现为开发针对免疫衰老的精准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结果如图3)


图片4.png

图3:(左)用重编程有效载荷 mRNA 处理旧细胞,然后按上述方式在杀伤测定中进行测试。(中)NewLimit的三种重编程有效载荷 (I0001-I0003) 可恢复老年 CD8 T 细胞的年轻杀伤活性。(右)放大单个生长曲线,I0001 处理的细胞在杀死靶细胞方面更有效,类似于年轻的 CD8 T 细胞。(图片来源:NewLimit官网)


图5.png

图4:NewLimit的人源化肝脏筛查系统在四个迭代实验中的通量。(图片来源:NewLimit官网)



04

长寿经济的"寒武纪大爆发"



从PayPal创始人Peter Thiel持续加码抗衰项目、前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扶持Altos Labs,到谷歌通过其子公司Calico积极布局再生医学与寿命延长技术,“长寿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争相进入的下一轮战略高地。在这场产业趋势不断升温的背景下,NewLimit 的融资轨迹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观察样本。NewLimit自成立以来 已累计融资超1.7亿美元,2023年完成了由 Dimension、Kleiner Perkins 和 Founders Fund 等一线机构参与的 4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2025年5月,公司再度斩获由Kleiner Perkins领投的 1.3 亿美元 B 轮融资。

 QQ_1747724325871.png

表2:NewLimit 融资情况一览(信息来源:NewLimit官网)


根据日商环球资讯预测,到2032年,全球抗衰老市场将达到34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在全球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亿。在老龄化步入“加速期”的背景下,延长健康寿命不再是未来幻想,而是现实而迫切的全球共识。NewLimit 的融资故事,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路径的信心,更折射出长寿经济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寒武纪爆发”时刻正悄然到来。



05

借鉴NewLimit:中国抗衰老产业的三重启示



中国抗衰老领域正处于基础研究突破与产业化提速并进的关键阶段。近年来,中科院刘光慧团队利用基因编辑延缓干细胞衰老,厦大林圣彩院士团队揭示了石胆酸表型抗衰老限制卡路里的作用,北大韩敬东团队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衰老评估系统,为临床转化提供坚实科研基础。


在产业端,瑞初医药的抗衰老药物已进入临床阶段,时光派打造了覆盖百万用户的服务平台,显示出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加速态势。国家层面同样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健康中国2030”“十四五规划”相继提出长寿健康管理战略,2024年初《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更明确支持抗衰老产业,这些都将推动“长寿经济”从民间话题走向国家战略。市场层面,据毕马威预测,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0.6万亿元增长至2035年的4.6万亿元,占银发经济比重将从9%提升至15%,如下图所示。


图5:未来十年,抗衰老产业在银发经济占比有望提高


在此背景下,NewLimit 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医疗科技企业提供了三方面启示:其一,平台化思维优于“一个靶点一个产品”的单点突破路径,有利于实现技术复制和管线拓展;其二,联合创始人 Brian Armstrong 从加密金融跨界进入长寿科技,带来模块化、工程化的产品逻辑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这种“复合型团队”的组织模式,为中国创业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其三,相较直接挑战伦理红线的“抗衰老”,NewLimit 从免疫系统与肝脏等可量化的功能修复场景切入,更具可控性、可评估性与现实落地性。


面向未来,随着中国在 AI、大数据、生物制造等底层技术持续突破,叠加政策支持与市场增长驱动,中国有望走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抗衰老技术发展之路,成为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