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有一种“沉默的杀手”,它不声不响地侵蚀着患者的肺功能,直到呼吸成为一种奢侈——这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阻肺已跃居全球第三大死因,且未来40年患病率将持续攀升。面对这一“呼吸的绝境”,传统疗法长期困于“治标不治本”的窘境。而如今,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发生——
全球首款兼具支气管扩张与强效抗炎作用的吸入式双靶新药——恩塞芬汀(Ensfentrine)已经正式获批上市!
这不仅是20多年来首个全新机制的COPD维持治疗吸入制剂,更标志着慢阻肺治疗正式迈入“多靶协同、标本兼治”的新时代。
一、慢阻肺的困局:药物无效、加重频繁、生活质量堪忧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平卧、穿衣、走路。尽管现有药物如长效支气管扩张剂(LABA/LAMA)和吸入激素(ICS)广泛应用,但临床痛点依然突出:
- 症状控制有限:多数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止肺功能持续下降;
- 急性加重频发:每年平均1.5~3次急性加重,一次住院就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 副作用困扰:ICS易引发肺炎、口腔真菌感染;β激动剂可能导致心悸、震颤;
- 合并症管理难: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用药选择受限。
二、破局之钥:恩塞芬汀如何实现“三重机制”全面守护?
恩塞芬汀(Ensfentrine),作为全球首个吸入式、长效、选择性PDE3/4双靶抑制剂,打破了传统单机制治疗的局限,通过“支气管扩张 + 抗炎 + 肺功能保护”三重作用,直击慢阻肺核心病理机制。
✅ 机制一:强力支气管扩张——让呼吸更顺畅
通过抑制PDE3,提升气道平滑肌内cAMP水平,促进肌肉松弛,实现快速且持久的支气管扩张。尤其在清晨——慢阻肺患者最脆弱的“窒息时段”,恩塞芬汀晨起1小时FEV1峰值提升230ml,显著改善“起床即喘”的困境。
✅ 机制二:深层抗炎调控——从根源减轻气道损伤
靶向抑制PDE4,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如TNF-α、IL-8)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缓解慢性气道炎症。这对于避免气道重塑、延缓肺功能衰退至关重要。
✅ 机制三:肺功能持续改善 + 急性加重显著下降
临床数据显示,恩塞芬汀不仅能提升肺功能指标,更能从根本上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三、真实世界证据说话:两大III期研究震撼发布!
🔹 ENHANCE-1研究:肺功能实现“断层式”提升
- 治疗12周后,FEV1谷值提升152ml,是传统疗法改善幅度的3.7倍;
- 患者日常活动耐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评分(SGRQ)明显改善。
🔹 ENHANCE-2研究:重度患者迎来“生存转折点”
- 年急性加重次数从2.8次降至1.3次,降幅超50%;
- 需住院的重度加重事件减少67%;
- 更令人振奋的是:ICU入住率为0%,意味着危重症风险被大幅遏制!
四、安全性优势突出:更适合长期使用的“理想之选”
对于需要每日用药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安全性与疗效同等重要。恩塞芬汀在安全性方面表现亮眼:
结论明确:恩塞芬汀不仅疗效更强,副作用更少,尤其适合长期维持治疗。
五、谁最适合使用恩塞芬汀?精准定位四大人群
1️⃣ 中轻度患者:单药即可“双效合一”
无需联合用药,单用恩塞芬汀即可实现症状控制 + 急性加重预防,简化治疗方案,提高依从性。
2️⃣ 中重度患者:联合LAMA,“三重机制”全面覆盖
与长效抗胆碱药(LAMA)联用,形成“支扩+抗炎+神经调节”协同效应,为极重度患者提供更强保护。
3️⃣ 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一线优选
不含激素,无血糖波动、无骨密度下降风险,打破ICS使用禁忌,真正实现“安全又有效”。
4️⃣ 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者:换药新选择
对于长期使用LABA/LAMA仍频繁加重的患者,恩塞芬汀可作为升级治疗的核心方案。
六、用药指南:简单规范,居家可操作
- 剂型:吸入用溶液(每安瓿3mg)
- 用法: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经标准喷射雾化器吸入
- 设备要求:普通家用雾化器即可,无需特殊装置
- 注意事项:
- ❌ 不用于急性支气管痉挛的抢救;
- ⚠️ 若出现反常性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药并更换治疗方案。
恩塞芬汀的获批,不仅是药物研发的重大突破,更是慢阻肺治疗理念的一次跃迁:
- 从“单一扩支”到“双通路干预”;
-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 从“控制症状”迈向“延缓疾病进程”。
它填补了过去20年COPD新机制药物的空白,也为未来更多靶向疗法的研发树立了标杆。
声明:本文旨在促进医药学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阅,梅斯医学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文中涉及的药品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若您想了解具体疾病诊疗信息,请遵从医院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