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叶刀》社论指出,过度医疗化与推崇自然分娩之间的争论,本质上是一种伪二元对立,用一种理念替代另一种并不能真正维护女性权益。既要让孕妇掌握必要的信息,又不至于引发恐慌,应确保孕妇能够获得来源可靠的产前教育。构建以产妇为本的个性化分娩方式,需要一支由训练有素的团队与产妇协同合作,协助其做出对母婴安全最优的医疗决策。若产妇能够在不可预测的情形中保有最低限度的掌控权,将对其分娩体验以及母职身份的切入产生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识别文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原文。
分娩可成为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但对许多女性而言,这段经历却让她们深陷无力感。英国卫生大臣Wes Streeting发布声明,将针对产科照护的缺陷展开全国调查。此前报告指出[1],产妇诉求无法得到倾听的现象普遍存在,她们的痛苦与担忧常遭忽视。同时,不幸的是[2],这已然是一项全球性问题: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常常得不到理想的医疗照护。许多产妇在临产时还没有对即将经历的情形做好准备。这种伤害主要源于两种相互对立的生育理念,且两者均缺乏最佳证据支持、均会损害分娩体验。
一方面,基于医生与产妇自主权之间的权力失衡,存在分娩的过度医疗化问题,常表现为医生专断地开展医疗程序,如过度监护、不必要的会阴侧切或剖宫产以加速分娩。另一方面,则是对所谓“自然分娩”的过度推崇,这种理念假定女性身体天生可完成阴道分娩,无需产科医生干预,也几乎不需要疼痛管理。尽管减少医疗干预的分娩方式使不少产妇获益[3],但对医疗干预的教条式排斥却为另一些产妇制造了不切实际的期待,导致需要器械助产或手术分娩的产妇感到挫败。这种自然分娩理念与不断变化的产妇人口结构特征形成矛盾:产妇年龄增长、肥胖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增加[4],与子痫前期或巨大儿的风险升高紧密相关,而以上情况往往需要引产干预[5]。
如果以自然分娩的名义,未能及时升级处理高危病例,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新生儿死亡。部分产妇的合理诉求遭到忽视,其担忧被草率归咎于“正常分娩过程”。种族不平等现象触目惊心:在美国、英国等国家,黑人女性的分娩死亡率是普通水平的三倍[6]。分娩相关阴道损伤的诊断率不足[7],产妇或因此承受长达数年的身心折磨。未经妥善治疗的三度及四度会阴撕裂可引发剧烈疼痛、失禁以及器官脱垂。这些后遗症将严重影响女性的性及社会关系、工作及运动能力等。此外,尽管分娩经历会对产妇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相关创伤仍未得到充分认识:高达27%的新妈妈及准妈妈遭受围产期精神疾病困扰[8]。目前亟需加强产后精神健康照护,同时推广盆底肌康复的物理治疗,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很少得到采用。创伤性的分娩经历可能会引发产妇对下次妊娠的抗拒,甚至对医疗机构与照护产生恐惧。
然而,过度医疗化与推崇自然分娩之间的争论,本质上是一种伪二元对立。用一种理念替代另一种并不能真正维护女性权益。科学的分娩管理应建立在医护人员尊重科学证据、为产妇充分理解并做出决策提供支持的基础之上。建立循证的医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势在必行[9],尽管在资源有限地区实施起来具有一定挑战性。应确保产妇对所需的干预措施充分知情并明确同意,同时做好记录。尤为重要的是,在分娩过程中、在产妇处于最为脆弱状态的时候,不应是其首次获悉相关医疗信息的时刻。
既要让孕妇掌握必要的信息,又不至于引发恐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应确保孕妇能够获得来源可靠的产前教育。曾有创伤性分娩经历且计划再次妊娠的产妇,可能会主动要求进行有计划的剖宫产,医护人员不应在未经适当评估的情况下阻止这种选择。有既往剖宫产史的产妇同样应全面知晓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并接受系统评估。可以通过制定分娩预案来明确孕妇的分娩偏好,且理想情况下,应有陪产伴侣在旁支持其偏好选择。当出现并发症时,需迅速做出决策,医护人员与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构建以产妇为本的个性化分娩方式,需要一支由训练有素的产科医生、助产士及麻醉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与产妇协同合作,协助其做出对母婴安全最优的医疗决策。现实中,多数医疗体系都面临着人力配置困境与资金缺口,同时伴随职业倦怠高发等问题。但正如众多产科照护调查报告所揭示的那样,简单的事情往往最具实质意义,尤其是倾听产妇诉求的价值。分娩本质上是颠覆性的、充满未知与混乱的一种原始体验,但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即是权力:若产妇能够在不可预测的情形中保有最低限度的掌控权,这将对其分娩体验以及母职身份的切入产生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doi: 10.1016/S0140-6736(25)01382-0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女性健康 | 不被理解的尴尬背后,藏着很多人默默吞咽的病耻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小红书搜柳叶刀有惊喜